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海关如何监管(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区海关如何监管(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盐城市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7.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71.3万人,比上年增长0.04%。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9%。其中,出口总额10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进口总额6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4%。盐城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69.78亿元人民币。盐城综保区2010年年底申报,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2012年11月15日,盐城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封关运作。盐城综合保税区成立于2012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首期封关区面积1.21平方公里,2012年11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封关区面积0.82平方公里,2017年12月20日通过国家验收。盐城综合保税区位于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已建成查验楼、监管保税仓库、启动
保税区分析: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分析(连载)—江苏篇(二)
江苏省综合保税区分析
江苏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数量已达到29个,其中综合保税区数量21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数量8个。因数量较多,小编将按照设立时间顺序连续3周进行分析说明,敬请各位小伙伴耐心等待,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七)盐城综合保税区
盐城综保区2010年年底申报,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2012年11月15日,盐城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封关运作。盐城综合保税区成立于2012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首期封关区面积1.21平方公里,2012年11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封关区面积0.82平方公里,2017年12月20日通过国家验收。
盐城综合保税区位于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已建成查验楼、监管保税仓库、启动区13万平米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成园区配套道路及场地16.3万平米、商务大楼2.4万平米,铺设绿地面积2万平。盐城综合保税区紧邻大丰港、盐城南洋国际机场等物流中转站,盐城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定位是以虚拟口岸为依托,建成具有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等多种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保税区,采取陆路联运、陆空联运、海陆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实现虚拟口岸功能的实体化,成为上海海港和空港及大丰国际深水港、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在内陆地区的喂给、疏散港,最终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制造集群的生产服务业基地及重要的国际货物集散地。
2016年1月16日,盐城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保税展示直销中心正式开业。进口商品保税展示直销中心内设有欧洲风情街、韩国馆、红酒品鉴区、食品生鲜区、化妆区、母婴用品区等区域。采取线下保税展示、展销和线上销售相结合的O2O模式,将跨境电商与进口商品保税展示相融合,充分依托综保区优势,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分拨、直销、批发、零售、进口代理、跨境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内外联动,从而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满足顾客在第一时间直购全球正宗的优质商品。
盐城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69.78亿元人民币。
盐城市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7.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71.3万人,比上年增长0.04%。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9%。其中,出口总额10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进口总额6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4%。
盐城市是国家第五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八)南京综合保税区
南京综合保税区于2012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5.03平方公里,分为龙潭片和江宁片两个片区,其中龙潭片规划面积3.83平方公里,江宁片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区,位于国家级南京开发区内。于2012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83平方公里。南京综合保税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发建设,一期1.15平方公里于2013年10月29日正式通过封关验收。
南京综保区依托的国家级南京开发区,形成了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南京综保区总体功能定位是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目标,以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和高端制造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展示交易、商务服务、检测维修、融资租赁等相关配套服务为支撑的国际贸易中心。
南京综保区位于泛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在航运交通方面,综保区紧邻中国内河最大的内河外贸港--南京港龙潭港区和拟规划建设的马渡港区;在公路交通方面,综保区通过南京高速公路网连接线--疏港大道与南京绕城高速、绕越高速、沪宁高速、宁杭高速等高速公路网连为一体,形成立体现代化陆路运输网络;在铁路交通方面,综保区离全国十二大货运枢纽之一的尧化门铁路货运枢纽仅15分钟车程,离南京站和亚洲最大的客运枢纽--南京南站仅40分钟车程;在航空交通方面,从综保区驱车50分钟即可抵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在公共交通方面,综保区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主城区,规划中的地铁S5号线也将在区内设有站点与宁仪城际互联,直达南京都市区下游的重要工商业卫星城江苏省仪征市。
2019年4月15日,南京综合保税区(龙潭片)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第一单成功落地。2019年9月11日,南京综合保税区(江宁片)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第一单成功落地。
南京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583.39亿元人民币。
南京市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2.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7万人。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63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出口3989.89亿元,增长17.4%;进口2376.94亿元,增长22.4%。
