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曾经我也是那种很在乎自己是不是在朋友圈显得高贵自持的人,每天规定自己不能超过一条,后来我变了,彻底的变了,我失去了高贵和高冷,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而我就是那个每天发1-5条朋友圈的人,目前最高纪录是5条。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说我这人怎么这么厚脸皮。你在乎自己的朋友圈形象吗?经过我的一番观察,在我们15岁-30岁的时候,尤其是还在寻求更多社会和异性认可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在乎自己的朋友圈形象。因为那是最快代表我们品味和生活的方式。然而到了30岁之后,尤其是我们爸爸妈妈这样的年纪,他们发朋友圈完全是取悦自己和传播信息,比如他们经常发的各种养生文章。很多人纠结自己的朋友圈是否看起来足够高级。一天发超过一条就是不矜持大话痨,如果一天发超过三条,那可能就是这人太喜欢炫耀了。我们很难避免不去关注他人的目光,因为个人的self-recognization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它离不开社会和周遭的认可。

本文共4131个字,预计需用时10分钟

(厕所里应该可以完成)

朋友圈这个话题真的很过时,被大家翻来覆去的讲了无数遍,但是看到很多放大加粗的价值观绑架,我真的觉得还是需要来跟我的读者们叨叨点什么。

朋友圈形象

你在乎自己的朋友圈形象吗?

经过我的一番观察,在我们15岁-30岁的时候,尤其是还在寻求更多社会和异性认可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在乎自己的朋友圈形象。因为那是最快代表我们品味和生活的方式。然而到了30岁之后,尤其是我们爸爸妈妈这样的年纪,他们发朋友圈完全是取悦自己和传播信息,比如他们经常发的各种养生文章。

很多人纠结自己的朋友圈是否看起来足够高级。一天发超过一条就是不矜持大话痨,如果一天发超过三条,那可能就是这人太喜欢炫耀了。我们很难避免不去关注他人的目光,因为个人的self-recognization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它离不开社会和周遭的认可。

而我就是那个每天发1-5条朋友圈的人,目前最高纪录是5条。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说我这人怎么这么厚脸皮。

曾经我也是那种很在乎自己是不是在朋友圈显得高贵自持的人,每天规定自己不能超过一条,后来我变了,彻底的变了,我失去了高贵和高冷,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1)

#我之蜜糖,我之毒药

那天啊女朋友们在一起聚会拍照,他们无意说起“哎呀你要等到晚上在发啊,那时候是点赞高峰期”,我一惊细问,原来她们有这样的rules:

1. 晚上七点是点赞流量高峰,吃完饭肚皮撑撑,血液从大脑转往胃里供给的大家也比较友善。我不相信有人完全不在乎有多少人给你点赞这件事情。

2. 长图通常不会有人点开,还招人烦。

3. 差不多的自拍虽然好美好难以取舍,但都发出来会被当作傻X,还是得忍痛割爱。发自拍是一件越来越被所谓成人世界觉得不好意思的事情。

4. 格子墙格子裙格子地板的图片谨慎挑选,因为一不小心就P歪了。

5. 特别美的照片要把前男友从屏蔽分组里放出来。

听得的我一愣一愣的,还挺有道理。又回想起自己的九图同类别多角度自拍,突然觉得whoa,原来我这么招人烦啊。

不纠结,是我发朋友圈的原则而且我一个分组都没有,因为我觉得我可以做到坦荡荡,没有什么需要隐瞒或者刻意粉饰。别人的点赞夸奖是生活中的蜜糖,想发就发的欢快劲儿也是生活的蜜糖,像冲动消费那样,为的就是脑子一热就去了的满足。我也很少想要去控制自己动态的质量好坏,时常一张傻兮兮的照片,想也不想就 走你了。

我跟你说实话,发朋友圈是我减压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每当我回复工作微信到头大,或者是遭受到anxiety attack袭击的时候,我就会想要发朋友圈来减压,我也不知道具体对我有什么帮助,但我就觉得轻松了一点,想一个outlet。而工作的部分更甚,我是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人,如果我隐形,那我可能就失业了,我不介意我多发点朋友圈给我的亲朋好友和潜在客户看看,我不介意我看起来很努力,我不需要我看起来effortless,因为我还做不到。

内容不清新不高贵怎么了,我觉得当个俗人挺好挺乐呵。快乐的来源和决定权被放置在谁手上,蜜糖还是毒药的切点。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2)

#朋友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矜贵了?

最近拜读了不少类似“月薪超过2w的人为什么不发朋友圈”的文章,充满疑惑之余。想噔噔噔跑去在文章作者面前掏出小手机,刷一刷美总统川普一天十几条的推送,身边入榜福布斯朋友的动态,以及我本人的无数快乐自拍。

我不是什么社会哲学家,但是如果本该带来生活乐趣的小软件要背上这么些条条框框,挺扫兴的不是吗。我不是公知,也不具有那样的能力和影响力,所以今天依旧是想要给你一种思维选择的刘儿。朋友圈没那么坏,social madia kills,但真正带来弊端的是你的思维方式和人性,关社交网络什么事儿。

#朋友圈不过迷你小窗

“任何人在社交网络上展示出来的那一部分,都仅仅是他希望展现的那部分。”像一张只选择自己擅长作答题目来打分的试卷,这种被选择后的展现不具有真实全面性。

包括此刻正在码文的我自己,尽管尽力地希望能够时刻向读者传递真实真诚的自己,也避免不了有多多少少的过滤。例如我是一个从来不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非常消极负面信息的人,因为觉得没必要,而非没有负面情绪。又例如每组美美穿搭照背后的无数张废片,我也不会展示。

