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偶像是什么样子的(被自己的偶像认可和支持)
你心目中偶像是什么样子的(被自己的偶像认可和支持)《稻草人流浪记》如今,大吴老师的又一本新书,《稻草人流浪记》已经上市了。大吴老师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2021年,绘本“散步三部曲”出版,一时间入围国内各大绘本奖项。《新京报书评周刊》将“年度阅读致敬”中唯一的图画书奖颁给了“散步三部曲”,致敬其“平凡生活中的奇幻诗意”。巧合的是,上一年的这个奖颁给了图文故事集《内城故事》,作者陈志勇。《稻草人流浪记》内页
《稻草人流浪记》内页
2013年,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决定开始画画。他看遍了图书馆里的画册,看到几张特别惊喜的画,他记下了画家的名字:陈志勇。他搜索关于“陈志勇”的一切,看到了他的动画,买到了他的书。书叫《抵岸》,封底有一个logo,叫“蒲蒲兰绘本馆”。
2017年,他还在画。有一天他收到一条消息,对方称自己是绘本出版机构的编辑,希望有机会合作。机构的名字叫“蒲蒲兰”。
2019年,他以笔名“大吴”出版了第一本绘本,叫《树王》,入选了由英国专业绘本机构dPICTUS评选出的“世界100本杰出绘本”榜单。
2021年,绘本“散步三部曲”出版,一时间入围国内各大绘本奖项。《新京报书评周刊》将“年度阅读致敬”中唯一的图画书奖颁给了“散步三部曲”,致敬其“平凡生活中的奇幻诗意”。
巧合的是,上一年的这个奖颁给了图文故事集《内城故事》,作者陈志勇。
《稻草人流浪记》内页
如今,大吴老师的又一本新书,《稻草人流浪记》已经上市了。大吴老师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稻草人流浪记》
文、图:大吴
适合4岁以上亲子共读
一段自我摸索的时期,一种建设自我的冲动
在《稻草人流浪记》刚刚完成的时候,蒲蒲兰的编辑也给远在澳洲的陈志勇看了这本书,并且收到了他的回信:
“我非常喜欢大吴的《稻草人流浪记》,感觉这个寓言故事就像许多好创意那样,仿佛已经存在了很久,只等着有人耐心地写和画出来。
我喜欢看他的插图,尤其是本书跨页图里广阔的光和影,以及简洁的文图关系(这是一本好绘本的精髓)。我相信它会跨越许多不同的文化。
这本书蕴含了当前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永恒的哲思。寻找真正的自我,这是我们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正如陈志勇所言,《稻草人流浪记》这个故事“仿佛已经存在了很久”:稻草人被迫离开了麦田,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一路上,稻草人不断地得到,也不断地失去,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大吴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对绘画的兴趣。大人们夸他“将来一定会成为画家”,他也深以为然。直到上中学,明白专业的画画是怎么一回事之后,梦想就破灭了……直到二十岁之后的某一天,大吴决定重新开始画画。
《稻草人流浪记》内页
但一个没有经历过传统训练的年轻人,去自学一项专业度很高的技能,中间的曲折可想而知。
“那是一段自我摸索的时期,画什么,怎么画,全部依赖自己的审美和选择。没有指引,没有同行者,一切都寄托在一种强烈的愿望上。”大吴说,“那种野蛮生长的状态,那种建立起新的自我的冲动,不亚于在一张人生的白纸上开始书写、在人生的路口做出抉择。直到现在,我对所有关于‘追寻’、关于‘梦想’、关于‘自我教育’的故事仍有强烈的感受。”
曲折有时也不全是坏事。“我只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流派,没有负担,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在艺术审美上不相信任何权威,我很早就体会到创作上的自由和快感……”
《稻草人流浪记》内页
你是谁,比你被认为是谁重要得多
以亲身实践来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得到认可,无疑是幸运的。
除了来自偶像陈志勇的认可,大吴还为喜欢多年的作家李娟、刘亮程的著作分别画过插图,可谓真正的“追星成功”。而支撑着他的,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一种自我建设的强烈意愿:追逐你热爱的事物,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差不多在二十多岁以后,我才逐渐意识到世界上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随波逐流,很少有其它选择。我也一样。而我唯一对抗过这种‘随波逐流’的就是开始重新自学画画。”
在《稻草人流浪记》的后记中,大吴写道:
“我做过很多决定和努力,有的是出于热情,有的是出于虚荣。有的是真情实意,有的是随波逐流。我渐渐发现,其实真正重要的确认,并不是来自他人,不是来自某些特定的、权威的声音,而是来自自己——‘我是谁’比‘我被认为是谁’重要得多。”
《稻草人流浪记》的文稿曾入围某国际绘本故事大赛,收到通知时已经完成了全书绘制。考虑到出版周期及版权问题,大吴放弃了得奖。该奖项共有3名中国创作者入围。
同一时间,《稻草人流浪记》的插图入围2021年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
《稻草人流浪记》内页
“我是谁”比“我被认为是谁”重要得多——在故事里,稻草人先生在它的旅途中,不停地尝试新的角色,在一次次追逐中认识自己。而故事之外,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大人的我们,依然还在路上。
《稻草人流浪记》内页
大吴依然清晰记得十几岁时,读到一段震撼的文字,那是《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结尾:
“……有一天我会离开。朋友和邻居们会说,埃斯佩朗莎怎么了?她带着那么多书和纸去哪里?为什么她要走那么远?他们不会知道,我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
尽管对未来的事一无所知,但那时的他依然隐约感到,也许有一天,自己也会开启一段那样的旅程。
是的,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追逐心中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