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谁能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直播间,已经销售了6万多单蜂蜜,今年1月份就收入40多万元,2021年全年卖出了300多万元的销售额。春节前后,程永峰忙得脚不沾地,也乐得合不拢嘴。养蜂多年的他,之前从未想过,一方屏幕能给自己的蜂蜜销售带来巨大改变。 镜头中,他坐在柜台前,身前摆满各类蜂蜜产品,说着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有条不紊、收放自如,向粉丝们详细介绍蜂蜜种类、口感等,并不时展开互动。“刚开始直播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但觉得咱的蜂蜜品质好,反响也差不了。”程永峰说,后来直播间慢慢多了“回头客”,有的顾客买了之后又找他下单,口碑打出去后,粉丝和订单越来越多。 近年来,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我市不断深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将发展电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电商经济”的成果惠及百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快速发展的电商直播,不仅为乡村架设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启致富门路,也让农业经济“

手机成“农具” 农品出“深闺”

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新天水记者 裴婷婷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了城乡,对接着产销。随着农特产品乘“云”走向全国,开网店、直播带货成了时下不少农民的“新农活”,手机也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新农具”。

近年来,立足本地特色资源,我市不断深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将发展电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电商经济”的成果惠及百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快速发展的电商直播,不仅为乡村架设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开启致富门路,也让农业经济“活了起来”“火了起来”,激活了我市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1)

农民变“网红” 直播成“新农活”

“各位家人们,早上好。”在清水县秦亭镇麦池村,每天早上9点村民程永峰都会准时在快手直播间里亲切地招呼起来。

镜头中,他坐在柜台前,身前摆满各类蜂蜜产品,说着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有条不紊、收放自如,向粉丝们详细介绍蜂蜜种类、口感等,并不时展开互动。“刚开始直播的时候,我心里也没底,但觉得咱的蜂蜜品质好,反响也差不了。”程永峰说,后来直播间慢慢多了“回头客”,有的顾客买了之后又找他下单,口碑打出去后,粉丝和订单越来越多。

谁能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直播间,已经销售了6万多单蜂蜜,今年1月份就收入40多万元,2021年全年卖出了300多万元的销售额。春节前后,程永峰忙得脚不沾地,也乐得合不拢嘴。养蜂多年的他,之前从未想过,一方屏幕能给自己的蜂蜜销售带来巨大改变。

“有时直播一两个小时就能卖上万元,这是在路边销售一年都赶不上的。”程永峰告诉记者,他养了2000多箱中蜂,年产蜂蜜4万斤左右。为了缓解销售难,他在2019年底首次“触电”直播带货,并渐渐从直播小白变成了当地的带货达人。

如今,直播成为程永峰的“新农活”,在富了小家的同时,他还积极帮助清水县其他蜂农拓宽销路,以往只能等着卖的“沉睡资源”被唤醒,变成了村民手中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的乡亲靠养蜂过上了好日子。同样,在甘谷县金山镇,“二姑娘”王转红的“网红”之路也逐渐步入“正”轨。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2)

王转红的网名叫“二姑娘”,在直播平台有8万多的粉丝。“我是一名陪读妈妈,因为要照顾孩子一直没有收入,偶然接触到直播,就试着带货,补贴家用。”王转红告诉记者,从起初的几元、几十元到现在几百元的收入,直播让她变成了村里的“红人”,也让她对电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参加培训和学习,多了一份把家乡特产推介出去的信心。

农村电商直播的快速发展,使不出家门增收成为可能,不少“新农人”挖掘自身优势,依靠互联网,优化特色产品的生产包装销售,走出了一条新型的致富路。

“每天直播纳鞋底、刺绣,消费者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一双甘谷麻鞋的制作过程,不仅能促进销售,还宣传了我们的特色产品。”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娟说,除了日常直播,他们还会与直播团队进行合作。去年6月,在时长4个小时的直播中,累计观看人数在1.2万人左右,直播销量500多双,收入在9万多元。通过“电商直播”的助农新路径,在各平台进行宣传后,甘谷麻鞋已经从一双普通的鞋子,变成了一个具有地方传承记忆的礼品。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3)

