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红色纪录片展播(荧屏上的红色青春)
优秀红色纪录片展播(荧屏上的红色青春)图:电视剧《红色护卫》剧照演员许敏扮演小分队成员,拍摄过程自己吃了些苦头,但他又觉得非常幸运,是因为拍这部戏的经历,让他对革命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真情实感的流露。许敏:戏中有这样一幕:有一次,我们在过重庆监狱的时候,国民党说要把我抓出去,抓出去之后大家一起站在那儿,唱国际歌。第一当时天气确实比较冷,第二拍摄环境也确实比较艰苦,第三也融入了当时那个情节,大家一起唱国际歌的时候,真情实感的流露,确实是觉得当年的革命志士挺不容易的,那场戏挺感动。这也是参与这个戏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的一个事,并不是说去表演一种情绪,更多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而长征也已经过去了八十年,对于现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长征精神将如何投射进他们的生活呢?导演王丁认为,在这部剧中,当代青年能够找到和八十年前的青年,在精神上的共鸣点。图:张桐 饰演 戴向韬张桐:我是特别尊敬甚至是仰慕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拿现
第七集:荧屏上的红色青春2016年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剧《红色护卫》刚刚制作完毕,即将上星播出。这部剧讲述的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一支红军小分队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把重要图纸护送到大部队的故事。制片人续继伟希望通过这个故事,真实展现当年那群年轻人是如何追寻理想的。
图:电视剧《红色护卫》剧照电视剧剧本的创作来源于三年前一次采访中意外发现的一段真实历史: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江西的中央苏区的造币厂有一个特贸科,需要在海外采购物资,有一群红色采办员冒着枪林弹雨和生命危险,为中央苏区以及后来长征大部队运送重要物资。这群红色采办员的故事打动了编剧袁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袁琴把这段故事改编成电视剧,希望这个故事也能打动更多的观众。为了写好剧本,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纪录片作为参考。
图:记者采访电视剧《红色护卫》编剧袁琴袁琴:就是当每接到一个题材你去真正深入了解它的时候,你会发现每次都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觉得特别棒。如果不是写这个题材,我可能不会那么自主的去阅读关于当时国共关系、关于长征初期的那段历史。其实阅读了之后就会发现,咱们的胜利是必然的。为了再现那段历史,摄制组辗转多个外景地进行拍摄,执行导演韦梦娜透露,他们过沼泽、爬雪山,就是为了让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画面真实而感人,而这段走路的经历也给了她特别的感悟。韦梦娜: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沼泽的戏,我们在象山海边找了一大片长满了芦苇的泥滩,拍摄之前两三天刚好又赶上下雨,那个泥滩极其的泥泞。它里面的情况大概只有去过的人才能体会,然后我们那段戏刚好又是剧情转折的关键点,所有的主要演员都要在泥滩里面有打戏,因为很重要所以我们陆陆续续大概拍了有半个多月吧,每天工作人员从泥滩里出来以后就是个泥人,鞋子裤子完全看不到全都是泥,体重都要长几斤。然后演员也特别辛苦,要在里面跑啊打啊。我对长征的另外一个理解:当路还很长的时候你就要慢慢走。现在社会里面很多人都很浮躁,一旦看定了一个目标他就要闷着头一直往前冲,但就忘了一句话叫欲速则不达,如果你一个劲儿冲的很快,就没有办法判断自己的路是不是走的正确,是不是可以达到终点。所以在走的时候,可以放慢脚步。
图:电视剧《红色护卫》剧照长征是一段漫长的征程,其中的每一步都有可以讲述的切入点。与许多长征题材的影视剧不同,袁琴选择了从女性视角来回顾这一历史事件,用小人物经历表现大时代背景,希望观众能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袁琴:宋庆龄说过一句话,说战争当中死去最多的是男人,但受伤最深的是女人和孩子,所以我觉得从女性的视角来切入长征会让更多人愿意去看。
图:孙茜 饰演 陈子萱袁琴:我们的女主人公陈子萱,她体现了一种东方女性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特质,就是很坚韧。它和坚强不同,韧性是我们东方女人区别于西方女性的一种特质,她实际上并不强大,她之前只是一个有信仰,向往革命的平凡女子,但是当她卷入以后,她必须要变成一个拿着枪去战斗的战士。那她怎么办?怎么成长?她真是一步一步被逼出来的。就是我接受了这个任务一定要交给苏区,苏区不在了我一定要交给大部队,这也是我们革命能成功的关键点。
