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石文镇风土人情(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
抚顺石文镇风土人情(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把这个光的叶都剪了,过些日子蚕出场子得抓蚕了,还得半个多月吧。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村民 马纯文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村民 马纯文要作茧的时候约莫搁多少虫子,你比如这堆儿,搁十多个就行。七月放卵,八月挪蚕,九月结茧化蛹。柞蚕的生长周期只有60天,这60天,它的体重会增长近3000倍,这也给蚕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马纯文家一共有200多亩柞树林,这每年会给他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来源:北斗融媒
推门泥土路,举目是荒山,贫穷落后是昔日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的真实写照。如今,八家子村通过打好自然资源牌,逐渐走上了致富路。今天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我们来看八家子村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这是一个关于养蚕和养羊的故事。
8月的辽东山区,翠色欲滴。这几天马纯文每天都会穿梭在山里,从山脚下赶半个小时山路,就能看到不远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柞树林,那里是他的蚕场。
养蚕二十年,马纯文最喜欢这个季节。眼下正是秋蚕生长最快的时候,蚕农剪枝之后会把蚕宝宝放在枝叶更繁茂的柞树上。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村民 马纯文
要作茧的时候约莫搁多少虫子,你比如这堆儿,搁十多个就行。
七月放卵,八月挪蚕,九月结茧化蛹。柞蚕的生长周期只有60天,这60天,它的体重会增长近3000倍,这也给蚕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马纯文家一共有200多亩柞树林,这每年会给他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村民 马纯文
把这个光的叶都剪了,过些日子蚕出场子得抓蚕了,还得半个多月吧。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村民 兰桂枝
这个蚕业老好了,年轻人放,咱们给他打工,我一天他们可能给一百块钱。
养柞蚕需要野生柞树,柞树的自然生长情况关乎着蚕农的养蚕规模。八家子村虽然有着上百年的养蚕经验,但这里野生柞树的生长一直受限于另外一种野生植物,当地人管他叫山里红刺,刺多了,养蚕的地方就少了。直到有一天,村民们发现,这种刺,居然是它们的最爱。
山脚下,有村民正在放绒山羊。这种规模的养殖户,村里面大概有三十几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八家子村开始有人养羊。那个时候,村民们普遍到山上放羊。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 党支部书记 唐玉超
通过咱们村养羊,然后山上的刺,就是山里红刺,羊还最爱吃,就是让羊给吃的刺没有了,榛子杆也发展起来了,柞树也发展起来了,后期这就开始放蚕了。
羊多了,刺少了,柞树多了,蚕也多了。慢慢的,村里开始对山林进行人工管理,动员养羊户将原来在山上放养的羊挪到山下圈养,既保持生态平衡,也让柞蚕产业可持续发展。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第一书记 郭邵军
两个月左右的小羊羔就值1000元左右,一个母羊加上两个羊羔吃的饲料钱,一只羊羔就能把饲料钱出来,剩下那只羊羔卖多少钱就是挣的。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村民 马纯文
柞树多了,收益高了呗,现在一家好的养蚕户,每茬都收获四五千斤五六千斤,发展到吉林黑龙江山,一直到上海关里,一直到郑州市场都有。
为了帮助村民们把养殖规模做大,村里还成立了抚顺市村融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规模,发展养羊产业。如今,村集体已经建成了4栋羊舍,可养殖肉食羊1500只。有能力的村民们可以投资入股;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也会得到一笔固定收益。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第一书记 郭邵军
咱们这个村原来最开始的时候养羊有基础,这堡子最多时候有70多户养羊户,所以俺们村里边想搞这个产业,农民自己不用出劳动力了,出钱入股就行了,投点资加入到我们这儿入股,一万块钱一股到年底咱们给他分红。
这就是八家子村的致富故事,理清了山上蚕、山下羊的关系,也摸索出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小康路。目前,八家子村已经发展起来了柞蚕、绒山羊、蛋鸡和葡萄、榛子五大特色产业,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半数以上农户家买了车。曾经深度贫困的八家子村“破茧重生”,成为全国文明村,村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幸福感越来越强。
下一站幸福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 党支部书记 唐玉超
我们这个村出去打工的几乎没有,我们家家都有产业,有的有两个产业。
抚顺市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第一书记 郭邵军
城里有的几乎农村都有,室内厕所、彩电、冰箱,这些都不是问题。
记者札记
山里的事儿,关乎着八家子村村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山上养蚕,山下放羊。以产业为“针”,串起乡村振兴“千条线”。如今,一个个产业项目在八家子村蓬勃发展,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乡村振兴蓝图,正在这块土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辽宁新闻 北斗融媒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