“根本不愁卖。”在甘谷县礼辛镇,发展黑梨产业的牵头人梁新明忙得不亦乐乎,准备着来年的货品,今年春节前“礼辛黑梨”就已经全部售罄,销售旺季更是“一梨难求”。

梁新明的底气源自电商经济的影响力。虽然礼辛黑梨自古享誉陇上,但之前大都是当地人食用,为了让更多人熟知并喜爱黑梨,梁新明只好硬着头皮,搞宣传、学电商、做直播,解锁销售新技能。在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后,打开了线上销售新天地,将带着乡愁的黑梨销往了全国。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4)

集市上“云端” 携手村民同增收

“说起乡村振兴促增收,电商直播攒劲得很。”在暖阳下,围坐在村头闲谈的清水县永清镇双场村村民们这样说。

他们说的,正是村里这几年兴起的电商直播。以前每到香菇和粉条大量上市时,村里人都要大包小包的拉到县城去销售,又压货又卖不上价钱。自2018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后,开始尝试线上销售。现在,只需要将产品晾晒包装好,网上的订单就一波接着一波。

“昨天刚寄走200多盒香菇,就是去年在直播间购买的客户今年又预订的。”双场村电商专干吴少康告诉记者,双场村每年的香菇产量在4万斤左右,其中30%会制成干香菇在电商直播平台销售,今年70%的干香菇已经销往了全国各地。2021年双场村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干香菇20余万元,粉条15万多元。

马商儿是双场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从起初觉得“不靠谱”到如今感叹“不得了”,电商直播让他在感谢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同时,转变了思路,也让村办合作社的年收入达到了500万元。

“真没想到一部手机就能有销路,动动手指就能见收益。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乡村土生土长的有机农产品,集市都上‘云端’了,看来与时俱进才有出路。”马商儿说,电商直播不仅提高了村集体收入,还能为村里岁数大的、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每年村里的20户贫困户都能领取600元的合作社固定分红。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5)

今年70岁的村民刘正春长期在合作社务工,主要负责香菇种植、晾晒和包装等。“以前就是种地,后来种不动了就没有收入了。”刘正春告诉记者,在合作社打工每年能收入3万多元,确实改善了他和老伴的生活,也让在外打工的儿子安心不少。

看着电商直播带货销量好了,不少村民都跃跃欲试。“我们下一步打算对想要直播的村民进行分享和培训,吸收一部分村民做主播,给他们提供全新的、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马商儿说。

在麦积区花牛镇,依靠电商直播和政府扶持,“80”后陈涛带着村民一起享受红利。“网上销售的天水特产不仅种类少,质量也没保障。为了让更多人尝到咱家乡的优质特产,我们决定做电商。”陈涛告诉记者,通过传统电商平台和新媒体的结合,带动了周边村民的产品销售,2021年销售额达到800万元,总发货量28万单左右。

“2018年,我们通过花牛镇政府和花牛村委会的推介,代理运营花牛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这几年,服务站点年销售农特产品5万元,代理收发快递1000件,开展便民服务600次,满足方便了周围群众生活需求。”陈涛表示,在产品收购和用工方面,他们优先考虑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在确保品质的同时,一般高于市场3到5毛的收购价进行收购。截至2021年底,累计带动150户,平均增收800元。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6)

政企建“基地” “新农人”回乡创业

冬日的姜维故里,大雪飞扬、银装素裹。走进甘谷云商馆的直播间,热闹的销售场面让人深受感染。“我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经过培训,在家乡通过网络卖土特产,有了收入还能陪在家人身边。”韩晓在直播间隙说。

