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现在居住在哪里(为什么梁晓声最喜欢她)
梁晓声现在居住在哪里(为什么梁晓声最喜欢她)可是,在剧集里周蓉却并不讨喜,很多观众觉得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任性妄为,做事不考虑后果,给家里带来了太多麻烦。“我也五十几岁了啊,除了头发白了不少,你还是个大美人儿,从现在起,咱俩要相亲相爱啊,否则你可就真的对不起我了…”在《人世间》原著里,周家的三个孩子,分别代表了三种美德,大哥周秉义很好地诠释了“义”,清水一泓,正派诚信,小弟周秉昆则代表了“仁”,不管是对家人,对朋友,始终尽心尽力,充满责任感。对比起哥哥和弟弟来,周蓉最大的特点似乎就是美,小时候是照亮整个光字片的陋室明媚,到老了还是让蔡晓光迷恋不已的大美人儿。在她从法国待了12年回来后,她和蔡晓光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可现在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啊。”
周秉昆读罢,便又流泪了。
…
他走到床前,抱着妻子,将头埋在她的胸脯上。
他想,他们这一辈周姓人家最精彩的历史,居然与自己的人生重叠了,往后许多代中,估计再难出一个她姐周蓉这样的大美人儿,也再难出一个他哥周秉义这样有情有义的君子了。
在《人世间》原著里,周家的三个孩子,分别代表了三种美德,大哥周秉义很好地诠释了“义”,清水一泓,正派诚信,小弟周秉昆则代表了“仁”,不管是对家人,对朋友,始终尽心尽力,充满责任感。
对比起哥哥和弟弟来,周蓉最大的特点似乎就是美,小时候是照亮整个光字片的陋室明媚,到老了还是让蔡晓光迷恋不已的大美人儿。在她从法国待了12年回来后,她和蔡晓光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可现在我已经五十多岁了啊。”
“我也五十几岁了啊,除了头发白了不少,你还是个大美人儿,从现在起,咱俩要相亲相爱啊,否则你可就真的对不起我了…”
可是,在剧集里周蓉却并不讨喜,很多观众觉得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任性妄为,做事不考虑后果,给家里带来了太多麻烦。
然而,原著作者梁晓声却表示:
“秉昆的成长过程,他的作为,主要都是在家庭关系中,他是一个被贵人所保护、所经常帮助的一个人。当然他也是助人为乐的,他的圈子就是那些工友们,但周蓉不一样。她是那个年代有独立思想的一个人,她在格局上是比秉昆要大的。”充分表达了他在周蓉身上倾注的喜爱。”
读过原著后,我也发现,美貌只是周蓉最不重要的优点,“恋爱脑”也只是表象,她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拎得清,做到人间清醒。
一.年轻时看似幼稚的“为爱奔赴”,其实是清醒的选择。周秉义下乡后,街道干部来到周家,动员姐弟俩也下乡。周蓉没等他说完,就很爽快地表态,自己可以走。秉昆认为自己是男孩子,应该走。
可周妈妈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让周蓉走合适。妈妈给出的理由是,秉昆哪方面都不如秉义和周蓉,一根筋,走了自己不放心。
按理说,周蓉人漂亮,又是女孩子,其实从安全角度讲,她更应该留在家里。可周蓉不但没有意见,反而劝慰流泪的母亲说:“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
母亲本想让周蓉就近留在附近的农村插队,可周蓉不但没听,反而跑去贵州找自己的精神爱人—被发配到那里的诗人冯化成,气得父母差点双双吐血。
几年后,当周志刚见到周蓉时,她的模样让她大吃一惊。
他缓缓转身,见洞内走出一个身材窈窕的年轻女子,端一大铝盆拧过的衣服,一头乌黑的长发在头顶盘成蓬松的发髻,用一截带朵小红花的树枝随便插住。
她也和他一样,上身穿件蓝色的帆布工作服,挽着袖子,应该印有工区番号的左上方却绣了只漂亮的蝴蝶;下穿一条洗得发白了的黄色单裤--全中国城乡男女起码有一半人穿那种黄色裤子,其中不少人裤子洗得白了薄了缝上了若干补丁,也还是舍不得扔。
那年轻女子的裤腿也缝了两大块补丁,脚上穿的是一双新草鞋。
这里的周蓉美得就像《诗经》中的山鬼,既质朴又超凡脱俗,充满灵气。
按理说,一个城市女孩孤身一人来到当时的穷乡僻壤,住在山洞里,又有了孩子,丈夫一周回来一次,生活绝对算不上好。
但周蓉却把日子过出了田园牧歌的味道,还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上了老师,孩子和乡民都非常敬爱她,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坚持思考和学习,计划将来要写一部反映时代的书。
她在决定奔赴爱人的那一刻起,就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会面对什么。
经过他们的一番改造,这山洞就成了小学校,也成了她的家。第一年,她还没与冯化成结婚,学生一放学,洞里就她一个人了。"
“你不怕?”
