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老龄人口(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
嵊泗县老龄人口(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嵊泗县名胜古迹据《史记》和《水经注》记载,上古时期,嵊泗地为南蛮、东夷其中岛夷之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亦称甬东或甬句东)。今嵊泗县为当时海中洲的一部分。战国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音苟)章县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嵊泗地属会稽郡贸县;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封地之东楚会稽郡贸县;西汉高祖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后,属楚王韩信封地之会稽郡贸县。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为荆王刘贾荆国之地,后为吴王刘濞(音醒)吴国之地,均属会稽郡贸县。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受诛,遂属江都王刘非封地之会稽郡贸县。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贸县;据《汉书。地理志》,新莽时改贸为海治;东汉时,仍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贸县;三国时,属吴国扬州会稽郡贸县;晋因袭东汉州制
隶属于舟山市的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十六个。嵊泗县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7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 嵊泗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较小。截至2018年,嵊泗县辖三镇四乡,县政府驻菜园镇。嵊泗也是全国十大渔业县之一,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水产品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海鱼仓”和“海上牧场”。盛产带鱼、大小黄鱼、墨鱼、鳗鱼和蟹、虾、贝、藻等500多种海洋生物。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与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音级)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渔场因受台湾暖流和沿岸寒流的交汇影响,饵料丰富,为当地的水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物质环境。
舟山渔场
嵊泗区域曾是反倭与抗清斗争的最前线。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与嵊泗有关。唐朝鉴真和尚六渡扶桑、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明末郑成功征发东南等都曾途经嵊泗。
嵊泗县处于亚太经济发展区的重点地带。是国内18000千米海岸线的中心点,长江、钱塘江的交会处,为沪、杭、甬之屏障,我国沿海经济发展“T”字型结构枢纽点上。她背靠上海,面朝大海,是中国海上南北交通的中心,江海联运的枢纽,是国内外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地,区位优越,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地灵人杰,港、渔、景优势独特。泗礁岛是全县最大的岛,25.88平方千米,菜园镇是县委、县府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上海芦潮港31海里、宁波75海里、舟山74海里。泗礁的西域是港口综合开发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东海大桥横跨32.2千米,上海芦潮港与嵊泗洋山相连接。东域是渔业、海水养殖区,著名的嵊山渔场曾以之集全国七省二市万艘渔船,十数万渔民下渔场而扬名,中部泗礁岛被誉为“南方北戴河”,每年接待游客四十至五十万人次。
“南方北戴河”泗礁岛
嵊泗县历史沿革
据《史记》和《水经注》记载,上古时期,嵊泗地为南蛮、东夷其中岛夷之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东境句章县海中洲(亦称甬东或甬句东)。今嵊泗县为当时海中洲的一部分。战国后期,楚灭越置江东郡,为楚国江东郡句(音苟)章县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嵊泗地属会稽郡贸县;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封地之东楚会稽郡贸县;西汉高祖刘邦分封异姓诸侯王后,属楚王韩信封地之会稽郡贸县。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后,嵊泗地域,先为荆王刘贾荆国之地,后为吴王刘濞(音醒)吴国之地,均属会稽郡贸县。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受诛,遂属江都王刘非封地之会稽郡贸县。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刺史部。嵊泗地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贸县;据《汉书。地理志》,新莽时改贸为海治;东汉时,仍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贸县;三国时,属吴国扬州会稽郡贸县;晋因袭东汉州制。西晋初至东晋太宁二年(公元265年—公元324年),嵊泗属扬州会稽郡。