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代ios 适用的iphone(没有了iOSiPhone还剩下些什么)
各代ios 适用的iphone(没有了iOSiPhone还剩下些什么)现在的苹果,感觉就像一个“裁缝”。面对一块满是破洞的布,不断地为其打补丁。然而当它好不容易缝好了一块,马上又会裂开一个新的破洞。于是苹果就一直这样在循环的进行下去,最后iOS成为了一块永远缝补不好的布。据笔者个人不完全统计,自iOS 7开始,第一版新系统总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BUG。譬如iOS 7的图标显示不正常、应用商店打不开等,iOS 8的app反应速度慢、密码泄露等,iOS 9的无法备份iCloud、无法连接蓝牙等,甚至最新的iOS 9.3又曝出一连串诸如Safari链接崩溃、旧机型变砖、无法激活、神秘小蓝点等问题。并且在每一代新系统发布后,总有一些用户会反映升级后设备存在卡顿、死机、自动重启、耗电量大等问题。这一切都要从iOS 7的发布说起。不得不说,iOS 7是从iOS更名以来在UI(用户界面)和功能上的一次颠覆性的尝试,也是对苹果用户操作体验的一次颠覆。笔者依稀记得当时微博上的反
2011年,笔者刚刚进入大学,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Android手机。而也是在那一年,全球手机行业的格局也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动荡——连续十余年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的诺基亚跌下神坛。彼时,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由盛转衰,谷歌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逆流而上,并最终与微软的Windows Phone(最新版本现已更名Windows 10 Mobile)系统构建了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图片来源于:addictivetips)
三大系统各有各的特色,其中又尤以Android和iOS这两大操作系统占据市场份额最多。那会儿,iPhone 4s都还没出,苹果也并不“bigger than bigger ”(这里是一语双关之意,理解成“逼格”和“更大”均可)。小伙伴们聊天一提到iOS,大多都是盛赞iOS的软件生态好、操作简易、系统更新速度快,而不是议论应该买土豪金还是玫瑰金。然而五年后的现在,iOS相比当初也变化颇大,甚至让一些资深苹果用户感到“陌生”了。
(图片来源于:achim-baur)
这一切都要从iOS 7的发布说起。
不得不说,iOS 7是从iOS更名以来在UI(用户界面)和功能上的一次颠覆性的尝试,也是对苹果用户操作体验的一次颠覆。笔者依稀记得当时微博上的反应可谓是“歌颂与谩骂齐飞,点赞共吐槽一色”,极具争议性。而后来的iOS 8乃至iOS 9,其整体风格基本也就是奠定在iOS 7的基础之上。这样的颠覆其实难以解释究竟是对是错,只能说是苹果顺应时代潮流的需要,但是从iOS 7开始到现在的这段发展历程里,的确也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存在——系统BUG。
(图片来源于:gawkerassets)
新系统BUG频发,苹果不停地在给iOS“打补丁”
据笔者个人不完全统计,自iOS 7开始,第一版新系统总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BUG。譬如iOS 7的图标显示不正常、应用商店打不开等,iOS 8的app反应速度慢、密码泄露等,iOS 9的无法备份iCloud、无法连接蓝牙等,甚至最新的iOS 9.3又曝出一连串诸如Safari链接崩溃、旧机型变砖、无法激活、神秘小蓝点等问题。并且在每一代新系统发布后,总有一些用户会反映升级后设备存在卡顿、死机、自动重启、耗电量大等问题。
现在的苹果,感觉就像一个“裁缝”。面对一块满是破洞的布,不断地为其打补丁。然而当它好不容易缝好了一块,马上又会裂开一个新的破洞。于是苹果就一直这样在循环的进行下去,最后iOS成为了一块永远缝补不好的布。
(图片来源于:苹果)
硬件固然重要,但苹果也需要对用户的体验负责
曾经的苹果以iOS为豪,号称以软件体验“秒杀”Android系统。而如今形成反差的是,现在的Android系统已日臻完美,而iOS却问题频发。这也不得不为苹果敲响一个警钟:系统体验与更新也是属于产品售后服务的一部分,其重要程度完全等同甚至大于其硬件配置。
