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书法创作28字七言古诗(李奕明毛体书法)
楷书书法创作28字七言古诗(李奕明毛体书法)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句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还需一天的路程。《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注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赏析【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估客】:商人。【舟人】:船夫。【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
《晚次鄂州》
唐代: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书法作品
注释、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赏析
【晚次】:指晚上到达。
【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估客】:商人。
【舟人】:船夫。
【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
【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句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还需一天的路程。
颔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颈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尾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