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劳改犯真实案例(劳改犯出狱后倾家收养近100个孤儿)

劳改犯真实案例(劳改犯出狱后倾家收养近100个孤儿)就这么个朴实的想法,他累瘦了,却干得实在。街道的领导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多久,领导找到他,又说了:“孩子,从现在起,给你转正,你也是国家正式职工了。”徐永富眼圈一热,他突然感到这个社会很温暖。随后,他的实在和精明一点点显露出来,为人们所赏识,于是他一点点进步。当了会计,管钱,他分文不差;又当了小队长,他吃苦在前,渐渐人们忘记了这个黝黑结实的汉子曾蹲过大牢,给了他极大的信任,一致选他当了搬运队长,成了领导。正是此时,有一群好人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街道的领导们不愿看见这个孩子被社会抛弃,便找到他,说:“孩子,你怎么也得找碗饭吃,来街道上班吧!”听这话时他泪水夺眶而出。他言语少,但有的是力气,常常在搬运队里干最重的活,他只有一个意念:我是劳改犯,唯有多干才能弥补过错,也唯有干出个人样来,才能对得起拿咱当人看的大叔大婶。徐永富挣口饭,找个职业极不容易,因为他是劳改释放人员。徐永富是个回族人,19

他说:“我是个劳改犯,社会没歧视我,没抛弃我,这就看得起我,我不能只想着自己出息,我应该为社会出点力做点事……”

80年代开始,身价不菲的他开始“自找苦吃”,收养孤儿,他成了中国拥有最多孩子的“父亲”,最忙累的男保姆。他将用一生为孤儿们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他发誓,在他那片蓝天下,孤儿不再孤独……

劳改犯真实案例(劳改犯出狱后倾家收养近100个孤儿)(1)

沙市,这个全国明星城市每天产出垃圾成千上万吨,如不及时清除,将会成为一个大垃圾堆。当年的徐永富瞅准这一点,便为有关部门牵线搭桥,请农村拖拉机开进城来,拖垃圾去作肥料种庄稼,利民又利己,他徐永富就收取介绍费,这个主意多绝妙。徐永富还是个“包租公,有几处房子常年出租,每月收入非常可观;还在沙市两个地方有游乐场……

如果他徐永富想潇洒,绝不比那些吆三喝四、醉生梦死的大款们逊色。但如此精明的徐永富偏偏选择了一个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的职业,收养孤儿!而且,自己砸了饭碗。

徐永富挣口饭,找个职业极不容易,因为他是劳改释放人员。

徐永富是个回族人,1955年生人,中学毕业后下放农村,那时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少年气盛。一次讲哥们义气,为朋友出头,不料想伤了人,被关了大牢,判刑三年。三年期满,熬过了耻辱的日子,终于顶着劳改犯的黑锅回了城。

回城后,原来的朋友远远看见他便东躲西藏,生怕他会带来灾难;左邻右舍更怕在狭路相逢,害怕这个蹲过大狱的男孩子又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连他的父母也背上沉重的包袱。徐永富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不愿连累别人,整天不敢抬正眼看人,看到熟人他连忙躲开,在一间小屋子里,与泪水相依,与耻辱相伴,成了没人管没人要的孤儿,不知以后的路怎么走。

正是此时,有一群好人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街道的领导们不愿看见这个孩子被社会抛弃,便找到他,说:“孩子,你怎么也得找碗饭吃,来街道上班吧!”听这话时他泪水夺眶而出。他言语少,但有的是力气,常常在搬运队里干最重的活,他只有一个意念:我是劳改犯,唯有多干才能弥补过错,也唯有干出个人样来,才能对得起拿咱当人看的大叔大婶。

就这么个朴实的想法,他累瘦了,却干得实在。街道的领导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多久,领导找到他,又说了:“孩子,从现在起,给你转正,你也是国家正式职工了。”徐永富眼圈一热,他突然感到这个社会很温暖。随后,他的实在和精明一点点显露出来,为人们所赏识,于是他一点点进步。当了会计,管钱,他分文不差;又当了小队长,他吃苦在前,渐渐人们忘记了这个黝黑结实的汉子曾蹲过大牢,给了他极大的信任,一致选他当了搬运队长,成了领导。

过些时,领导们又对他说:“孩子啊,多希望你干得更好,你得先有文化,去上上学,读读书,学学企业管理,以后的日子还长呢。”

这话足以让他记住一生。他徐永富算是脱颖而出了,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如何来回报关心他、栽培他的好人们。

也许他继续干下去,会成为一个企业的总经理,或是厂长。但是,就在1988年,他忐忑不安地找到那些看着他成长的领导们,提出要辞职。面对一个个惊诧的面孔,他说了一句话:“我要办一个孤儿院,收养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们没父母,很孤独!”这话轮到领导们眼眶一热,他们心中高兴,这个汉子算是个人才,当初没有错看人。

他凭一颗朴实而热切的良心,他说:“社会给了我徐永富的今天,我没成孤儿、弃儿,我徐永富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孤儿没人管。”

徐永富萌发办个体孤儿院的心思,由来已久。他的父亲是个孤儿,父亲常对徐永富讲那辛酸的过去:自己从小丧父,靠母亲守寡长大,小小年纪便沿门乞讨,风餐露宿,不知尝过多少苦和辱,流过多少血和泪。13岁被抓了壮丁,当了国民党的兵,一直到解放后,40多岁才成家立业,生了徐永富和两个姐姐。每想到这些苦难的日子,父亲总是一抹眼泪,对儿子说:“孩子,以后见到孤儿,救他一把!”

