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行业中的衍生品(衍生需求与衍生产业链)

行业中的衍生品(衍生需求与衍生产业链)容易焦虑的女人,成为一个夕阳工业的救星,背后是庞大的商业利益,不难理解。走入美容店,随便挑一本时尚杂志,算一算里面有多少页的平面广告是推销那些声称可以提高情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服务(例如:整容、隆胸、瘦身、速配、婚姻介绍所、人工受孕服务),再推算一下它们占杂志的整体广告量的百分比,自然明白过来。读过传播学或者市场学的人都知道,广告的功能,是令读者或者观众相信,可以透过消费行为来弥补生命中的某些遗憾。你信不信不打紧,反正传媒和广告商都信了——No wedding no buying no buying me dying。主流传媒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明星艺人的感情生活,让女人相信世上没有比爱情游戏更重要的事,就算你身边暂时没有伴侣,也不许袖手旁观、置身事外。身为女人,你必须密切关注明星艺人于恋爱战场的最新进展,然后把自己代入其中,就当是替自己的爱情婚姻做思想彩排或者操练,否则一旦轮到你亲身上阵,就

有一个经济学概念,叫“衍生需求”,又名“引申需求”,英文是 Derived demand。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对某种生产资料(Factor of production)的需求,是取决于对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的需求。第二种解释: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需求,是取决于对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Related good or service)的需求。

行业中的衍生品(衍生需求与衍生产业链)(1)

第一种解释的例子:

为了压抑楼价的升势以及解决城镇居民的住屋问题,宣布第十二五期间将会大量兴建廉价房(保障房),股票市场认为此举将会令到水泥和建材的需求上升。(等一众散户信以为真,纷纷上车之后,水泥股惨遭基金洗仓,股价大幅滑落。此时分析员又用另一堆理由解释,例如:固定投资增长放缓,水泥供应商产能过剩,大行唱淡调低目标价,诸如此类。换言之,经济学概念不过是炒作的借口,认真你就输了。)

第二种解释的例子:

对各种儿童兴趣班的需求,是取决于中产家长对于传统名校的需求。中产家长越是热衷于把孩子送入名校,对各种儿童兴趣班的需求就越大。同样原理,对美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取决于女人对爱情和婚姻的需求(或者幻想),如果女人不介意自己嫁不出去,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会下跌,依赖相关产品和服务广告的主流传媒(例如:八卦杂志)将会难以生存。

因此,为了照顾广告客户的利益,亦即是保障自己的生存,主流传媒会不厌其烦地反复炒作有关剩女、败犬、不婚、离婚、性别失衡以及高龄产妇的题材。于是乎,“剩女飙升”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头条;娱乐新闻则永远是女艺人嫁入豪门、出轨的报导歇斯底里。

行业中的衍生品(衍生需求与衍生产业链)(2)

娱乐杂志

主流传媒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明星艺人的感情生活,让女人相信世上没有比爱情游戏更重要的事,就算你身边暂时没有伴侣,也不许袖手旁观、置身事外。身为女人,你必须密切关注明星艺人于恋爱战场的最新进展,然后把自己代入其中,就当是替自己的爱情婚姻做思想彩排或者操练,否则一旦轮到你亲身上阵,就会因为久疏战阵而兵败如山倒,不但绝无胜算,而且必死无疑。靠吓?绝对是。针对女人的宣传推广攻势(从美容产品到妇科病防治),什么时候都是靠吓。

容易焦虑的女人,成为一个夕阳工业的救星,背后是庞大的商业利益,不难理解。走入美容店,随便挑一本时尚杂志,算一算里面有多少页的平面广告是推销那些声称可以提高情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服务(例如:整容、隆胸、瘦身、速配、婚姻介绍所、人工受孕服务),再推算一下它们占杂志的整体广告量的百分比,自然明白过来。读过传播学或者市场学的人都知道,广告的功能,是令读者或者观众相信,可以透过消费行为来弥补生命中的某些遗憾。你信不信不打紧,反正传媒和广告商都信了——No wedding no buying no buying me dying。

