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乐器(敦煌壁画中竟出现多种乐器)
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乐器(敦煌壁画中竟出现多种乐器)吹笛少女·鲁多维奇宝座浮雕:古希腊三个女乐师·Nakht墓壁画:古埃及新石器时代后期虎纹石磬(商)打击乐器中国的先民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可以说,被称为“礼乐之邦”的中华民族,它的音乐发端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迹象之一。
千百年来,敦煌石窟始终给世人以无限神秘和无限探索的可能性。
回荡在石窟壁画上的时光音律被封印在飞天或菩萨手中的各型乐器中,不禁让人们好奇,音乐与莫高窟又产生过怎样的美妙共振?
音乐、舞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从大量世界文化遗存看,不论哪个地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以乐舞为先导的,音乐甚至萌发在语言和文字之前。
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后期
虎纹石磬(商)打击乐器
中国的先民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可以说,被称为“礼乐之邦”的中华民族,它的音乐发端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迹象之一。
三个女乐师·Nakht墓壁画:古埃及
吹笛少女·鲁多维奇宝座浮雕:古希腊
中国、埃及、印度和希腊等文明古国,都有其音乐发展的历史,但比较而言,其他三个国家的音乐积累,不如中国丰实和延续。
关于敦煌石窟壁画
观无量寿经变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
敦煌石窟壁画是中古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文物遗存。敦煌石窟始建于北朝时期,历经十朝,长达千余年,与中国古代音乐及音乐画的发展、成熟相始终。
关于莫高窟壁画上的乐器
敦煌石窟,仅以莫高窟统计,壁画中有音乐题材的洞窟就有240个,其中乐器44种,4500件。
伎乐菩萨 北魏
敦煌壁画中的乐器图形,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它历经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朝代。这处绘制乐器的壁画延续千年,当属世界唯一。
岁月流转,那些乐器静静地存在在壁画上,早已千年。
敦煌石窟上的这些音乐壁画不仅是乐人们在当时的真实写照,也是解开我国古代音乐史之谜的一把钥匙。那么,敦煌壁画中到底有哪些乐器?
接下来,我们就按乐器的演奏方式精选了一些敦煌乐器,对应美轮美奂的各朝壁画,进行一番微考据。
弦鸣乐器
箜篌
是我国古代弦乐器,最初名为坎候或空侯。敦煌绘制的时代正式这种乐器兴衰的时期。明代以后这件乐器就消失了。
现今,我国又复制和改制的箜篌,基本上参照西洋竖琴和古代的形制构造。西方竖琴,是近一二百年出现的改革性乐器。
演奏大箜篌:中唐 · 莫高窟112窟
飞天擎箜篌:西魏 · 莫高窟285窟
琵琶
琵琶是弦鸣乐器中的弹弦乐器。最早写作枇杷或批把,直至唐代,琵琶之名才固定下来。演奏姿势早期为横抱,明代以后,随着弹奏技巧的发展,才演变为竖抱,演奏手法用指弹,或拨弹。
拨弹琵琶:宋 · 榆15
斜弹琵琶:西夏 榆10
阮
阮是弹弦类乐器,又被成为阮咸。唐代武则天以后,才有阮的名称。其形态为正圆形共鸣箱,长柄,十二品柱,四弦(或五弦)。阮的历史久远,一直延续至现代。
中阮:现代
持阮飞天:西魏 · 莫高窟285窟
演奏琵琶和阮中唐 · 莫高窟112窟
弹花边阮:初唐 · 莫高窟220窟
在阮的族类中,有一种花边阮,是敦煌壁画中很有特点的特异乐器。莫高窟仅绘有2例
弯颈琴
是敦煌壁画上一种特异的弹弦乐器,为琵琶和箜篌相结合的造型。弯颈琴出现的图形不多,在莫高窟绘有27个。通过查询文献,这种乐器应该只是画师的一种艺术构思,是种想象的乐器。
观无量寿经变之共命鸟手持弯颈琴:中唐 · 榆林25窟
飞天弹凤首弯颈琴
筝
它是板箱类弹弦乐器,又称古筝。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流行于我国北方。筝的共鸣效果好,音量较大,音色优美,因而各朝各代各个地区,长期使用,经久不衰,至今仍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乐器。从壁画上可以发现,早期的筝都是置于腿上,未有筝架。