太宁二年,改会稽郡为会稽国;东晋隆安三年至元兴元年(公元399年—公元402年),孙恩率领20余万起义军,曾一度占据今嵊泗列岛和舟山群岛;南朝宋时,属扬州(或东扬州)会稽郡贸县;齐时,属扬州会稽郡贸县;梁时,与宋同;陈时,属东扬州会稽郡余姚县;隋文帝平陈后,置吴州总管府,嵊泗地属吴州总管府句章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属越州句章县,大业三年,改越州为会稽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李子通,置越州总管(府)和鄞州,未设县。嵊泗县地属越州总管(府)鄞州。武德八年,属越州都督(府)越州、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嵊泗地属江南道越州。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增至十五道,遂属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六年,置明州并析翁山县,嵊泗地属明州翁山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郡复为州,遂属浙江东道明州。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因“袁晁之乱”废翁山县,属贸县;五代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贸县复析翁山县,嵊泗地属吴越国明州翁山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翁山县复废。嵊泗地属明州鄞县。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分天下州县为十道。嵊泗地属浙东道。至道、天圣、元丰年间,嵊泗地域均属两浙路。熙宁六年(1073年),析鄞县地置昌国县,遂属昌国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两浙分东、西路。嵊泗地属两浙东路。绐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为庆元府;元朝至元二十一至二十七年,属江浙等处行中收省浙东道宣慰司庆元路昌国州昌国县;明初,因袭元行省制,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年),嵊泗地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州府昌国县。洪武十四年,改明州为宁波。洪武二十年,昌国县废,迁其民于内地,夷县为中中、中左两千户所。嵊泗地域,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定海县(即今镇海)。洪武二十九年,于布政使司下设浙东道,管辖所属府、县。据《明史·职官志》,今嵊泗县境明时属宁绐分巡道;清初因袭明制。嵊泗地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绐道宁波府定海县(今镇海)。寻改属闽浙总督浙江省(巡抚)宁绍台道。不久废闽浙总督而设浙江总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于舟山置定海县。嵊泗地属定海县。康熙二十九年,分定江、浙洋汛。嵊泗地域划归江苏省(布政使司)苏松太道苏州府太仓州崇明县。雍正二年(1742年),升太仓为直隶州。民国元年至五年(1912年—1916年),属江苏省崇明县。民国五年,在清苏松太道的基础上,设沪海道尹于上海。民国五至七年,属江苏省沪海道崇明县。民国七年,沪海道废,由江苏省水上第一警察厅负责崇明县外海诸岛的治安和防务,行政上属崇明县。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崇明县于嵊泗列岛设第五区。“八一三”淞沪事变前,为侵华日本海军舟山基地司令部占领。汪伪政权划为浙江省定海县之第十区(亦称嵊泗特别区)。抗战胜利后,与战前同。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改崇明县第五区为江苏省直属区。民国三十六年九月,改直属区为设治局。民国三十七年十月,设治局改由海军管辖。1949年10月,置嵊泗县,属由大陆流亡本县枸杞岛的江苏省政府管辖。1950年7月,嵊泗解放,设特区和军管会,属苏南松江专区。1951年3月,特区和军管会均撤销,复置县。隶属不变。1952年,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为江苏省,嵊泗县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3年6月,嵊泗县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58年10月,舟山专员公署和嵊泗县均撤销,遂为宁波专区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1960年11月至1962年4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年4月,恢复县建制,嵊泗县仍归浙江省舟山专区。1970年4月,改舟山专区为舟山地区,嵊泗县属舟山地区。1987年3月,改舟山地区为舟山市,嵊泗县属舟山市至今。
嵊泗县名胜古迹
“嵊泗列岛”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享有“海上仙山”的美誉,具有“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等原生态旅游特点,已被认定的风景点有50多处。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由钱塘江与长江入海口汇合处的数以百计的岛屿群构成,包括大洋山、小洋山、沈家湾岛、薄刀嘴岛等逾四百个大小岛屿。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四个景区:即以碧海金沙、渔家休闲、海鲜美食为特色的“泗礁景区”,以被誉为远东第一大灯塔的花鸟灯塔和雾岛为特色的“花绿景区”,以渔港、海崖和渔俗为特色的“嵊山—枸杞景区”,以幻石灵礁和现代港桥为特色的“洋山景区”。著名景点有:嵊山“情人石”、和尚套、六井谭、基湖沙滩、大悲山、东海渔村。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是融海洋文化与海岛民俗风情为一体,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科教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列岛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嵊山“情人石”
