嘉兴梅雨预测(别担心入梅以来)
嘉兴梅雨预测(别担心入梅以来)“除了种植面积扩大的因素以外,今年春天也没有极端灾害天气,有助于蔬菜生长和单产提高。”曹小燕表示,相比今年居高不下的水果价格,市民的“菜篮子”拎起来轻松不少。曹小燕告诉记者,不光是嘉兴本地,全国蔬菜价格都在一路走低。记者从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半年交易情况比较表中看到,截至6月10日,除了个别蔬菜因种植原因出现价格上涨之外,其余大部分蔬菜的价格都是直线下降,小茭菜、青菜、芹菜的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5.2%、44.6%、40.2%。按照以往的惯例,进入梅雨季,蔬菜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不过记者从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了解到,这段时间蔬菜价格相对稳定,涨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一般把绿叶菜的菜价作为‘风向标’。”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工作人员曹小燕介绍。从统计数据来看,上周青菜价格甚至较前一周下跌了7.6%,而其他时令蔬菜如茭白、南瓜的批发价格,每斤也仅比前一周贵了一两毛钱。近段时间由于处于本地蔬菜和
6月9日,嘉兴正式进入梅雨季。刚入梅的那几天,雨水成了常客,市民自然而然关心蔬菜的供应和价格情况。记者近日走访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发现,这段时间禾城蔬菜供应量充足,价格稳定。
而随着气温逐渐攀升,夏季时令蔬菜进入成熟上市期。冬瓜排骨汤、葱油菱角、油淋空心菜等将成为近期市民餐桌上常见的几道佳肴。
供大于求
蔬菜批发行情低迷
按照以往的惯例,进入梅雨季,蔬菜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不过记者从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了解到,这段时间蔬菜价格相对稳定,涨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一般把绿叶菜的菜价作为‘风向标’。”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工作人员曹小燕介绍。从统计数据来看,上周青菜价格甚至较前一周下跌了7.6%,而其他时令蔬菜如茭白、南瓜的批发价格,每斤也仅比前一周贵了一两毛钱。
近段时间由于处于本地蔬菜和外地蔬菜的集中上市期,受到供大于求的影响,蔬菜批发行情整体低迷。
曹小燕告诉记者,不光是嘉兴本地,全国蔬菜价格都在一路走低。记者从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半年交易情况比较表中看到,截至6月10日,除了个别蔬菜因种植原因出现价格上涨之外,其余大部分蔬菜的价格都是直线下降,小茭菜、青菜、芹菜的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5.2%、44.6%、40.2%。
“除了种植面积扩大的因素以外,今年春天也没有极端灾害天气,有助于蔬菜生长和单产提高。”曹小燕表示,相比今年居高不下的水果价格,市民的“菜篮子”拎起来轻松不少。
价格平稳
时令蔬菜采摘上市
眼下,正是夏季时令蔬菜上市的时期。记者近日在嘉兴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地菜交易区看到,冬瓜、地蒲、南瓜等蔬菜成了市场内当仁不让的“主角”。
夏天是冬瓜上市的旺季,又托了梅雨季的“福”,具有祛湿功效的冬瓜令市民十分愿意顺手带回家。
经营户孟庆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冬瓜的批发零售生意非常好,一天的销量能有10多吨,价格也很实惠,批发价在0.6元/斤至0.9元/斤。
“梅雨季,人体内湿气重,吃点冬瓜,能够清热解毒、祛湿解暑。”孟庆功表示,等到了7月初冬瓜大量上市时,其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
南瓜也是这段时间常见的蔬菜品种,经营户王康平说:“现在上市的是五月早嫩南瓜,批发价格1.5元/斤,口感脆嫩、营养丰富,拿来清炒非常不错。”
王康平表示,过段时间,还会上秋南瓜,因为种植技术难度大一点,秋南瓜的价格会比五月早嫩南瓜贵上2元/斤左右。
同样,在农贸市场,各种时令蔬菜也是“接踵而至”,价格并未受到前段时间雨水天气的影响。
“雨下下停停,对于蔬菜价格影响不大。”荷花堤农贸市场经营户苏荣根告诉记者,摊位上的时令蔬菜以“3元菜”为主,像番茄、茄子、地蒲、木耳菜、空心菜等,零售价在2.5元/斤至3.5元/斤。
记者还发现,鲜嫩脆爽的菱角已出现在该农贸市场的摊位上。经营户丁月芳告诉记者,菱角6月初上市,距离大量上市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目前的零售价是22元/斤,一天能卖70斤左右,葱油菱角、菱角红烧肉都是嘉兴市民喜爱的餐桌美味。
一怕晒二怕淹
蔬菜其实挺娇贵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入梅、出梅时间都不一样。从全省来看,平均入梅时间是6月10日,出梅时间是7月10日,梅雨期平均为一个月。
进入梅雨季,降雨过程增多,降雨强度增强。下不完的雨,晾不干的衣服,自带“黏稠剂”的空气,都让市民感到头疼,而“马大嫂”们对于梅雨季的菜价也是格外上心。
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梅雨季对于菜价的影响主要分两种情况。“梅雨季节,一方面持续的降雨会导致蔬菜泡水,影响蔬菜生长;另一方面,下雨之后马上经历太阳暴晒,蔬菜也很容易被晒蔫。”在南湖区大桥镇从事蔬菜种植10多年的李健忠告诉记者,这两方面原因都会导致蔬菜产量下降,产量降了,价格就上涨了。
除此之外,这个季节开始出现的台风及其带来的强降雨天气对菜价也会有明显的“催涨”作用,“马大嫂”们也要格外留意了。
(原标题《“菜篮子”拎起来挺轻松时令蔬菜“尝鲜”正当时》,原作者樊根苗。编辑沈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