抚筝图五代 : 莫高窟98号
弦乐之后那必不可少的就是“管乐”了。
横笛
也是如今流行的管笛,是吹管乐器中的主要乐器,也是壁画中数量最多的乐器。从壁画上中看,横笛始见于北凉,历代延续直至宋、元。
仙人吹笛:中唐 · 莫高窟159窟
竖笛
是竖吹竹管气鸣的乐器,壁画中的竖笛很多,与横笛一般同时出现。
吹奏竖笛、横笛:中唐 · 榆25
排箫
是古代的编管乐器。文献中也称箫、参差、比竹、胡直等。壁画中的排箫自北魏始,一直到元代。排箫在古代是比较重要的乐器。
吹奏竖笛、横笛:中唐 · 榆林25
笙
是竹制簧管类乐器,在壁画中很普遍,从北魏出现一直延续到最后。
绘制逼真的笙:中唐 · 莫高窟54窟
贝
也称海螺,蠡梵贝,是天然海螺磨穿为吹口,吹气后螺腔发音,音量很大。这种乐器是发音简单的乐器,演奏效果不佳,后期壁画多用贝做贡品。(想要了解更多我国西域的美妙请关注公众号大美科学,回复“西域”了解更多精彩)
吹海螺的天宫伎乐:西魏
经变乐队中的海螺:中唐
除了上述的乐器,“打击乐器”也是敦煌壁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鼗(táo)鼓
也写作鞍鼓,即今日民间流传的拨浪鼓。鼗鼓由来已久,《周礼》中就有关于鼗鼓的记载。
伎乐飞天,飞天手持鼗鼓:宋 · 榆林16窟
鸡娄鼓
打击类膜鸣直筒型乐器。球形两端张以皮革,鼓面直径甚小,演奏时夹于腋间,一手拍击,夹鼓之手臂还持鼗鼓,摇晃同时发音。
演奏鼗鼓兼鸡娄鼓:中唐 · 莫高窟112窟
腰鼓
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它的特征为细腰,鼓形如两个大腕,底部对接。腰鼓的演奏方式是系于腰间,或置于身前距地演奏,用手或鼓杖敲击发声。
观无量寿经变之舞蹈:中唐 · 榆林25窟
羯鼓
羯鼓之名始见于南北朝,盛行于唐。唐代羯鼓是乐队首席,居指挥的地位。文献记载,唐明皇就能击羯鼓。
不鼓自鸣的羯鼓:盛唐 · 莫高窟124窟
腰鼓和羯鼓:中唐 · 莫高窟154窟
答腊鼓
形状为扁平圆筒状,由绳索连缀绷紧,鼓面直径略大于鼓框。敦煌壁画中出现频繁。后来失传。
不鼓自鸣的答腊鼓:盛唐 · 莫高窟124窟
药师经变之舞伎:中唐 · 莫高窟112窟
方响
是古代有音律的敲击乐器,文献上记载于南朝梁代出现。通常由十六枚大小相同、薄厚不一的长方铁板组成,用小铁锤击奏。方响多用于宫廷,民间很少使用。(想要了解更多我国西域的美妙请关注公众号大美科学,回复“西域”了解更多精彩)
不鼓自鸣的打击乐器:盛唐 · 莫高窟172窟
拍板
木质碰奏体鸣乐器,又称檀板、绰板,简称板。敦煌拍板图形,始见于初唐,大小乐队合奏中都有,时代越往后越多,有时一个乐队出现多个拍板,看起来拍板在乐队中起到指挥的作用。
手持拍板的迦陵频伽鸟:中唐 · 莫高窟14窟
执拍板的乐伎中唐 · 莫高窟112窟
铙(náo)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该器物可能随佛教由西方传入,是佛事活动的法器。敦煌壁画中的大中型乐队常用,形状类似现如今的小镲。
对擎小铙的天宫乐伎:西魏 · 莫高窟288窟
擎铙乐伎:中唐 · 莫高窟154窟
钹(bó),
铜制圆形打击乐器,比铙大,中间隆起呈半球状,有孔穿绳,手持对击发音。钹的中间隆起比铙大,因此发音低沉。
擎钹飞天:初唐 · 莫高窟322窟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各类弹拨、吹奏、打击类乐器在敦煌壁画中汇聚一堂,高度成熟的大唐乐舞形式在此已一览无余。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有着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逾越的艺术底蕴。
那么,音乐在敦煌壁画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换句话说,如果这些乐器一旦复原,将会弹奏出怎样的奇音妙律?
近年来,一批艺术家、研究学者对敦煌的乐器复原、古谱解译以及音乐创作倾注于心力。
然而,在这条探索之路上,仍存在着某些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做到不只是乐器形似?如何从复原乐器走向复活音乐?
敦煌音乐,既真实,又虚幻。真实存于隽美的壁画中,虚幻在于它难以捉摸与重现的声音里,也吸引着我们继续去研究和探索……
(来源:大美科学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