东崖绝壁是“嵊泗十景”之一。南面是鳗鱼头岛,它的形状如同鳗鱼头,北面是后岭头屿,东崖绝壁像一条纽带,紧紧地将这两个地方连在一起。整个崖长3千米,山势从山腰陡然下跌,形成高崖峭壁,壁立10米有余,最高处达70米,整个山体线条简洁,形如刀削斧劈。
基湖沙滩。沙滩因地处基湖村而得名。沙滩坐南朝北,倚山傍海,东起大石头山,西偎尖山,中部近滩海域中有里、外两小山,沙滩全长约2200米,南北宽约300米,呈弯月形微倾入海,面积近60万平方米。
圣姑礁。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三位美丽的姑娘带着一只狗和一只宝箱来到了洋山,并在此小憩。礁上的圣姑礁宫建于清朝,至今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末雷玉春等7名将军巡海到大洋岛时,有感大海之情,题了“群贤毕至”四个直书正楷大字。这些字每个高0.36米,宽0.28米,左落款12字,右落款32字。旁边另有“海宇澄清”、“泛波”题字,每字高约0.5米,宽约0.4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右边的落款由于自然分化,具体内容无从考查。该三处摩崖石刻皆列为县级文物。南宋时,嵊泗列岛就出现了烽火台。南宋宝佑六年间(1258年),自宁波镇海招宝山至嵊泗列岛漫长的海道上,曾出现过烽燧十二个,其中有八个在嵊泗列岛境内,而在洋山的那一个就设在圣姑礁上面。
南长涂沙滩。位于泗礁本岛南侧中部海湾。与基湖沙滩有“姐妹沙滩”之称,两个沙滩仅以一座虎头山岗相隔。南长涂沙滩滩长2750米,宽200米。实际上它由毗邻的南长涂、高场湾和石柱3个沙滩组成。
南长涂沙滩
嵊泗县著名灯塔有花鸟(花鸟岛西北角)灯塔、半洋礁(菜园镇西南向)灯塔、唐脑山(大洋镇西南向唐脑岛)和白节山(白节山南端)灯塔。其中的“花鸟灯塔”被誉为“中国最美灯塔之一”和“远东第一灯塔”。
花鸟灯塔
嵊泗县美食特产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嵊泗贻贝”以及嵊泗梭子蟹、嵊泗石斑鱼、鳓鱼、马目泥螺、嵊泗带鱼、冰糖排骨、青豆虾仁、大黄鱼鲞(音享)、酒香螺、嵊泗墨鱼、螺酱、嵊泗海蜇皮、嵊泗鳗鱼等。
嵊泗贻贝
嵊泗石斑鱼
“太平轮”事件
1949年,既可以称为大迁徙,也可以称为大逃亡的年代。这一年,国民党政权从南京迁到广州、重庆再到台湾。许许多多的人们随着战事的情势迁往台湾,可谓“心怀忐忑赶陌路”。发生在1月27日的“太平轮事件”,是在惶惶不安的局势下,奏响的一曲“渡海悲歌”。中联轮船公司的太平轮因超载严重且夜间航行,在舟山海域的嵊泗列岛白节山附近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炭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沉没,船上932人罹难。“建元轮”隶属于建元轮船公司,其身世颇为坎坷。前身是1919年在挪威建造的法国货轮,1919年完工,命名为“埃塞”号,后几经转卖和改名,于1948年由上海的建元轮船公司购入,改名建元轮 。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是无锡面粉大王荣氏家族的荣鸿元。荣鸿元是后来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堂兄 。香港报纸的报道中称这条船吨位约三千吨 。太平轮从上海开往基隆的途中,采用夜间航行。为逃避宵禁,未开航行灯,午夜23时45分与一艘载著2700吨煤矿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 ,建元轮即刻沉没,船上七十二人溺毙,有三人被救起。而“太平轮”也在一分钟后沉没,此时船上的人几乎都在惨叫,落水者因当时天寒而冻死或溺毙,船上有超过九百人罹难,有三十八人(包括六名船员)被澳洲一军舰救起。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大多是国民党高官、有名望、富商级的人物,包括音乐家吴伯超(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籍)、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之父李浩民(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籍,当地富商)、国民党山西省主席邱仰浚(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籍)一家、辽宁省主席徐箴(辽宁省抚顺市新宾籍)一家。葛克是所有三十六名幸存者中最知名的一位,当年任国防部参谋少校 。也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搭上死亡之轮,比如著名的星云大师 (江苏省扬州籍)以及著名学者、作家郑培凯 (山东省日照籍,若干年后台大教授)。当时郑培凯全家已经买好了太平轮船票,只因郑培凯吐奶,家人就退了船票买了机票 。船上漂流著许多珠宝首饰、佛像牌位、木箱文牍,附近的渔民大吃一惊。中联轮船公司的经营者蔡天铎,是中国台湾的节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的父亲。上海法院判决中联轮船公司赔偿,但因当时战乱流离,上海不久又解放了,赔偿金额又属天文数字,太平轮的保险是向上海华泰保险公司投保,出事后这家保险公司立刻宣布倒闭,因此中联轮船公司必须自负盈亏,中联轮船公司最后结束营运,旗下另外两艘轮船,被铁链锁在高雄港,最后全部锈蚀。此事遂不了了之。蔡康永回忆当时父亲被债主逼迫的情景,使得其父最后成为倾向「同情资方」的律师。1951年竖于基隆港东16码头海巡队附近立有“太平轮遇难旅客纪念碑”,由于右任先生题字。2004年4月民进党族群事务部与凤凰卫视合作筹拍“寻找太平轮”纪录片。太平轮的悲剧传奇一直流传至今, 一些小说文学也以此为故事背景。如白先勇的《谪仙记》就把故事中的女主角描写成双亲在太平轮事件罹难。后来《谪仙记》由谢晋导演改编拍摄为电影《最后的贵族》,女主角为内地影星潘虹。2014年底由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的集战争、爱情、灾难多位元素于一体的影片《太平轮(上)》上映。由章子怡、金城武、黄晓明、宋慧乔、佟大为、长泽雅美等主演。
电影《太平轮》剧照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至此,“老郭说老家”的“舟山市”告一段落,下期我们接着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