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有啥好处(读陈正宏讲史记有感)
读史记有啥好处(读陈正宏讲史记有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由音频课整理而成的书,这两本书的语言不是那种艰涩的学术文章,而是在下特别喜欢的口语化十足的文风,读起来相当亲切,这样的文风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历史的场景之中,仿佛我们就在现场直面当时的人和事。陈老师有时候还更进一步,用一些时髦的用语让行文更加摇曳生姿,这大概是因为陈老师对这些内容已经烂熟于心、游刃有余了吧。别看语言比较通俗,为了讲解的贯通深入,该有的知识可是一点也不落下,甚至是旁征博引。为了减轻我们理解的负担,陈老师总是会把相关的历史背景、前后有关联的人物事件恰到好处地给我们铺垫好,让我们读到一些以前不怎么熟悉的内容的时候也毫无压力。这样的叙述功夫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陈老师讲《史记》系列一共有四册,除了已出版的《时空》和《血缘》之外,还有讲列传的《众生》以及一本总论性质的《绝唱》,希望这两本书快快出版。
匆匆看完了陈正宏老师的《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和《血缘:<史记>的世家》,陈先生在复旦大学多年来给本科生开《史记》的课,写过《<史记>精读》,还在喜马拉雅上录了讲《史记》的音频课,数十年来精读《史记》可谓硕果累累,这两册书就是在他的讲义和音频课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
在下初读《史记》,还是初中的时候哥哥买了两本白话版的给在下看,主要就是看里面的故事,孔夫子被困,赵氏孤儿,荆轲刺秦王,伍子胥鞭楚王尸等等,很好看。看《史记》的原文就要等到大学时候了,当时在下斥巨资买了一套中华书局点校本的《史记》,洋洋十册。不过直到现在在下都没有读完,就是囫囵吞枣的通读一遍也没有,列传部分稍微读得多一些,其他八书、十表之类的简直像看天书,翻都没有翻。在下这种读法,借用一句话讲,叫“入宝山而空手归”。要是当时在下读了陈先生的这两本书再去读《史记》原文就好了。
首先这两本书的目录就很好看,陈先生讲的内容绝不是史记内容的缩减搬运,而是对史记各体裁下的内容作了一番特别有见地的选择。他给每个体裁内容都总结了一句话,这句话之精炼、之贴切,让我们几乎找不到别的话来替代,就凭这一番功夫都了不起。陈老师给本纪总结的是:“什么叫改朝换代,帝王又是什么东西”,给表的总结是“画一个网格,把历史填进去,把人填进去”,给书的总结是“制度变迁,有人在为它背书”,给世家的总结是“站远了看,他写得都是贵族(主要只先秦的家族)”以及“翻盘之后,别有一番模样,(主要指秦汉之后)”,一句话就把这部分内容的精髓给表达出来了,而且语言也凝练活泼,通俗易懂,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这个功力真不简单,陈老师还给每个体裁下的每一篇的内容也提炼出一句话来概括,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我们看的时候细细揣摩一下这些标题,都会有不少收获。
其次,陈先生整体的阐述,用的还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要揣摩作者之用心,这是相当困难的,陈先生做到了。司马迁的史学观念,史家才华,乃至他的胆识,陈先生都一一表出之。书里面经常出现“给多少点赞都不过分”、“无论加以什么样的赞美之词,应该都是不过分的”等等这样的话,表彰之词溢于言表。但这些绝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读懂了司马迁写史记的伟大之处从而发出的由衷的赞叹。《五帝本纪》的崇高的历史意识,《十二诸侯年表》精心的设计,《封禅书》结尾巧妙地安排。每每讲到关键的地方,陈老师一定会相应地来一个浓墨重彩的点评,把这些一般我们认识不到的妙处讲解出来。经他这么一说,我们马上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会情不自禁地引发兴趣,想领略更多这种不同寻常的精彩论述。在下读完这两本书后,马上翻箱倒柜地把多年以前买的那套《史记》给找了出来,随便抽出一本摩挲了几下,真是另有一番滋味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由音频课整理而成的书,这两本书的语言不是那种艰涩的学术文章,而是在下特别喜欢的口语化十足的文风,读起来相当亲切,这样的文风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历史的场景之中,仿佛我们就在现场直面当时的人和事。陈老师有时候还更进一步,用一些时髦的用语让行文更加摇曳生姿,这大概是因为陈老师对这些内容已经烂熟于心、游刃有余了吧。别看语言比较通俗,为了讲解的贯通深入,该有的知识可是一点也不落下,甚至是旁征博引。为了减轻我们理解的负担,陈老师总是会把相关的历史背景、前后有关联的人物事件恰到好处地给我们铺垫好,让我们读到一些以前不怎么熟悉的内容的时候也毫无压力。这样的叙述功夫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陈老师讲《史记》系列一共有四册,除了已出版的《时空》和《血缘》之外,还有讲列传的《众生》以及一本总论性质的《绝唱》,希望这两本书快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