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真实记录还原度(15万人紧急入朝战斗20余天)
长津湖战役真实记录还原度(15万人紧急入朝战斗20余天)同样在这一天,中国华东,第九兵团已经解除渡海登陆作战训练,准备北移,司令员宋时轮的心早就飞到了朝鲜战场,他正在召开军事教育会议。在会上,他将与美军作战的思考和盘托出,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和决心。仁川登陆成功,18000名海军陆战队员、上百辆坦克和车辆、上千吨物资上岸,麦克阿瑟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大规模登陆。中国领导人此前的提醒变成了现实,金日成懵了,全世界震惊了。擦干眼泪,让我们一起走进71年前那场“艰苦程度超过长征”、中美军人都不愿回忆的血战,看看我们最可爱的人是如何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巨大的战略任务”,赢来朝鲜战争的拐点?1950年9月15日,两个不同地方,上演着不同的两个场景。这一天凌晨两点,狂傲的麦克阿瑟戴上大墨镜,嘴里紧紧叼着那根标志性的大烟斗,登上“麦金莱山”号舰,一声令下,数千发炮弹倾泻在已经被炸得翻天覆地的月尾岛上,大
纵观抗美援朝战争,很多人会问,宋时轮率领的志愿军第9兵团匆匆入朝为何只打了长津湖一战便销声匿迹了?其实,在第五次战役中,第9兵团的战旗依旧在朝鲜半岛东海岸飘扬。不过,9兵团的确缺席了第三、第四次战役。
这半年多时间里,第九兵团去了哪里?
长津湖之战有多么悲壮?让我们看看电影《长津湖》带给观众的感受。三个小时,七尺男儿陈宝国的眼泪没有停过,他完全无法抑制自己的心情;演员倪大红看完还沉浸在激动中,站起来一个劲地向主创鞠躬……
媒体也对走出影院的观众进行了随机采访,面对“你看哭了吗?”这个问题,很多人还没缓过神来,只能含泪点头,一位年长观众更是说:“周围的人都在哭,我的眼泪没办法停下来,哭得心痛!”
擦干眼泪,让我们一起走进71年前那场“艰苦程度超过长征”、中美军人都不愿回忆的血战,看看我们最可爱的人是如何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巨大的战略任务”,赢来朝鲜战争的拐点?
1950年9月15日,两个不同地方,上演着不同的两个场景。
这一天凌晨两点,狂傲的麦克阿瑟戴上大墨镜,嘴里紧紧叼着那根标志性的大烟斗,登上“麦金莱山”号舰,一声令下,数千发炮弹倾泻在已经被炸得翻天覆地的月尾岛上,大大小小两百多艘舰船紧随其后,冲入飞鱼航道。
仁川登陆成功,18000名海军陆战队员、上百辆坦克和车辆、上千吨物资上岸,麦克阿瑟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大规模登陆。中国领导人此前的提醒变成了现实,金日成懵了,全世界震惊了。
同样在这一天,中国华东,第九兵团已经解除渡海登陆作战训练,准备北移,司令员宋时轮的心早就飞到了朝鲜战场,他正在召开军事教育会议。在会上,他将与美军作战的思考和盘托出,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和决心。
此时,麦克阿瑟不知道这位热血沸腾的中国将军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麻烦;宋时轮也没想到入朝后长津湖一战会是如此惨烈,以致此后回忆都是泪与痛。
仁川登陆后,美军越过三八线,平壤失守,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将中国的警告当做耳旁风,继续狂妄地撒野,扬言占领整个朝鲜,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10月19日,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带着朝鲜人民的期盼,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
就在第一次战役打响的前一天,毛主席接见了急得跳脚的宋时轮。毛主席明确告诉宋时轮,要在长津湖地区划一条线,绝不能让“联合国军”跨过这条线,割裂敌东西联系。毛主席还提前给宋时轮打了个预防针,要做好无增援独立作战的准备,要做好提前入朝的准备。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联合国军”被赶到清川江以南,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幻想破灭,恼羞成怒,集结兵力从东西两线发起钳形攻势,又做起了圣诞前收官的美梦。前线紧急,第九兵团入朝的时间不得不提前。
第九兵团由20军 、26军和27军组成,三个军都是超编配置,共15万人,原本是攻台主力部队,一直都在南方训练,属华东军区,冬装都是按照江南气候准备的,手里武器装备也都是解放战场上的。高寒地区的冷是怎样一种冷,将士们没有去想,他们带着满腔热血万里赴戎机。
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余人,穿着一身江南军装直奔东北,跨过鸭绿江,进入到他们从来没有遇见过的高寒地区。沈阳火车站,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眼见这一幕,震惊不已,警告他们:
“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
贺晋年来不及多想,立即组织将压箱底的5万件日军大衣、棉鞋都拿出来。军情紧急,宋时轮命令前面3个师不得停车,继续前行,后面的部队也只能短暂停留,能拿多少是多少。
沈阳火车站,令人感动得流泪的一幕出现了。火车在开,东北边防军的战士们追着火车往上面扔包裹,扔完了,贺晋年带头脱下身上的大衣,车站里其他战士、工作人员也纷纷脱下大衣,边跑边往火车上甩,他们望着远去的列车含泪挥手。
头顶,美军的侦察机一直都在盯着,十几万大军硬是在敌人毫不知情地情况下跨过了鸭绿江。
出发的时候江南十几度,九兵团的将士们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朝鲜50年不遇的奇寒,鹅毛大雪漫天飘舞,温度一下子直接跌倒了零下三四十度,一场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考验着他们。
几十度的温差,没有御寒的衣被,一个班十几个人只能把仅有的一两床棉被铺在雪地上,抱在一起,用一颗颗火热的心和天地斗。第一天便有800多战士冻伤,战斗还没开始这种减员便开始接踵而来。
即便是这样的环境,九兵团还得向长津湖地区开进。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被称为 “朝鲜的屋脊” ,每年十月入冬。1950年长津湖一带零下 40 度!几乎可以冻结一切。美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曾对美军战史学家谈道:
“长津湖地区根本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但九兵团却征服了它。为了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他们昼伏夜行,穿越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森林,十几万大军隐蔽在漫天飞雪之中。不能生火就啃干粮,就着雪咽下去。冻伤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搀扶着前行。
他们最不想看到的是早上点名。奇寒的夜,很多战士倒下,有的冻伤,有的永远再也没有起来,一到早上点名,队伍就会短上一大截。但没有人退缩,目标长津湖,坚定不移。
如此艰难,崎岖山林,过膝的雪地里,部队依然以每天30公里的速度秘密集结。漫天大雪,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也给志愿军提供了天然蔽障。美国历史学家大卫哈伯斯塔姆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充满敬意地写道:
“中国军人身穿白色风衣,在雪地里,你根本就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美军偶尔也会从中国人的头顶飞过,此时他们马上全部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以至于飞机里的侦察员无法注意到他们。”
十几天,十几万人,赶千里路,还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完成对敌分割包围,这样的奇迹背后是一颗颗火热的心。
11月27日,第27军担任长津湖两侧正面进攻任务,第20军担任长津湖西侧进攻任务。长津湖畔,十万天兵卧雪待命。而26军则屯兵厚昌江口,担任兵团预备队,同时等候后方运上来的武器。
长津湖之战地点比较多,参战部队多,很多人看了有些懵,这里以时间轴来梳理一下整个战役过程。首先,看看摆在第九兵团面前美军在长津湖的兵力部署。
美陆军第七师31团盘踞在新兴里、后浦、内洞峙圆圈内,美陆战一师部署在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狭长地段,后续部队梯次部署在古土里、真兴里,长津湖隔开了兵分三处的美军。
分割包围(时间11月27日-29日)
27日傍晚时分,进攻开始。志愿军第9兵团第59师、第79师和第89师包围柳潭里美陆战一师第5、第7和第11陆战团,发起攻击;志愿军第80师和第81师分割新兴里美陆战一师第31团级战斗队;志愿军第60师从北面包围了古土里的第1陆战团。
那一夜,狂风怒吼,雪花如球,天地一片苍茫,风裹着雪让人睁不开眼睛。刹那间,几处阵地,山谷两岸激昂的军号声伴随着震天呐喊声骤然响起,美军还没来得及反应,无数伏兵就从山林中破雪冲出,猛打七寸,多国部队被出乎意料地分割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
分隔包围完成,但敌人拼命反抗,28日到29日双方处于胶着态势。敌人炮火猛烈,白天抢阵地,志愿军就晚上夺回来。敌人迅速将坦克围成环状护身,企图抱团救命。
要消灭武器精良的被困之师并非易事。志愿军没有一门大炮,少得可怜的老式火箭筒很难对付那庞然大物,只能用迫击炮掩护步兵冒死冲锋。可谁能想到,迫击炮在这冰天雪地也水土不服,大半炮弹变成了哑弹!
