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的历史知识你学到多少(三字经里有一处明显的错误)
三字经中的历史知识你学到多少(三字经里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文中提到,在雍熙二年,梁灏第二次参加进士科考试,最终在殿试中被宋太宗选中,赐甲科进士出身。在宋代进士科延续了唐代的甲乙科制度,甲科进士高于乙科进士,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当年参加进士科考试就是赐乙科进士出身,我们一般认为宋代的甲科进士其实就是第一名,也就是状元。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曾祖涓,成武主簿......雍熙二年,复举进士,廷试,方禹中献赋。太宗召升殿,询其门第,赐甲科,解褐大名府观察推官。孔平仲是北宋人,于宋英宗年间考中进士,在时间上早于王应麟,不过他在《谈苑》中的这段叙述实则是引述了陈正敏的《遁斋闲览》,只可惜该书已经失传,因此《谈苑》成了我们能找到的关于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最关键证明。根据上文的记述,梁灏是在雍熙二年被钦点为状元的。因此,梁灏还写了一首对联来勉励自己,对联中引用了伏生和姜太公的典故,意思就是说伏生和姜太公都是在年纪很大的时候才得到重用的,自己虽然考了一辈子科举才在
《三字经》作为一本儿时的启蒙读物,自成书以来,已经对无数的学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三字经》作为一本民间学者自发编撰的书籍,它在史料的采集上其实是不严谨的。比如今天要说的这句“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文中说这个叫梁灏的人,曾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对皇帝提出的问题从容作答,将在场的所有人都比了下去,最终被钦点为状元。由此,这个故事开始流传至今,很多人也一直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可是,这个叫梁灏的人,他真的是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时候考中状元的吗?其实,这完全是讹传,下面我将通过真实的史料来揭示原因。
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的由来首先,在考证梁灏中状元这件事情上,我们必须先回到《三字经》的创作背景上。根据史料记载,《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应麟,此人比较特殊,他历经南宋亡国,后隐居著书,《三字经》便是在这个期间完成的。《宋史》上说他:“九岁通《六经》,淳祐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此人在朝为官时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臣丁大全,贾似道等人,因此他在自己所著的书籍中多用正面励志的人物来鼓励后世学者。
关于“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这个故事的来历,我认为王应麟极有可能就是借鉴了孔平仲在《谈苑》卷二中记述的话:
梁灏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后终秘书监。
孔平仲是北宋人,于宋英宗年间考中进士,在时间上早于王应麟,不过他在《谈苑》中的这段叙述实则是引述了陈正敏的《遁斋闲览》,只可惜该书已经失传,因此《谈苑》成了我们能找到的关于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最关键证明。根据上文的记述,梁灏是在雍熙二年被钦点为状元的。因此,梁灏还写了一首对联来勉励自己,对联中引用了伏生和姜太公的典故,意思就是说伏生和姜太公都是在年纪很大的时候才得到重用的,自己虽然考了一辈子科举才在八十二岁中了状元,但跟这两位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啊。
王应麟认为孔平仲记述的这个故事对后世学者能起到警示意义,于是便以此为故事原型,写入到了《三字经》中。所以,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本身是非常美好的,王应麟作为一个学者他不可能不知道历史的真相,但是他不愿意去揭穿它。于是,梁灏八十二岁考中状元这件事俨然成了后世无数学子的精神支柱,哪怕他们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没有人愿意去揭穿它。
梁灏到底是几岁中的状元?那么,梁灏到底是几岁中的状元呢?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追根溯源,回到故事的起点——雍熙二年。雍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根据《谈苑》的记载,梁灏是在雍熙二年中的状元,而我们经过查阅正史史料《宋史》后发现,在《宋史》第二百九十六卷中确实记载了梁灏考中状元的事: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曾祖涓,成武主簿......雍熙二年,复举进士,廷试,方禹中献赋。太宗召升殿,询其门第,赐甲科,解褐大名府观察推官。
文中提到,在雍熙二年,梁灏第二次参加进士科考试,最终在殿试中被宋太宗选中,赐甲科进士出身。在宋代进士科延续了唐代的甲乙科制度,甲科进士高于乙科进士,北宋的大文豪苏轼当年参加进士科考试就是赐乙科进士出身,我们一般认为宋代的甲科进士其实就是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如此看来的话,孔平仲在《谈苑》中所记述的与《宋史》中记载的似乎完全吻合。可是我们不能忽略最关键的一个点,时间。孔平仲说梁灏是八十二岁中的状元,可是《宋史》中记载的却不是这个时间:
景德元年,权知开封。颢美风姿,强力少疾,闺门雍睦。与人交久而无改,士大夫多之。六月,暴病卒,年九十二。
上文中虽然只是记载了梁灏去世的年龄,但我们根据景德元年这个时间点可以反推出梁灏在雍熙二年中状元时是七十三岁。这与《谈苑》以及《三字经》中所说的八十二岁都不一样,那么,到底谁的记述有问题呢?
其实,我们只要对《宋史·梁灏传》的原文进行通读后就能发现,这梁灏九十二岁卒完全是一次错误的记载,试问一个七十三岁高中状元的人怎么会“颢美风姿,强力少疾,闺门雍睦”呢?因此,抛开《宋史》后,我们发现现今能查到的关于梁灏去世时间的史料记载均为四十二岁。其中,南宋王称在其所作的《东都事略·梁灏传》中就提到过这一点:
拜翰林学士 知开封府。卒年四十二。
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史学家的认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洪迈就曾在《容斋四笔》一书中明确指出了《遁斋闲览》和《宋史》的错误:
陈正敏《遁斋闲览》:“梁灏八十二岁,雍熙二年状元及第。其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后终秘书监,卒年九十余。”此语既著,士大夫亦以为口实。予以国史考之,梁公字太素,雍熙二年,廷试甲科,景德元年,翰林学士 知开封府。暴疾卒,年四十二。子固亦进士甲科,至直史馆,卒年三十三。史臣谓:“梁方当委遇,中途夭谢。”又云:“梁之秀颖,中道而摧。”明白如此,遁斋之妄,不待攻也。
由此可知,梁灏其实在四十二岁就已经去世了,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八十二岁考中状元的。而他真正考中状元的年龄实则是二十三岁,我们根据洪迈在《容斋四笔》中的记载可知,梁灏是在景德元年去世的,当时他四十二岁,景德元年是公元1004年,而梁灏考中状元的雍熙二年是公元985年,两者相去十九年,也就是说梁灏考中状元的那一年才二十三岁。
结语本文通过史料的翻阅及考证后发现,《三字经》中所记述的宋人梁灏于八十二岁考中状元一事是完全失实的。根据《宋史》的描述以及王称,洪迈等人的考证,我们得以知道,梁灏考中状元的雍熙二年,他实际上才二十三岁,与八十二岁相去甚远。并且,梁灏四十二岁就已经去世了,他怎么都不可能在八十二岁去参加科举考试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史实的错误而去否定《三字经》。几百年来,这段美好的误会早已在千千万万的学子脑中根深蒂固。相信在无数个寒冷的夜晚,那些行将放弃的寒门学子们在想起梁灏八十二岁考中状元的故事后,一定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苗,这便是它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三字经》
《宋史》
《谈苑》
《容斋四笔》
《东都事略》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