以小米为例,众所周知,小米是做MIUI起家的。在通过MIUI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的前提下,小米才推出了其旗下首款手机产品——小米手机第一代。因此,小米也成功在手机行业开创了“粉丝营销”这一全新名词。而反面例子则有华为的“固件门”。华为曾经错将荣耀3X畅玩版的固件推送给了荣耀3X,导致多个用户在更新后手机变砖,之后华为花粉俱乐部论坛更是一片群情激愤,不过最后事情还是随着华为发布修复固件后不了了之。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软件对于一家科技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其是用户最直观感受和体验的东西。除了手机硬件发烧友外,一般的普通用户不会去刻意计较配置参数高低,而是会强调系统操作流畅与否、UI是否美观以及功能是否丰富。
(图片来源于:gottabemobile)
问题症结或许主要在于盲目拓宽产品线
首先,随着近几年随着苹果产品生产线的拓宽,苹果在系统更新方面的生产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相比谷歌Android系统的开放众包式,苹果的“自给自足式”的生产方式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苹果一方面采取独占iOS的策略,即仅凭一己之力承担所有产品的系统更新,另一方面在产品线拓宽的条件下仍然保持原有开发规模,这样结果可想而知。
最近几年,苹果不再只是采取过去的单一垂直型产品线战略,而是积极地往横向拓宽和发展。比如说,在iPhone 6以前的苹果发布会上,不会一次性发布两款iPhone。此外,iPad和MacBook的产品线也有拓宽。例如iPad Air、iPad Air 2、iPad Pro这三款产品具有延伸关系,以及去年的MacBook新品又省去了Air和Pro的后缀,回归最初的命名。这些产品线的延伸,自然也或多或少地向苹果团队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乔布斯去世后,苹果也面临了人才流失的情况。乔布斯对产品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其去世后也逐渐被苹果淡忘了。相比之下,库克更像是位精明的商人,他的目标更倾向于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几年前,曾有媒体做过如下报道:
路透社的消息称,硅谷猎头和苹果前员工们纷纷表示,与以往相比,苹果硬件工程师所发送的求职简历越来越多。而导致苹果员工想要离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初创公司支付的薪酬更高;另一方面,苹果的新一代领导班子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知名博客Daring Fireball的顶级苹果分析师JohnGruber表示,留住员工已经成为苹果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而随着事态的发展,这一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一些极具天赋的工程师和设计师都将弃苹果而去。
早在2013年3月份,格鲁伯就曾发出警告称,苹果员工的离职“并未加速,但也没有放缓”。苹果公司的员工有很高的需求,纯粹而简单,保留人才对苹果来讲已经成为一个难题。
最后,苹果或许对系统优化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如往昔。或许也是因为其认为自身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强大到无须通过软件方面赢得消费者的心,更无须再坚持如此偏执的“乔布斯精神”。当然,笔者希望这仅仅只是个人的猜测。
团队人数有限,更新周期变快,重视程度下降,产品分布纵横交错……在这些条件下,苹果的系统越来越有“半成品”和“赶工”的嫌疑。尽管任何系统都有漏洞,不可能做到完美,尽管iOS的安全性目前仍然优于Android。但笔者始终认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做到完美,但至少要接近完美。或许这大概就是罗永浩所强调的“工匠精神”吧!
总而言之,iOS是iPhone乃至苹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和苹果品牌本身都是其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苹果应当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是在牺牲一定的投资回报率的前提下。这是因为没有了iOS的苹果就如同一个断了一条腿的人,仅靠品牌号召力只会让其产品成为一具徒有其表的空壳,这样“蹒跚前行”的苹果注定无法走的更远。
(封面图来自于:fars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