都说女人钱容易赚,赚女人钱,靠女人食糊,就是要靠吓,亦即是继续用封建思想迫害女人,长年累月替女人洗脑,让她们为结婚生子而活,又或者更简单地说,为婚礼而活。与此同时,继续抹黑和打压那些特立独行,拒绝按照时间表和方程式做人的大胆女子。这是主流传媒的生存之道,因为挑动女人的神经,制造恐慌,方可自保。做法卑鄙,但是实际,同时也符合中国式父权社会迫害女人的传统。所以说,部分女权份子长篇大论地探讨电视剧和电视广告中的性别定型,研究娱乐节目如何搬演夜场男女的意淫玩意,批评自媒体的性别歧视,是缘木求鱼、对牛弹琴,用来写学术论文换取学位倒是可以。

行业中的衍生品(衍生需求与衍生产业链)(3)

还有一种常见现象:公营机构的服务质素欠佳或供应不足,于是衍生出另一条产业链,而背后的经营者(商人)跟官府关系密切。某种程度上,需求是制造出来的,如果公务流程处事认真,在问题的根源落刀,第二条产业链会失去生存空间,又或者需求下降,官僚为了保护商人的利益及逃避责任(为市民服务),会设法拖延时间,或小修小补,或做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功夫,好让第二条产业链有足够的时间壮大以及赚钱,而商人稍后会报答曾经暗中帮助过他的官僚。例子:

1. 从公营教育制度衍生或分拆出来的产业链:补习班、私立学校、国际学校。

2. 从公立医院衍生出来的产业链:私立医院、可以进行小手术的医疗中心。

3. 从政府资助的老人院衍生出来的产业链:私营养老院。

4. 相对于政府资助的房屋市场的私营产业链:炒房。

5. 从公营墓地衍生出来的产业链:私营骨灰龛场。

简单地说:教育、医疗(加上养老)、房屋(阳宅+阴宅)。官僚的借口:公营机构和私营部门可以相辅相承或互补不足,又或者服务不同的社会阶层(即:付得起钱的中产可以光顾私家医院),引入竞争有助改善服务,自由市场分配资源比官府更加有效率,诸如此类。

问题是,在第二条产业链的成长过程中,有公帑的投入,但是那条产业链长大之后却专注服务购买力较高的顾客,所得利润也落入商人的口袋中。例子:私立医院向公立医院挖角,而那些被挖走的资深医护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有公帑的投入(原因:那些资深医护人员是由本地大学的医学院训练出来的),亦即是公立大学及背后的官府为牟利的私家医院训练人才,令公立医院沦为行内人的踏脚石。

跟公立医院比较,私立医院在定价和营运方面拥有较大的自由度,灵活性较高,有利于回应市场需求。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之间,是否存在不公平竞争,政府是否通过默许人才流失来补贴私人医院,有争议的余地。至于政府资助的健康检查服务为第二条产业链所带来的好处,已经非常明显,无须长篇大论。

行业中的衍生品(衍生需求与衍生产业链)(4)

如果没有分拆上市,那些因为资产增值所带来的金钱收益应该落入国库,然后用于公营的教育、医疗或房屋,令(另一群)穷人受惠。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的功能,本来是财富转移,舒缓阶级矛盾。然而,政治的本质是分赃。过程中,穷人的利益被牺牲,令阶级矛盾激化。

某程度上,那些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国企,也是玩这一套。换言之,用公帑或保护政策所养大的产业链所产生的利润,通过股市落入生意人或白手套的手中,然后被转移海外,小市民利益受损但是没有选择。

异曲同工的做法,是为了避开问题的根源(例如:长工时),商人会塞给你一大堆假货,令你觉得问题已经解决,又或者所有的错都是阁下一个人的错,而非社会的错,你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即是用钱解决问题,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服务。简单地说:责备受害人、转移视线、模糊焦点、以假代真、鱼目混珠、饮鸠止渴。

例子:

