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翠湖心影汪曾祺阅读及答案(书边杂抄读汪曾祺笔记)

翠湖心影汪曾祺阅读及答案(书边杂抄读汪曾祺笔记)他们每一次举起扁担来的时候,我都闭着眼睛,坚持不看。我心里一直想,他们行刑的动作怎么这样熟练,默契怎么这样好,他们究竟干过多少次了?尤其是受刑者嘴里的那块软木,每个班长行囊里都备有一块,一定是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定出规格,代代相传。经验时从什么时候开始积累的?传统是花了多少时间形成的?在此之前,究竟有多少人咬断了舌头、挤破了睾丸?全连官兵紧急集合,站成戏剧舞台所谓“三面墙”的队形,当时的“军语”——称之为讲话队形。连长先作了简短的训话,他说于某某严重破坏纪律,不可饶恕。接着两名班长把于同学架出来,按倒在队形缺口处的地上,打屁股。他们朝这人的口中塞一块软木,防他因疼痛咬断舌头,又在他小腹底下垫一个枕头,防他疼痛时挤破睾丸。最后一个步骤是,两名班长拉紧他的裤子,否则棍子打下去,裤子的褶皱会像刀刃一般纵横割裂他的皮肉,使他久久不易复元。《杨慎在保山》的结尾说:“杨慎到底犯了什么罪?‘议大礼’。‘议

                                                李建新



翠湖心影汪曾祺阅读及答案(书边杂抄读汪曾祺笔记)(1)

翠湖心影汪曾祺阅读及答案(书边杂抄读汪曾祺笔记)(2)


汪曾祺晚年写过几篇关于明代才子杨慎的文章,譬如《杜甫草堂•三苏祠•升庵祠》《杨慎在保山》《锒铛》。很惭愧,读这些文章之前,除记得《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是杨慎之外——恐怕这首《临江仙》也是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我对这个大才子一无所知。

依照汪的叙述,他在1970年代到过四川新都,那是杨慎的老家,桂湖旁有升庵祠。《杨慎在保山》一文,则只是根据地方志等资料写就,因为保山已经寻觅不到杨慎的遗迹。杨慎三十四岁被流放到云南永昌府(府治在保山),在此间生活了三十七年,一直到七十一岁去世。汪起意写这些文章,对杨慎这个人感兴趣以外,不知道是不是杨慎的经历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右派生涯。

《杨慎在保山》的结尾说:“杨慎到底犯了什么罪?‘议大礼’。‘议大礼’是怎么回事?我没弄清楚。……但是想起来不外是于当时的某种制度发表了一通议论,杨升庵犯的是言论自由罪。”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为既无子嗣又无兄弟,当时的首辅杨廷和选定了宗支最近的兴献王朱厚熜继承大统,是为嘉靖帝。朱厚熜即位后,却还想把他已经去世的父亲朱祐杭追封为帝入祀太庙,把他的生母尊为皇太后。这种有违正统礼法的举动惹得满朝反对。后来大臣张璁等人为讨好皇帝,想方设法找理论根据,与反对诸臣展开辩论,此一争论便被称为“议大礼”。首辅杨廷和之子、青年词臣领袖杨慎,是公开反对逢迎嘉靖帝的张璁等人的,也因此获罪。嘉靖三年(1524),杨慎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汪曾祺说杨慎犯的是“言论自由罪”,大体不差。

汪曾祺亲身的经历,大概很容易使他关注知识分子受迫害的话题。然而,从右派到“控制使用”写样板戏,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又让他从心理上远离政治,少说慎言。文章中偶尔带出的话语,寥寥几句,暗涌波澜。《午门忆旧》一文有:“《涌幢小品》说,‘成化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棉底衣,毛毡迭帊,示辱而已。’穿了厚棉裤,又垫着几层毡子,打起来想必不会太疼。但就这样也够呛,挨打以后,要‘卧床数日,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那就是说脱了裤子,露出屁股挨打了。‘遂有杖死者’。”

王鼎钧的回忆录《关山夺路》中,有一节写到他做宪兵受训时,长官责罚新兵的场面:

全连官兵紧急集合,站成戏剧舞台所谓“三面墙”的队形,当时的“军语”——称之为讲话队形。连长先作了简短的训话,他说于某某严重破坏纪律,不可饶恕。接着两名班长把于同学架出来,按倒在队形缺口处的地上,打屁股。他们朝这人的口中塞一块软木,防他因疼痛咬断舌头,又在他小腹底下垫一个枕头,防他疼痛时挤破睾丸。最后一个步骤是,两名班长拉紧他的裤子,否则棍子打下去,裤子的褶皱会像刀刃一般纵横割裂他的皮肉,使他久久不易复元。

他们每一次举起扁担来的时候,我都闭着眼睛,坚持不看。我心里一直想,他们行刑的动作怎么这样熟练,默契怎么这样好,他们究竟干过多少次了?尤其是受刑者嘴里的那块软木,每个班长行囊里都备有一块,一定是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定出规格,代代相传。经验时从什么时候开始积累的?传统是花了多少时间形成的?在此之前,究竟有多少人咬断了舌头、挤破了睾丸?

不知怎么,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明朝的廷杖。王鼎钧的描写像1080P的高清视频,清晰得让人眼睛有点不适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