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人处世七大原则(道德经解析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为人处世七大原则(道德经解析第八十一章) 有以上认同后再深一步,正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若深知且认同了万法皆空,也就知道任何欲念也为空,我们所见所闻一切皆为相,皆是虚妄,它是人类为了生存演化出来的生物电,通过刺激脑神经使们产生的一种错觉。既如此,那只要能保证自己最低限度的活着,其它一切都是多余的,将我们其它的一切奉献给他人,以达到行善因,种善果。这时的我们也就更逍遥自在。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算是整部《道德经》总结。说的都是利他,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利他,常人很难做到,我们试着来找一条小径。人本身就具备“自私的基因”,人类演化到现在,是因为有这些基因的“保护”,我们才得以生存和延续,我们的自私自利、暴怒、恐惧、自我中心等等都应该得到自我认可,因为要完全摒弃的话,我们就只能死亡了。但我们对这些自私自利的行为和想法要有所区分,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是否因此而伤害到他人?等等。【解析】 正所谓是忠言逆耳,
【注释】
[1]积:积蓄,贮存。
【译文】
真实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真实。善良的人不用言语自辩,爱自辩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不一定学识渊博,学识渊博的人不一定能有真知灼见。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越帮助他人,自己反而变得更本性自足,他越是把自己的给予他人,自己就越饱满。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它的好处而不伤害他们,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和他人争夺。
【解析】
正所谓是忠言逆耳,但人们往往又都喜欢听好听的,实际上好听的只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自恋而也,那些针对事物尖锐的客观言语虽然不好听,但却是实现核心,我们不能留恋美言,而要接受不好听的话语。同时我们对待他们,我们应把客观事实进行语言修饰好再告诉他人,假若有所保留,这是不善之举。
我们常常自辩,也常借外物进行自夸,常说:我有......。我的谁是.......。我见过......等等。这些都是在借外物来抬高自己,以显得自己的强大、牛、厉害等自恋的满足。但实际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强大,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无需借外显事物来彰显自己,本性自足而无需外求,这样的人是真善良,因自足,既而外物不能影响他,那他则可真实如是对待外物,对一切无分别心,只有至内而外的爱。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算是整部《道德经》总结。说的都是利他,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利他,常人很难做到,我们试着来找一条小径。人本身就具备“自私的基因”,人类演化到现在,是因为有这些基因的“保护”,我们才得以生存和延续,我们的自私自利、暴怒、恐惧、自我中心等等都应该得到自我认可,因为要完全摒弃的话,我们就只能死亡了。但我们对这些自私自利的行为和想法要有所区分,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是否因此而伤害到他人?等等。
有以上认同后再深一步,正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若深知且认同了万法皆空,也就知道任何欲念也为空,我们所见所闻一切皆为相,皆是虚妄,它是人类为了生存演化出来的生物电,通过刺激脑神经使们产生的一种错觉。既如此,那只要能保证自己最低限度的活着,其它一切都是多余的,将我们其它的一切奉献给他人,以达到行善因,种善果。这时的我们也就更逍遥自在。
欢迎关注公众号“李哲同学”。
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部分图片与文字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站内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