图:电视剧《红色护卫》剧照剧中荷花的扮演者郭芮溪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演员,第一次接到革命题材的电视剧让她感到压力很大。她不断提醒自己,拍长征戏,首先必须要理解长征情怀。郭芮溪:小时候,我爷爷跟我讲述的长征的故事,因为我爷爷是一个八路军战士,听他跟我说他们那个年代打仗的故事,比如说怎么在雪地里睡觉啊,然后打仗的时候自己的战友可能上一分种还在聊天,然后可能下一秒钟死在他眼前,都是非常惨烈的。以前听的时候完全没有触动感,那时候年龄也比较小,不太能理解长征的意义。接到这部戏的时候我就不断回忆爷爷跟我说的那些故事。我喜欢这个角色的个性,属于比较烈的一个女孩儿,能从楼上跳下去。拍戏的时候,吊威亚从楼上往下跳,我要表现出完全不怕的状态,表现出角色内心的那种烈。但我确实是很害怕,我恐高,那场戏拍了好几条,所有人在场边给我很大的鼓励,跟我说:没事,下边接着你呢。我就在想,那个年代的人为了一个目标,可以完全不顾自己的性命,不顾自己的安危。在拍完这部戏以后,我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这种安逸的生活是那个年代的人拿生命去换来的。一个国家是每一个人组成的,所以我们也要尽到我们该尽的职责,虽然现在我们不用去打仗了,但是我们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去做,我们要爱这个国家,在国家面临一切问题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做好自己该做的本分的事情,更相信有国才有家这句话。
图:郭芮溪 饰演 荷花在拍摄现场,郭芮溪也经常向和她演对手戏的演员张桐请教当年的历史细节,张桐2004年在战争剧《亮剑》中饰演魏和尚一角为观众熟知,后来他又参演过多部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对战争年代比较熟悉,他常常主动在拍摄现场给年轻的演员讲述当年的故事,调动大家的创作热情。
图:张桐 饰演 戴向韬张桐:我是特别尊敬甚至是仰慕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拿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我觉得他们的三观特别正,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很正,他们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他们的意义衡量,可能就是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当做自己的答案。所以我在演《红色护卫》这部戏的时候,虽然演的是一个特别不靠谱的人,但是这只是他表面上的一个沟通手段。这个人物平时看着吊儿郎当,嘴里永远不闲着,但是他男人的这种责任感、小智慧,还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包括很多的资料、史料也显示,这个角色二十多岁,把家里的高官厚禄、锦绣前程都舍弃了,就愿意去关注那些他们认为值得关注的事情,比如说解放全中国,保卫红色的政权。为什么要保卫?因为有了红色苏维埃政权之后,就可以让更多的穷人过上好日子。我们在拍最后一场戏,我从热气球上下来,那天也下着雨,很冷,我两条膝盖已经都跪破了,因为最后是我的两腿被打断,直接跪到地上的,我又不爱带护膝,砰的一下这个膝盖都跪紫了,我还缓了好几天。但是在演这场戏的时候我就会觉得,突然之间理解了先辈或者是曾经这些年轻人的某些信仰和行为,我觉得内心当中是充满力量的,就是他不会觉得他痛苦,甚至会觉得他很幸福。虽然说可能很苦,但是他内心是充满阳光的。
图:电视剧《红色护卫》剧照演员许敏扮演小分队成员,拍摄过程自己吃了些苦头,但他又觉得非常幸运,是因为拍这部戏的经历,让他对革命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真情实感的流露。许敏:戏中有这样一幕:有一次,我们在过重庆监狱的时候,国民党说要把我抓出去,抓出去之后大家一起站在那儿,唱国际歌。第一当时天气确实比较冷,第二拍摄环境也确实比较艰苦,第三也融入了当时那个情节,大家一起唱国际歌的时候,真情实感的流露,确实是觉得当年的革命志士挺不容易的,那场戏挺感动。这也是参与这个戏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的一个事,并不是说去表演一种情绪,更多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而长征也已经过去了八十年,对于现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长征精神将如何投射进他们的生活呢?导演王丁认为,在这部剧中,当代青年能够找到和八十年前的青年,在精神上的共鸣点。
图:电视剧《红色护卫》导演王丁王丁:所谓长征精神也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能不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放弃,不放弃的同时来影响他人。长征这么多人牺牲了,这么多先烈付出血的代价,现在想一想我们做的事情对得起他们吗?是不是我们还要坚持当年的初衷——这个初衷就是为了老百姓打天下,这是我想说的一个事情。演员张桐认为,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断拼搏,这就是长征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图:电视剧《红色护卫》剧照张桐:长征精神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是对于困难的百折不挠,对于目标的永远坚持,当然这个目标的前提必须要是善良的,好的。那么我觉得放在我们当下的社会,我们有很多年轻人也是继承了长征精神,为了自己心目当中的某一个理想,事业上的理想、照顾家人的理想等等,他会面临很多很多困难,但是面临困难不消沉,很积极的去面对,以及想办法不断的去拼搏,那我觉得都是继承了一种长征精神。
——END——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新闻广播联合策划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
《长征——不朽的丰碑》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新闻天天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