南京市是国家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九)南通综合保税区
南通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5.29平方公里,实行“一区两片”的发展格局。其中,A区位于原南通出口加工区范围内,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新开北路,南至复兴路,西至中天路,北至通启河;B区位于苏通长江大桥东侧2公里处,紧邻规划中的年吞吐量200万标箱的集装箱码头,规划面积3.79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开发区与海门市交界,西至农场路,南至长江,北至纬十七路、纬十五路、纬十六路。
2002年6月,南通出口加工区批准设立;2013年1月,南通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南通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南通综保区);2013年12月,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并正式运营。南通综保区规划面积5.29平方公里,实行"一区两片"的发展格局。其中,A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B区规划面积3.79平方公里。已封关区域2.15平方公里,其中A区1平方公里,B区1.15平方公里。
南通综合保税区距南通港主港口5公里,距上海洋山港180公里,距上海吴淞港140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100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15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240公里,距南通机场15公里。
南通综保区A区着重发展研发、展览展示、检测与维修、国际贸易等保税服务业,适当增加环境友好型保税加工业;南通综保区B区着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业(保税仓储、国际采购与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口岸作业。
南通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104.23亿元人民币。
南通市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026.9 亿元,比上年增长 8.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773.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5 万人。2021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 340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7%。其中,出口 2263.4 亿元,增长 26.3%;进口 1142.4 亿元,增长 37%。
南通市是国家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
(十)太仓港综合保税区
2013年5月,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在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内,可开展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研发、加工、制造;存储进出口货物、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等九项业务,可享受税收、通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014年9月,太仓港综合保税区通过了由海关总署、财政部、发改委等十部委的联合验收,并拿到国家级验收合格证书,封关面积0.8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并举、物流与贸易同步的发展格局。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目前已建成10万平方米仓库,综保区于2017年年底启动建设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园项目,一期建设5万平方米仓库和3万平方米堆场。
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紧邻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太仓港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业务,建设以国际采购、保税仓储、分拨配送为重点的国际物流中心;以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机械装备及高端消费品为特色的贸易服务中心;以保税加工、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为核心的研发制造中心;以发挥枢纽作用,强化服务功能,对接上海自贸区为特色的功能创新中心。
2015年6月10日,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完成的第一票保税业务,标志着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运作。2020年6月11日,太仓港综合保税区首次通过跨境电商网购保税渠道进口水果。
太仓港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71.75亿元人民币。
太仓市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4.0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年末户籍人口52.59万人,比上年增加15400人。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出口总额9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6.7%;进口总额78.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8%。
(十一)镇江综合保税区
2014年7月,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镇江出口加工区原址升级综保区的请示;2014年9月,海关总署正式启动审批程序;2015年1月国家十部委会签文呈报国务院。国务院以国函[2015]13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镇江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镇江综合保税区在原镇江出口加工区原地、原址、原面积整合建设。规划范围东至通港路,南至金港大道,西至北山路,北至镇大铁路。镇江综合保税区申报验收面积0.91平方公里。园区总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总投资18.6亿美元。初步形成了食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的态势。
镇江综合保税区已建成3.6万平方米的恒温低温库、3万平方米常温库(包括1.5万平方米进口食品专用库)和2万平方米的进口食品展示及交易中心。2019年6月11日,镇江综合保税区完成冰鲜商品的首次进口。
镇江综合保税区2021年进出口额约48.38亿元人民币。镇江市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3.4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21.72万人,比上年增加0.62万人。2021年全年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29.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进口总额36.89亿美元,增长21.6%;出口总额92.25亿美元,增长24.8%。
镇江市是国家第六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城市。江苏省综合保税区基本概况表
备注:
1、以上综合保税区分析按照设立、验收时间排序。
2、全国综合保税区分析每周二更新,全国各省综合保税区将逐周进行分析发布。
3、以上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网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4、若上述信息有误或涉及侵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5、发布的各省份综合保税区分析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6、图片来源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