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方哲学奠定者是谁(世界哲学源流史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六)

西方哲学奠定者是谁(世界哲学源流史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六)法兰克福学派在战后的社会影响,与阿道尔诺的活动分不开。他于60年代前期积极演讲他的" 批判" 观点,担任德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使社会批判理论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甚至成为左翼学生运动的思想养料,他提出的" 矛盾地思考矛盾" 、" 非同一性" 、" 非理性的吸引力" 等概念风靡一时。他的主要著作有:《否定的辩证法》、《专横的个性》,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认识论的元批判:胡塞尔研究和现象学的矛盾》、《三棱镜:文化批判和社会》、《真实的妄言: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介入:新批判模型》、《社会批判论集》等。  " 否定的辩证法" 是阿道尔诺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思想。他试图通过" 否定" 概念的阐发去表达他的批判观点。  首先,阿道尔诺用" 否定" 为辩证法定性。他认为,辩证

西方哲学奠定者是谁(世界哲学源流史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六)(1)

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六:阿道尔诺

1.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及其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成立于德国法兰克福城的" 社会研究所" 成员的理论观点。研究所隶属于法兰克福大学,以对社会现实进行经验研究、跨学科综合研究为宗旨,以社会哲学研究为侧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研究所经历了两任所长,研究重点有所不同。第一任着重于工人运动材料的收集,特点是各种理论观点兼容,缺乏深刻、鲜明的研究成果。第二任起,转向社会现实问题的方向,并且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进行研究。但是,战前的研究尚未展开便由于战争的动荡被迫停止下来。战争中,研究所迁往美国,直到1949年至1950年间才迁回当时的西德。在美国的十几年间,这一学派着重分析、批判了法西斯主义,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迁回西德后,学派将研究重点转向探索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批判理论进一步发展,其理论锋芒从对马克思主义的肯定转向否定。
  法兰克福学派在战后的主要理论家,第一代有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第二代有哈贝马斯、施密特(1931-)、涅格特(1934-)等,第三代有韦尔姆尔(1933-)、奥菲(1940-)等。
  " 社会批判理论" 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它最早由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霍克海默教授(1885-1973)提出,由各主要成员从不同的方面阐发。霍克海默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而不是所谓主体对历史客体的反映。" 批判" 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主线就是批判,许多重要著作也是以" 批判" 命名的。这种" 批判理论" 与" 传统理论" 根本不同,它不把自己放在现存社会的既定合理性上去帮助现存社会维持秩序,而是对一切既定的、事实的东西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揭示它们的不真实性,使人们意识到合理性背后的矛盾性,推翻现存社会的再发展。因此它是一种否定理论。" 批判理论" 不属于资本主义时代,而是代表资本主义以后的时代,代表了把人当作全部历史生活的生产者的人道主义方向,代表了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认识方式。

然而,作为认识方式,霍克海默的" 批判理论" 却是软弱无力的。因为这一理论没有找到从现存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未来人道主义世界的途径,这使它对未来的憧憬只是抽象的。" 社会批判理论" 是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评价,代表着他们对现实的看法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批评。
  

2.阿道尔诺的" 否定的辩证法"
  泰欧多尔.维森格隆特.阿道尔诺(1903-1969),德国法兰克福人," 社会批判理论" 的创立者之一,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第三任所长。他早年曾学习音乐,主办过《文艺新论》杂志。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进入霍克海默担任所长后的社会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研究所一起迁往美国。在美国,他起初研究音乐理论,1940年以后转向社会学研究,与霍克海默共同创立社会批判理论。战后迁回法兰克福,与霍克海默同任所长,1953年起独立负责研究所。

法兰克福学派在战后的社会影响,与阿道尔诺的活动分不开。他于60年代前期积极演讲他的" 批判" 观点,担任德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使社会批判理论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甚至成为左翼学生运动的思想养料,他提出的" 矛盾地思考矛盾" 、" 非同一性" 、" 非理性的吸引力" 等概念风靡一时。他的主要著作有:《否定的辩证法》、《专横的个性》,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认识论的元批判:胡塞尔研究和现象学的矛盾》、《三棱镜:文化批判和社会》、《真实的妄言: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介入:新批判模型》、《社会批判论集》等。
  " 否定的辩证法" 是阿道尔诺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思想。他试图通过" 否定" 概念的阐发去表达他的批判观点。
  首先,阿道尔诺用" 否定" 为辩证法定性。他认为,辩证法的根本是" 否定" ,但在黑格尔那里所强调的却是" 否定的否定" ,即调和;在马克思那里由于强调同一性,因而也不彻底。否定,应当是绝对的否定,即不带肯定的否定,黑格尔否定另一个否定,所导致的并不是肯定,而只能证明否定得不彻底。否定不包含肯定,就是说矛盾就是非同一性,矛盾仅仅是用来证明同一性为不可能的工具。因此,在辩证法中应去掉同一性和否定之否定,使非同一性和绝对否定突出出来。
  其次,阿道尔诺视" 否定" 为逻辑学、认识论的方法。他认为,辩证地思考也就是在矛盾中思考,使思维摆脱形式逻辑同一律的限制,解除一切概念的束缚。因为同一律、概念都仅仅是一种抽象,是虚假的,其本身是可怀疑的。为此,阿道尔诺反对理论体系,认为包罗万象的体系是矛盾整体同一性的表现,它扼杀了真理,使本来有生命力的意识结构屈从于统一尺度,并排斥与它不一致的事物和意见。因此思维必须放弃建立体系的企图。他自己也坚决不以体系方式表述观点。
  再次,阿道尔诺以" 否定" 表达他的社会历史观。他认为,历史的发展需要一种绝对否定的理论,这种理论不相信" 未来总是包含在现实之中" ,而是承认" 在进步面前决不停止批判" ,相信" 进步就发生在它结束的地方"。因此,在历史面前,要以" 否定的深度" 去" 割断历史的连续性" ,把否定性推进到时代的中心。阿道尔诺的这一思想被德国左翼学生接受,并发挥为" 拒绝一切" 的运动纲领。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