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其实是大实话(为什么说孔融让梨的背后细思极恐)
孔融让梨其实是大实话(为什么说孔融让梨的背后细思极恐)谁喜欢吃梨谁就吃,谁喜欢吃大的就吃大的,谁喜欢吃小的就吃小的。是否可以有另一种分配原则:按需分配。常理是:大孩子拿大的,小孩子拿小的。这是按照年龄来分,还是按照食量来分,还是按照尊卑来分?这种分配原则是否有问题?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一、反思逻辑
我们来分析孔融的逻辑:我是小孩子,按照常理就应该取小的。
二、反思常理
常理是:大孩子拿大的,小孩子拿小的。
这是按照年龄来分,还是按照食量来分,还是按照尊卑来分?
这种分配原则是否有问题?
是否可以有另一种分配原则:按需分配。
谁喜欢吃梨谁就吃,谁喜欢吃大的就吃大的,谁喜欢吃小的就吃小的。
那么,就会遇到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资源有限,如何分配?
第二,如果喜好冲突,如何协调?
三、反思公正
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我们来看资源分配的问题。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的分配是首先考虑成年人,因为要保证整个种族的延续。那么孩子和老人就有可能饿死。
有的首先考虑老弱病残,因为他们最容易死掉。越是文明的社会,也是重视老弱病残孕。
只有强大的人才会关爱弱者。只有强大的社会才会关爱弱势群体。
在喜好冲突的情况下,需要有人做出谦让和放弃。
如果制度能够保证其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比如给出精神的嘉奖,或者给出别的物质的补偿,就会很和谐。
四、反思动机
如果孔融是奉行“大的分大的,小的分小的”,最大的可能是孔融下意识认可了尊卑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
如果孔融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喜好,为了取悦成年人而做出的选择,我们就会可怜其卑微,“敬佩”其心机了!
也许,孔融就是一片赤诚,从骨子里就拥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礼教。
所以,我们或许会觉得失去天真烂漫和自然天性的孔融,真的很可悲!已经被洗脑彻底了啊!
但是,今天,在分配食物、糖果的时候,是否存在一些孩子为了取悦大人而压抑自己欲望的情况呢?
压抑真实的渴望,很可能慢慢扭曲心理,变成虚伪和欺骗。
毕竟,孔融的回答里,只是说了“应该”,而没有说“我想要”啊!
五、反思教育
今天,我们是否一味教孩子谦让,而不去思考谦让别后的公正?
孩子是否觉得自己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开始了压抑欲望,掩饰甚至虚伪的一生?
我们应该鼓励那些勇敢说出自己想要吃大梨的孩子:孩子,你真坦诚,而且勇敢!
我们也应该鼓励那些发自内心真的懂得谦让的孩子:孩子,你不但懂事,而且懂礼!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来选择梨,选择大梨,或者小梨,或者别的水果,或者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