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什么样的企业不轻易倒闭(离倒闭只有一天)

什么样的企业不轻易倒闭(离倒闭只有一天)76台冰箱,谁干的谁砸!张瑞敏:编 辑:三三来 源:一针video( ID: lingdaozheneican)01

什么样的企业不轻易倒闭(离倒闭只有一天)(1)

危机意识,在企业管理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很多公司昨天还好好的,但是明天可能就不在了。比如曾有2500亿美元市值的北方电讯,后来倒闭了;曾有千亿美元市值的诺基亚,如今也风光不再……

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温水煮青蛙”,缺乏危机意识。

企业发展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在当下的大环境下,能够安然活着并且活得很好的,几乎全都有极强的危机意识。今天,我们就梳理出时刻保持危机感的企业家们,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编 辑:三三

来 源:一针video( ID: lingdaozheneican)

01

张瑞敏:

76台冰箱,谁干的谁砸!

1985年,海尔内部出现质量危机。有个客户攒了几年的工资买了一台海尔冰箱,结果发现冰箱门上有两道划痕,后来投诉了海尔。

张瑞敏就到仓库突击检查,发现400多台冰箱里,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小缺陷。

海尔一直强调做品牌,这件事给了张瑞敏当头一棒,当下就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宣布这76台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

那时候海尔还只是个小企业,砸掉76台冰箱将会是很大的损失,但从长远来说,如果不砸,以后损失的就是客户的信任,如果真这么做了,海尔很快就会被自己搞死。

几十年来,张瑞敏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绝不允许海尔置身于险地,小的危机只要一露头,就彻底铲除。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大部分企业深陷危机的时候,海尔的销售额和利润额逆势增长。

为什么30多年来,海尔从没出现过大危机?


就是因为海尔人永远有忧患意识,不陶醉在曾获得的若干个第一名中。要么是羊,要么是狼。

在海尔,张瑞敏时常告诫员工,海尔离倒闭只有一天。

02

王兴:

绝不是危言耸听!

美团距离破产永远只有6个月

2013年,美团网交易额160亿元,占据市场份额超过50%,比起O2O数万亿市场来说,王兴觉得美团现有成绩根本算不上什么,市场还在迅速增长,如果不跟上并推动这个增长,随着市场的迅速扩大,美团终将被抛在后面。

从几百亿到几万亿的过程,是前所未有的大机会,但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如果不能做得更好,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

王兴曾在内部演讲中说:“如果一个公司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的话,那么离死就不远了。”

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变化特别快,凡是没有危机意识的公司、不战战兢兢的公司,不管现在看起来有多么强大,都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比那些虽然小,但始终保持非常警惕状态的公司和人更危险。

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时候,所有公司都面临前所未为的挑战,如果不能用开放的心态、时刻保持面对危机的心态去应对的话,所有的公司都危险。

王兴曾在内部演讲中告诫员工:“绝不是危言耸听,美团离破产只有6个月时间,如果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每个人、每个公司都要有这样的危机意识。”

03

任正非: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失败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怎么办?

任正非反复跟内部人强调,华为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华为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所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曾有个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确实了不起,但说下来就下来了,眨眼之间这个公司就几乎崩溃了。


所以任正非认为,做企业一定要看到可能要出现的危机。“那个公司有很好的基础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储备,还有机会东山再起,但华为没有雄厚的基础,如果再没有良好的管理,那么真正的崩溃后,将来就会一无所有,再也不能复活。”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很多人都有些不信了,但任正非坚定的认为“狼”真的会来。

任正非曾说,自己十年来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正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

“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这是历史规律。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任正非一直坚信这个看法。

04

有危机意识,才能撑起企业未来


不仅张瑞敏、王兴、任正非时刻保持高度危机感,马云也曾说过阿里距离倒闭只有18个月,刘强东也在内部信中表示京东物流距离破产仅有2年……

在企业的生存法则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着高度敏锐的危机意识,才能使企业与员工能够真正地拼在当下、赢在未来。因为,危机意识实际是高效与专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危机意识强烈的人总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关注、思考工作中任何可能隐藏的问题,并主动去解决。

不管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商会,危机意识都不可或缺。昨天的辉煌不应是今天的资本,今天的赢家也不一定就是明天角逐中的王者,只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避免危机。

那么,避免这类“人为危机”的未雨绸缪之策又有哪些呢?


1.加大研发投入

5月份华为芯片事件引起巨大轰动,华为宣布多年来秘密打造的“备胎”芯片一夜转正,任正非甚至放话:华为的5G不仅不会受影响,别人两三年也追不上。

为什么华为底气这么“硬”?答案就在任正非几十年来对华为研发实力非同一般的重视上。

据华为数据,在全球18万华为人中,有接近一半的员工从事研发,几乎“每两个华为人中就有一位研发者”。

从1995到1997年,华为在技术开发上每年投入8000万元乃至上亿元。

1996年,华为在研发上投入1亿多元人民币,年终结算后发现,还剩下几千万。任正非知道后,说了一句话,不许留下,全部用完。

2015年,华为的研发投入500多亿,超过400家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总和,甩出阿里、百度、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好几条街。

2018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更是达到了1000亿人民币。

2.重视人才投入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所以对人才的投入也非常重要。

华为有多重视人才的发展培养?

前段时间,华为宣布对8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其年薪最低为89.6万元,最高为201万元。并且表示明年还将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天才少年!

王兴也曾说过:“人是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美团网的重要产品。”

为此,美团专门成立了“美团大学”,除了提供知识技能培训之外,还提炼各种模型和工具,培养学员数据经营的思维。

3.优化管理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从提拔干部标准、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管理变革、建设IT的管理扁平化、自我批评、优化流程、工作模板化等三十多个方面提出理念、价值观以及方法、策略,归根究底就是“优化企业管理”。

而优化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时效”,即完成一个事情,如何做到用更少的人、更少的时间,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所以提高时效就是实现公司核心目标,提高公司竞争力。

居安思危并非贩卖焦虑,在“安”时做好“危”时的准备,才有可能在遇到危机时活下去,正如任正非所说“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恒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不能居安思危,就必死无疑。”

05

结语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许多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国家都传承着居安思危、安不忘虞的忧患意识;不少跨国集团的崛起也往往伴随着枕戈待旦、夙兴夜寐的危机意识。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屹立不倒,当然是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

优衣裤柳井正曾说过:“市场不是温情的,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毫无危机感,是管理者最大的危机。

2019年,不是最坏的一年,但也绝不是最好的一年。大部分企业都深有感触:钱,没有那么好赚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老板更需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感,高瞻远瞩。危机永远潜伏在看不到的地方,你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爆发,千万别小看了潜在的对手,时刻保持危机感,才能走得更长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未雨绸缪积蓄实力,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参考资料:

《焦虑!焦虑!焦虑!张瑞敏:“海尔离倒闭只有一天!”》创业智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