望着那一发发落地无声的哑弹,炮兵们急得跺脚大哭。战士们只能端起步枪、机枪,凭着血肉之躯去打破敌人的“铁桶阵”!头顶还有敌机丢炸弹,敌人的火炮发射的炮弹也雨点一般飞来。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穷酸的”9兵团依然是众志成城,不仅有人数优势,更有敌人没有的钢铁意志。
强攻新兴里(11月30-12月2日)
两天的激战,敌人的实际兵力及火力远超预期,想要全部吞下已经不切实际,宋时轮决定调整策略,先吃掉新兴里的敌人,再打柳潭里、下碣隅里,“猎熊行动”开始了。
新兴里的强悍之敌有着“北极熊团”之称,是美军的精锐部队、一战功勋部队。宋时轮不敢小觑,集中27军2个师的兵力和全部火炮,猛打狂攻。虽然我军兵力4倍于敌人,但依然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志愿军的顽强斗争和牺牲精神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炮兵连班长孔庆三奉命带着92迫击炮消灭敌人火力,地冻得连锹都砸不开,没有时间了。孔庆三一个肩膀扛起一个炮架,另一个炮架用铁锹别着放在自己肚子上,用身体支撑起炮架,命令战士开炮。
战士明白开炮就意味着班长没命了,他哭着直摇头。孔庆三连骂带吼再次命令战士开炮,战士流着泪放进炮弹。敌人火力点被摧毁,30多美军丧命,可伴随一声炮响,孔庆三被弹出五六米,一块弹片落在他肚子上,壮烈牺牲。
12月2日,“北极熊“落网,团长麦克莱恩被当场击毙,3191人被歼,第九兵团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国一个加强团的赫赫战功。
追击第一步——柳潭里到下碣隅里(12月1日—12月4日)
困难的不只是我们,猝不及防的美军虽然有先进武器和保暖御寒措施,但他们一样在这糟糕的天气面前尝尽了苦头。一位美军战士对于手中的卡宾枪,在他的回忆中说:
“那钢家伙是冰,你赤手碰它就会被粘住,甩掉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去一层皮。”
雪花像拳头一样砸来,四面八方,志愿军的怒吼声惊天动地,美军陷入恐惧与慌乱之中。麦克阿瑟这才意识到中国不是做做样子闹着玩的,志愿军参战规模与速度让他慌了神,只能命令部队迅速南撤。
敌人要跑,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咸兴,美军开始了史上最长的败退。志愿军死死缠住长蛇穷追猛打,四面围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逃命的敌人有火炮掩护,坦克开道,机枪拼命四处扫射,但志愿军勇士们依然源源不断地冲锋,视死如归,那样的场景让美军绝望到了极点。
严寒之下,志愿军很多战士被冻到神志不清的濒死状态。但一听到冲锋号,他们就会从雪地里站起,拖着冻坏了不听使唤的腿也要追,也要打。打红了眼什么也不顾,十几个志愿军战士撵着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跑路,这样的景象在长津湖之战不算奇观。
死鹰岭,长津湖西南山脉中的咽喉之地,位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一侧。零下30℃的严寒,连续奋战几个昼夜,志愿军战士死死守在那里。亡命撤退的美军以40余架飞机作掩护,以坦克为先导,猛攻死鹰岭阵地。
坚守主峰的志愿军第177团只剩下60多人,6个昼夜顽强抗击了敌人步、炮、空、坦配合下的连续进攻,以坚强的意志顽强阻击,打退8次冲击。第175团第6连的一个排全部壮烈牺牲,他们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打扫战场时,已经成为冰雕的战士们个个面向敌方,把把刺刀见血,有的手榴弹线圈还挂在手指上,有的还和敌人抱在一起......