1. 没有时间结识朋友?可以玩交友 App 或社交媒体,然后你的隐私被出卖,你发现只能结识到推销员、网络骗子、援助交际的炮友以及一大堆不知真假的所谓中外“朋友”。

2. 找不到恋爱或结婚的对象?可以参加收费的相亲速配,然后你会发现,出席者是主办单位请来的临时演员,例如:用假身份结识单身女子的假富豪、假专业人士、假公务员,又或者是想寻找二奶、情妇、暗娼的已婚中年人,即是对老婆感到厌倦但是没有勇气提出离婚的自私男人。

3. 工时长所以没有感情生活?流行文化产业提供大量以爱情为题材的歌曲、小说或影视作品,让你觉得已经明白了或体验过爱情,然后明早醒来,继续上班去,营营役役终此一生。职业女性更苦,雇主不想你生育,但是官府和传媒却催迫你生育,然后你还要交税给压迫你的官府。

4. 工时长所以没有时间做运动?商人提供一大堆的维他命和健康食品,开设收费的健身中心(提示:难道叫你去公园跑圈?)。那堆维他命和健康食品,商学院语言叫 FMCG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令那些没有实效的商品或服务听起来具备合法性,好像真是为了满足需求而设。对,都是为你好。

5. 自媒体叫你每日健身,但是不会触碰社会议题,更不会改善年轻人的职场待遇,又或者教打工仔如何分辨真假公司。这些精神健康的鸡汤只会叫你看开一点,不要理会负面情绪,又或者跟明星艺人学习如何补充正能量(装开心),切勿制造额外的负担。

那堆商品或服务,是赝品或替代品,似安徒生笔下的机械夜莺,即是无法取代真货的赝品,或是缺乏实效的安慰剂。安徒生有远见,知道中国人沉迷假货。万一你没有听过那个故事,请上网。它们的作用,是令你远离问题的根源(比如长工时以及背后的原因,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兼具促销和维稳的功能。如果你被广告洗脑,去购买那些没有实效的商品或服务,阁下所赚取的工资就会落入生意人的口袋中,养肥了后者,即是刺激消费。如果你相信一切的错都是自己的错,你会自我形象低落,又或者意志消沉,但是不会起来战斗,亦即是远离政治。现有的组织或制度,以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于是可以延续下去。

对,那些植入式广告以及软性的娱乐八卦,其实包含了不少洗脑信息(例如:这样做女人就对!)。表面上是低层次的消费信息(吃喝玩购旅行等)或娱乐八卦(艺人婚姻等),其实是无孔不入的控制手段,把个人的原始本能(聊天、交友、求偶、自保、反抗、战斗等)在不同程度上或阉割或弱化或扭曲,让我们成为某条产业链的收割对象。那条产业链的生成,则依赖长期被忽视、被掩盖或被隐藏的社会问题,而背后又牵涉权力与财富的分配方式,于是设法转移小朋友的视线,同时消耗打工仔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市面上才有那么多的赝品或替代品发售,以及那么多的“专家”(其实是推销员)教我们应该如何做人(不断消费)。这种产业链似漫画中的寄生兽,是异物或病变。由伤口生成的,不一定是珍珠,可以是怪兽。把问题变成商机,是资本主义的惯技。需求是制造出来的,关键在于操控人心,扭曲阁下的价值观,令你觉得非买不可,否则便是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传媒似邪教,玩情绪勒索。

行业中的衍生品(衍生需求与衍生产业链)(5)

媒体需要广告收入才能生存,于是站在商人的那一边,向读者或观众灌输某种价值观,直接地促销及间接地维稳。所以媒体只会教你赚钱和花钱,或选择逃跑而非战斗,或成为奴隶被捆绑。传媒行业风雨飘摇、自顾不暇,内容跟广告之间的界线早已模糊,小朋友切勿跟它学做人,不然你只会养大那头寄生兽,即养肥那条产业链,然后被吃掉。

—————————————————————————

关注公众号:“sunzhichaoshuo” 或 “孙志超说” 分享更多干货

若有问题,微信公众号点“有问就提”加入孙志超的知识星球,我会认真回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