"起初,怕得晚上根本不敢闭眼睡觉。一闭上眼睛,妖魔鬼怪全来惯了,就大睁着双眼,围着被子坐着哭。…渐渐地就不怕啦。爸,现在你女儿胆子可大了,可坚强了,可经得住事儿了。就是你要和我脱离父女关系,那我也能想得开,也能正确对待。
生活中最艰难的并不是作出选择,而是不能承担做完选择的后果。
父母怕的从来不是你为爱千里奔赴,而是承受不了你为此受尽委屈,哭诉无门。
而周蓉不但能够承担后果,还能尽量改善境况,让自己活得还不错。
所以,周志刚很快就原谅了她,并为她感到欣慰。
二、当爱情已不是最初的模样时,能够果断止损。眼看生活苦尽甘来,冯化成恢复了工作,又有了北京户口,周蓉也考上了北大,生活似乎一片曙光。
可周蓉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女孩,初中时,她不想上学离家太远,硬是把自己的成绩弄成勉强及格。
上大学后,她写的文章在校内引发大讨论,气得哥哥周秉义扇了她一耳光,她也因此在学校出了名,更让秉义一会被传成她的男朋友,一会又被男同学请求为追求她搭线,弄得秉义十分尴尬。
为了“解救”秉义,周蓉在学校策划了一场情诗朗诵会,隆重推出了丈夫冯化成。
然而,冯化成沾沾自喜的表现,却让周蓉看到他不堪的一面,沽名钓誉,不择手段。
那一刻,她震惊了。
她是那种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真像有些人说的,她冰雪聪明,仿佛天生就拥有“读心术”的本领…
当年,周蓉从不曾对先生冯化成使用“读心术”,那种天赋几乎彻底退化了。然而,在这场情诗朗诵会上,在与冯化成的辩驳中,周蓉的那种天赋又自然而然地恢复了。好比一个十余年不曾游泳的人,一旦落入深水,出于求生的本能,游泳本领自然而然地重新唤醒了…
通过与冯化成的争论,她潜入了对他重新认识的深水区。
更让她痛苦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虚弱、无能和迷茫,冯化成一而再再而三的习惯性出轨。
周蓉无疑曾经深爱过冯化成,当年,冯化成在火车上朗诵诗歌被人围殴,周蓉扑在他身上来保护他。
电光火石间,没有反应余地,作出的一切行动都是本能。
若不是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如何能不顾安危以女人的赢弱身躯去保护一个大男人。
可当爱已经消失,她却走得干净决绝。
他紧紧抱住了她放声大哭,像文学作品中对小女子的描写,“一时间哭得像个泪人儿”。而她,如同小说中对某些硬汉的描写,“将一颗心变得铁石般硬,不许眼泪掉下来”。
冯化成离婚后,为周蓉写了一首诗,几乎是他的巅峰之作,倾注了几乎所有的感情。
然而,周蓉看到后已是波澜不惊。
周蓉聚精会神地看完了。她明白那首长诗是献给她的,尽管他并没有写明。她也明白,那首诗激情澎湃,真情流淌,诚意饱满。
她很是感动,却并未热泪盈眶。她处在一种极为平静的感动之中。
其实,感情的来临和离去都是常态,最忌讳的就是来回拉扯,委而不绝。
本来双方都还留有一丝残留的好感,结果明明不合适了还左右放不下,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会让感情逐渐腐烂,最后只留相互厌倦和憎恶。
至于和前女友、前男友纠缠不清,时不时还想吃个回头草,就更让人没办法理解了。
因为出于自我保护功能,人的记忆很像是筛子,往往容易留下美好,所以恋人留下的那些记忆,往往有滤镜加成,比真实存在要美好很多。
走到分手这一步,必定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
大可不必为了过去的滤镜,一而再再而三回头,无非是把一个伤疤挑开又挑开,除了让自己痛以外,没太大意义。
很多时候,忘记不是无情,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三、珍视爱情,但并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离婚后,周蓉放弃了留在北京,带着女儿回到了家乡,进了大学当副教授,
一段婚姻的失败并没有对她产生多大影响,她不但成为最年轻的副教授,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喜爱,还攻读了博士。
不得不说,周蓉的看问题的敏锐程度和深度都是很出众的,她见博士导师提的第一个问题,导师在临死前还一再提起。如果她真的走上钻研学问的路,应该会很有前途。
更重要的是,她又和蔡晓光走在了一起。
蔡晓光对她的感情源自少年,炽热又持久。
周蓉爱上冯化成,蔡晓光为他提供掩护。
周蓉千里奔赴爱情,蔡晓光把周家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当成了自己的事。
而且作为男人,蔡晓光本身的优点也不少。
八面玲珑又不失通透,世故但不缺乏悲悯之心,也算洁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他幽默又不失绅士风度。
周蓉坦率地说:“…自从做了他的妻子,觉得他善良、有趣味,对世事人生有独立见解。一个男人 身上有此三点 足以值得我这样的女人爱了。许多男人,身上连我说的三点中的一点都没有,对不对?”