为帮助甘谷农特产品打开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甘谷云商馆协调当地村民进行电商培训,通过主播孵化、直播实训、云商培训等,传授各种销售技巧,在抖音、快手、小视频等网络平台推广。截至目前,在售农产品100多种,实现产品年销量100多万元,为40多人创造了直播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甘谷县乃至全市的农特产品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网络直播不仅为“远在深山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找到了新销路,也搭建起农村就业新平台。近年来,随着孵化基地、直播基地和培训学习的出现,不少像陈涛、韩晓一样的大学生留在了家乡,一些外出打拼的“能人”、发展好的“带头人”,也都主动投身助力电商发展。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与甘谷县供销社、陕西星选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沟通对接,成立了甘谷农产品直播带货基地,也是全市首家直播基地。”在天水润谷农业直播基地,负责人李燕告诉记者,直播基地现有主播12人,直播工位16个,是今日头条创业者联盟官方授权甘肃站,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李燕表示,为打造甘味农产品线上线下供应链体系,现已对接深圳华润万家等2000家线下商超,销售苹果40万斤。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直播带货、培养本地主播成为趋势,也是为当地提供流量支持,提高家乡农特产品的知名度。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7)

同样,麦积区四个有着电商创业梦想的“80后”大学生,在2015年返乡创业,搭乘2018年麦积区商务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快车,开展果品、土特产品、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并逐步开展电商培训等业务。

“目前我们在电商和直播平台共开设8个店铺,销售花牛苹果、蜂蜜、葡萄、土豆、浆水、手工挂面等特产,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天水四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靖维说,在麦积区商务局的引导和支持下,企业于2019年创办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通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拓宽销售渠道,为参训学员及参训企业提供农产品资源、技术支持、跟踪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培训1330人,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65人。共开设了各类网店864家,销售农特产品171.3万余元。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8)

直播“闹”新春 新电商赋能乡村振兴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市妇联、市商务局自1月20日开始,举办了‘巾帼助农优品云上年货节’直播销售活动,各县区同步开展。经过7天的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到了89.64万人,总成交量达5659笔,总销售额16.69万元。”市妇联工作人员表示,“年货节”邀请了“村花”们现场直播,搭建“天味”农特产品销售便捷平台,让异地过年的天水人能够通过云端购买到家乡特产,在千里之外品尝“家”的味道。

连日来,由市妇联打造的“村花”直播团在直播间做媒“闹”新春,开展“云上销售”,来自全市各级巾帼创业基地和巾帼就业帮扶车间的40多种商品上架销售,为助力乡村振兴积蓄动能。

“直播可以还原消费者线下购物体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市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汪萍说,直播带货是一种思路,“村花”们通过学习培训和直播带货,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还能为自身创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电商助推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激活乡村振兴)(9)

电商直播让“优质”农产品卖出“优价”,让农民实现了从“一对一”到“一对万”的销售,也让特色产品、乡村情怀、文化底蕴等,成为我市电商发展的底气和优势。

2018年至今,天水四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先后收购麦积区建档立卡户葡萄42.7万斤、苹果834.5万斤、土豆21.3万斤、粉条12万斤、土蜂蜜3万余斤,通过网络直播、网店推广等渠道,销售额达5781万余元;

已建成甘谷县电商孵化基地和全市首个直播带货基地,近三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截至目前,甘谷县电子商务交易额10.22亿元,直播带货约9.6万单,销售额478.8万元;

2021年麦积区实现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电子商务交易额12.3亿元,销售农产品4.69亿元,同比增长20.12%。三年来累计完成培训2万人次,转化开店8000个,带动2000人就业;

全市现有各类电商企业2315家,配套已建立县级电子商务中心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1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093个,占行政村总数84.04%。202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百亿元的目标。

……

如今,电商发展正阔步前进,在一串串数字之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了解电商、接纳电商、从事电商,在电商直播的推动下拓宽新市场,不仅为天水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实际有效的探索路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