留存在那些废片里的迷离野猪形象,我自己收着就好了。

提这个做什么呢?因为“看到他人发什么,就自动假设他人过着这样的生活”,把选择性的展露当作真实的情况,这样的简单思维,在浏览朋友圈时常发生。而要真是拣出道理来说:朋友圈不等于生活。你也明白,就是常忘了。但是人之所以时常遗忘,是没懂渗透到本质

社交动态用于维持人们选择塑造的形象。不是单一美好的,而是有好有坏的形象。有些朋友平时生活太平顺,难得来了朋友圈,就想当个悲情流浪诗人。

诚然在朋友圈晒好日子,真实却狼狈的例子很多,我们也乐于听这类的典型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晒“坏生活”的人,其实日子也未必过得太差。有不少在朋友圈满腹牢骚的家伙们,其实自己小日子过得可滋润了。这些情感的流露多数出于喜好,有人想当被羡慕的,有人想当心思复杂的,有人想当高冷的,所以发布的内容各异。当某个内容不是光鲜正面的,并不代表它是真实具有代表性的。

一个人喜欢什么,和他究竟自己是什么样的,显然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个区别即可以看作朋友圈和发布动态的本人的区别。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炫耀喜欢综合症」就是年轻时候的我们会大声的说,我好喜欢xxx啊,我好爱xxx啊,通过对物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品位和态度。那时候觉得如果比别人知道的明星少,比别人听的歌少,就好像是不如人一样。

而朋友圈仅是一个看世界不大的视角,能自如地切换视角甚至社交平台的信息,或是时刻心中有数这不是全面视角,是合理看待的前提说得这么学术。其实就是明白人心中时刻有面明镜呗,该是什么样的,心里有谱。

现在我们依然在对着这个世界大声的说自己喜欢什么,我有了新的理解那便是:

#Sharing is caring

分享即关怀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3)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Gucci艺术家在此」展览上拍到的,当时就觉得这个概念和我心里的某个声音不谋而合。

真理#6 分享即关怀

自由人类以来便有此概念:为了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复制是为了同时代的人,也为了子孙后代。古罗马人孜孜不倦地复制古希腊雕塑,终令世人得以一览其精绝壮美。复制纵使称不上浪漫之举,也绝对可以说是一种尊重与敬仰的真诚表达。于此开始将心头所爱加以复制,复制复制再复制,不停复制。复制的重点,你将寻得自己。

分享即关怀。你分享的可能是一次展览上的照片,可能是你喜欢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你分享的可能是你买的化妆品,可能是一首歌。在分享的过程中,你打破的是信息不平衡的每个边角,这些边角可能是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是你永远都无法主观发现的地方,而社交网络上的分享,让你看见。然而我们都是a copy of a copy啊,没人是100%的原创,因为我们无法作为单独个体独立存在,我们的社会性决定我们都有非原创的部分。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狂发朋友圈,但我希望鼓励大家不要去在乎形式主义的东西,社交网络是一个分享的平台,并且是一个传播信息和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平台,你自己的态度如何决定了你是从中获益更多,还是被其捆绑。

此前在微博上读到一个作者对告白的想法。讲到告白是不一定要得到爱的回应的。告是诉说,白是自白,向自己心动已久的人诉说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自白,既是目的也是结果。能够做出这样耗费勇气的行为,本身就值得庆祝,值得喜悦。话讲完,告白也就完成了。至于最终爱意有没有得到回应,是附加故事。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爱意得不到回应这件事上能做到冷静自赏,但这位作者对于要把事情的主动权清楚划分在自己手里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引导到今天的话题也是相同的理,如果一个人能在想要记录生活的那一刻,就在立刻发送,因为自己的立刻记录和立刻分享上,获得了大部分乃至全部的纯粹的喜悦,那别人的想法就影响不到这个快乐的人去获得快乐。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4)

#谢谢朋友圈让我知道你过得怎么样

海上不升明月,也天涯共此时。

与我而言朋友圈依旧是看世界的一个视角。因为精力有限,很多社交关系难以去费心维系,朋友圈正是维系着我和心中遥远欣赏的人们的一跟细带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伴我们人生中的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可能走散了,但这不会影响我对你陪伴的感恩,还有对你的情感。就算时间冲散,让我们之间不再具有那样密切聊天的冲动,也不代表我不再关心你。这个世界在巨变,我们也在变化,现代人在责备科技带来的改变的同时,其实科技依旧在为我们的情感输出提供途径,与其一味的去责备它,不如真的拥抱它。

小金说,那些人还在。泰国旅游在餐厅拼桌后意外热聊的义乌姐姐,秀场结缘的设计师校友,欧洲铁路上帮忙抬行李的美国男孩儿,沙漠里一同欣赏过落日的隔壁帐篷情侣,这些和我分享过美丽回忆的人们,如今都还在朋友圈里。他们里有人继续旅行,有人收到求婚惊喜,有人大喊脱单像是千年难题。我们彼此没有再在现实生活里分享经历的机会,借由这个窗口,依然在延续着缘分,相互遥远的注视。

这是需要明月方才能够寄托思念的古人,所不曾拥有的。我从这样的功能里得到不少的温暖和眼界的开阔。这些优点来自于朋友圈本身,更来自于我看待它的方式。

说到底我也是个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但我很感谢社交网络如同朋友圈给了我一个分享的平台。不管你发朋友,不发朋友圈,发几条,或者是屏蔽谁怎么分组,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里有世界的人有怎么会被要怎么发朋友圈而纠结难倒呢,一切在你。

文案撰写 小金 & Mia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5)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原创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6)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7)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8)

“Girl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Women empower one another.”

朋友圈发鸭子的句子(你还在朋友圈当高贵鹅)(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