然而,当女儿周玥与楠楠恋爱受挫,一气之下跟冯化成远赴法国时,周蓉还是抛下一切去寻找女儿了。
这一去,就是十二年未曾回国。
当女性的“本我”和母性的“超我”起了冲突后,周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母性。
其实,当时周玥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跟随的又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作为母亲,周蓉不跟着去也说得过去。
而且,她离开的代价实在太大,放弃了前途大好的工作、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以及深爱她的蔡晓光。
凭借她敏锐的洞察力和“识人术”,她知道,冯化成远赴异国他乡前途堪忧,更不用说带着周玥这个不知世间疾苦的“小公主”了。
事实证明,周蓉的判断是对的。
如果多少会几句法语,几天内就可以搞清以上状况,但冯化成一句法语也不会 连问哪儿有厕所都得靠女儿。他东奔西走只有一个结果,父女俩吃得越来越差,住得越来越糟,辛辛苦苦刷盘子做清洁工挣的那点儿钱,大多都用于买车票了。
当周蓉出现在父女俩面前时,他们已经落魄到不得不寄居在小修道院里求生存了。
不敢想象,下一步又会差到什么状况。
周蓉及时赶到,托举起了女儿即将坠落的的人生。
由于没办法在短期内回国,周蓉索性和女儿留在了法国。
她不仅打好几份工供女儿上完了大学和研究生,也并没有放弃自己。
她把法语水平提升到和巴黎大学的文学教授不相上下,甚至还用法语出版了两本书,向法国人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告诫女儿要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要热爱自己来的地方。
在她的影响下,周玥除了个人感情有些糟糕外,事业其实发展得不错,周聪买房还要向她借钱。
赶超又夸起周玥来 说她很有商业头脑 善于管理 对员工也不错,是一块当老板的料,比她老公在公司的威望还高。
听孙赶超夸自己的外甥女,周秉昆心里挺欣慰,他说:“你告诉她,其实我根本没生她的气,她把公司办得好我也很高兴。亲人们再聚时,我希望她也能参加。”
可是,周蓉回来后却已经今非昔比,大学自然是进不去了,文史类的工作也没那么好找,没办法,她最后只得找了家私立中学教数学。
从大学副教授到在法国当导游,又去中学当老师,中间的落差不可谓不大,但周蓉始终安之若素,并在那里都做得相当不错。
更难能可贵的是,就算周玥最后介入别人婚姻,伤透了她的心,她也只在蔡晓光面前抱怨了一句:“我为了她,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但是在周玥面前,她一个字也没有提过。
在感情交流中,让两方很容易陷入僵局的无效沟通方式就是一方说:“我都是为了你…我为了你…”而另一方则焦灼万状,恨不得赶快逃离。
这是因为,愧疚感是感情中最大的负能量。
在愧疚感的作用下,被付出的一方害怕失去爱,不得不违心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难免会对付出的一方心存怨恨,可又无法通过宣泄气愤和挫败感而获得解脱。
而付出的一方也不会痛快,当付出没有得到预期回报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对方产生负面情绪。
而一段感情如果让两个人都不舒服,基本也就快到头了。
而在周蓉这里,她做任何事都是基于自己的选择,没为此责怪过任何人,更从来没有进行过道德绑架。甚至在对待蔡晓光的红颜知己关玲时也是如此。
周蓉说:“这还可以。”她一想 为了让他高兴 又说:“你品位不俗 不是就想听到我这么说吗?”
“对 对!”晓光果然眉开眼笑。
“你放心,对于并不丑恶的历史,我是能够正确对待的。”周蓉的话说得很庄重。
她的通透豁达,让自己的付出更加纯粹,不但使对方免于尴尬,更让自己能不被无谓的情绪所困扰,时时处于纠结当中。
结语:在《人世间》的原著中,梁晓声写了这样一段话: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的无休止的过程。”
的确,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有选择一定比没有选择要好,而选择了,就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并能够承担选择相应的代价。
从这一点来说,周蓉始终是清醒的。
也因此,她始终可以托得住自己的人生,最终也收获了爱情。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愿那个人都能享受到爱情的甜蜜,同时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智。
我是@爱电影爱读书的猫,讲情感故事,品百味人生,喜欢就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