美军撤退的每一步都会付出血的代价。柳潭里的陆战1师5团、7团花了3天时间才走完漫长的22公里路,平均每小时只能走300米,志愿军层层截杀,美军付出1500多人的伤亡代价。
追击第二步——下碣隅里到土门里(12月5日——12月7日)。
12月4日,历经艰难的陆战1师5团、7团才“爬”到下碣隅里。
主席和彭德怀提前预见,早已电令宋时轮在敌人退往古土里的路上多处设伏,26军也加入了追击战斗。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见势不妙,向守在下碣隅里的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
美军所有的炮弹向下碣隅里两侧山地猛轰,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就是逃兵的必经之路,惨遭炮火洗劫。志愿军某部连长杨根思在这里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打到最后仅剩自己和两名伤员,他抱起炸药包,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
这应该是美军最狼狈的一次撤退。天上,飞机不停地运伤员;地面,炸药炸、汽油烧、推土机压,疯狂销毁仓库里成堆的食品。将士们个个都是狼狈之相,战地女记者玛格丽特·希金斯写到:
官兵们的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脸是肿的,手套破了,耳朵被冻成紫色……陆战5团团长默里中校,失魂落魄得像个傻子,与指挥仁川登陆时简直判若两人!
志愿军眼睁睁看着付之一炬的食物痛惜不已,他们连个热土豆都吃不到。仓促入朝,本就没带足粮食,再加上敌人飞机燃烧弹的疯狂轰炸,27军40多辆满载物资的汽车成了火球,没办法只能跟当地百姓换点土豆。
换的时候,土豆是热乎的、熟的,可到手不一会儿就成了冰坨子,怎么吃?只能硬啃,实在啃不动就捂在怀里,化一点啃一点;再化一点,再啃一点……
从下碣隅里到土门里只有18公里,美陆战一师走了38个小时,时速不到500米,比柳潭里到下碣隅里强不了多少,他们同时面对的是每小时17人的伤亡。
追击第三步——土门里到咸兴(12月8日-12月24日)
当敌人千辛万苦到达古土里时,却发现通往咸兴的唯一撤退通道水门桥被志愿军炸毁了。美军接连发起抢修工程,可白天修起来,晚上就被志愿军炸毁,恼怒的美国人决定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
12月7日,美军动用八架大型运输机从日本空运来了8套车辙桥组件,不到两天修起可以承载50吨重量的钢铁桥。
志愿军只有干着急了,眼睁睁地看着美军以及一辆辆的坦克和卡车在敌机掩护下,趾高气扬地通过水门桥。
12月8日,美陆战第1师越过水门桥,非常纳闷,志愿军炸不了桥,怎么连阻击的队伍也没看到呢?敌人还是不放心,便派出部队分散搜索,在古土里以南隘路处,他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
负责阻击美军过桥的志愿军两个连的战士们个个怒目圆睁,目视前方,匍匐在地,保持着战斗状态,但他们却永远也站不起来了,全部被冻死。他们保持着整齐战斗队形,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就是载入军史成为精神丰碑的“冰雕连”。
12日,美陆战1师终于抵达咸兴,结束了他们的噩梦之旅,与美第3步兵师汇合。12月24日,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落下帷幕,麦克阿瑟的第二个春秋梦又破灭了。
长津湖之战15万南方子弟兵闯进冰天雪地,艰苦作战20多天。20多天里,他们没喝过一口热水,没吃过一餐热饭,雪地里睡觉,硬是将“联合国军”全部逐出朝鲜东北部。
然而,这背后志愿军付出了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的巨大代价。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的迟浩田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
严重冻伤伤了第九兵团的元气,这也就是他们缺席第三、第四次战役的原因。但是将士们谢绝了军委回国休整的关怀,全兵团决定就地休养,因为他们怕失去重返战场的机会。半年后,第五次战役打响,他们重新高举战旗,再赴战场。
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虽然过去了71年,但我们决不能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于冬为出品人和总制片人,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通力合作的《长津湖》就是一部彰显民族自信、引爆集体记忆的好影片。
让我们的心灵在记忆中震颤,让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火花在感动中点燃。走吧!备好纸巾看《长津湖》!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战史》、《文史参考》、《决战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