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茅山派创始人(茅山道士文学艺术成就元朝第一)
道教茅山派创始人(茅山道士文学艺术成就元朝第一)王道孟之后,茅山宗师之位由其徒刘大彬承袭。张雨与这位新任掌门关系并不融洽。二十岁就出家的张雨,在六十多岁的时候甚至退出茅山还俗。这种举动或许正中刘大彬下怀。师兄弟张雨的著作就这样被刘大彬“笑纳”,堂而皇之地归入自己名下。不过比较起来,张雨对茅山的感情可能更深厚一些。证据就是后来张雨又回归茅山派,并任镇江崇禧观观主。张雨很得茅山派器重,可能与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王道孟有关。王道孟很喜欢这位年轻的师侄,两人在茅山有过密切交往。在王道孟羽化时,张雨写了一首《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升仙谣》悼念这位可敬的师长。张雨可不是一般的文化人,倪瓒在《题张贞居书卷》上说:“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能当得起这个评价,足见张雨的不凡。顾炎武说,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促使张雨不凡的,可能不在于儒家的润泽,而在于道教的修行。张雨学习的是道教上清派的道法。二十岁的时候,张雨便立志出家修道。在遍游天台
上清派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道教宗派之一。自南岳夫人魏华人创派以来,历代高道辈出。上清派第一至第四十四代宗师的主要事迹,都记录在《茅山志》一书中。第四十五代宗师之后的事迹就不太明晰了。可见《茅山志》一书的重要性。
《茅山志》由上清派第四十五代宗师元朝的刘大彬刊出。据刘大彬称,他花了五年时间,利用毕生修为才撰写完此书。这种说法在当时就为人所诟病。与刘大彬同时代的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在序文中暗示,此书并非刘大彬所撰写。吴全节写道:“是书前后凡二十年始成。”直接打脸刘大彬声称的“又五载而成是书”。吴全节虽未明言,后来的学者却考证出来,这部书的作者实际为刘大彬的师兄弟--贞居真人张雨。
说起张雨,只能用个大大的“牛”字来形容。张雨又名张天雨,其人多才多艺,能诗文,善书法,工国画,尤其以诗享盛誉于元末文坛。张雨书法上的老师为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在赵孟頫的指导下,张雨的书法造诣极高,俊爽清洒自成一格。
不过张雨对老师虽尊重却仍有微词。原因是赵孟頫为宋朝皇室后裔,却在元朝为官,气节上有亏。张雨在赵孟頫儿子赵雍的兰花上题诗:“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草遍天涯。”讽刺赵孟頫父子出仕元朝。赵雍看到之后羞愧欲绝,从此再也不画兰花。文化人骂人真是一绝,都不带一个脏字!
张雨可不是一般的文化人,倪瓒在《题张贞居书卷》上说:“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能当得起这个评价,足见张雨的不凡。顾炎武说,一为文人,便无足观。促使张雨不凡的,可能不在于儒家的润泽,而在于道教的修行。
张雨学习的是道教上清派的道法。二十岁的时候,张雨便立志出家修道。在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浏览道法优劣之后,最终张雨决定学习茅山上清道法。主意一定,张雨毅然前往茅山,拜入茅山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门下,学习上清道法,受大洞经箓。
元朝的时候,道教势力最大的宗派无疑是全真教,另外玄教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玄教为龙虎山正一教的分支,因得到元朝皇帝的信任而独立成派,一时风头无俩。玄教能迅速崛起,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张雨后来又去杭州开元宫,师从玄教道士王寿衍。还随王寿衍入大都,居崇真万寿宫。
不过比较起来,张雨对茅山的感情可能更深厚一些。证据就是后来张雨又回归茅山派,并任镇江崇禧观观主。张雨很得茅山派器重,可能与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王道孟有关。王道孟很喜欢这位年轻的师侄,两人在茅山有过密切交往。在王道孟羽化时,张雨写了一首《茅山第四十四代宗师牧斋真人升仙谣》悼念这位可敬的师长。
王道孟之后,茅山宗师之位由其徒刘大彬承袭。张雨与这位新任掌门关系并不融洽。二十岁就出家的张雨,在六十多岁的时候甚至退出茅山还俗。这种举动或许正中刘大彬下怀。师兄弟张雨的著作就这样被刘大彬“笑纳”,堂而皇之地归入自己名下。
这种偷窃行为一直为人所不齿。一直有历史学家和学者写文章辨析,申明真相。现代道教学者陈国符先生在其著作《道藏源流考》中称,现《正统道藏》中署名刘大彬作的《茅山志》,“实为张天雨所修,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
时间总会将真相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