这话,徐永富铭记终生,也成了他的一个心思。正是辞职那段时间,触动他的是两个孤儿。

一位女孩叫何茜,刚满周岁,被人偷偷丢在街道办事处,成了不知爹娘是谁的孩子。徐永富闻讯去看了一次,一路上脑子里尽闪着那个瘦弱、哇哇乱哭的影子。这孩子以后会怎么样?这竟使他心不安起来,回家他对老父讲了,老父只讲了一句话:“还商量个啥,早跟你说了,抱过来就是!”徐永富乐颠颠地跑到街道,一路亲着,把孩子抱了回来,他说:“孩啊,今后,你就有了爷爷、爸、妈和你的兄弟了!”

不久,他在路上看到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蹲在路边,一副可怜的模样,他蹲下去问她。那孩子说她已经4岁了并且说出自己的名字叫张来西,父母均已不在了,也不知是谁把她扔在这里。徐永富赶紧给女孩买了个馒头。那孩子饿急了,抢过来,一口咬上去,竟把鼻子和口全堵上了,等再吐出来,已经憋得脸红眼胀。徐永富看着鼻子发酸,一把揽过她,抱回了家。

妻子姚忠英见丈夫喜吟吟地又抱回了一个孩子,很吃惊:“你这是咋的,自己三个孩子还嫌少,还一个接一个往家抱?”

徐永富很认真地说:“我呀,还准备办一个孤儿院呢?我是个劳改犯,社会没歧视我,没抛弃我,这就看得起我,我不能只想着自己出息,我应该为社会出点力做点事。”

妻子知道他徐永富,只说一句:“没得说,我支持。”

这样,徐永富递上了辞职报告。当月,他收养了5个孤儿,他为孩子们取名为“来”,那意思是说:来吧,孩子们,蓝天下你们不再孤独,不再流泪,这里有你们温暖的家!

徐永富开始逐渐领悟到抚养孩子,而且抚养那一大群孩子不是易事,尤其是整整20个孩子。

劳改犯真实案例(劳改犯出狱后倾家收养近100个孤儿)(2)

20个孩子在一起,嚷声吵声叫声,此起彼伏,把本来安静的徐家搅得一团糟。徐永富夫妻俩像两个砣螺围着孩子团团转,像两个永不知疲倦的保姆干着永远干不完的活计。

孩子们都能吃,饭量惊人。每天早上15元钱还吃不好,中餐光花生米就要上十斤,每天买青菜就得花上十块,初步计算,这个特殊的家庭每天光吃得开销三、四十块。每餐晚饭,满满两大张桌子,二十张嘴竞赛一般抢着吃,睁眼闭眼功夫一大盘饭菜就见了底。徐永富夫妇俩手忙脚乱地为这个孩子添饭,又招呼那个孩子去大小便,每天都是孩子们吃完了,呼啸着去玩后,俩口子才坐下来喘口气,去吃些残菜剩饭,一粒粒地把桌子上的饭拣在口里。

晚上他俩要耐心地侍候孩子们睡觉。这群孩子决没有那种自觉性去老老实实地睡觉,这个嚷着要喝水,那个叫着要尿,还要爸爸妈妈讲故事。每天都折腾几个小时,直到午夜,俩口子捶捶酸痛的腰背,又去准备明天的食物。

徐永富最担心的是孩子们患病。1993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团年,徐永富的一位叫来大来的孩子突发高烧,急坏了徐永富,他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赶。这孩子是所有孩子中最让他牵挂的,生下14天就没了娘,来了5年住了8次医院,体重仅有18公斤。这次在医院里,徐永富硬是衣不解带,茶饭不进地守了她三天三夜,直到她的烧退了。徐永富孩子一般驮着她兴高采烈地回了家,一路上又唱又跳。

有一个叫小来圣的孩子,身有残疾。这急坏了徐永富,他想得很远,孩子以后要成人成家,找媳妇,如果还治不好腿,那对他的自尊心会是多大的伤害啊。他背着孩子找医生,找了大大小小的医院,不知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药。一位老医生判决这腿已没救了,他徐永富硬是不死心,每天他早晚二小时扶孩子在地上走,走着走着,孩子居然可以独立行走了,孩子高兴地喊:爸爸,我可以走路了!徐永富也乐出了眼泪,他看着他的二十几个孩子一个个长得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他感到万分欣慰。

徐永富的心很细,这些年他几乎一直与小儿疾病打交道,每次带孩子去看病,医生开的药,他总是问个究竟,记住那些药名、功效、用途,尔后逢到类似症状,依样处置。他一口气能说出几十种小儿预防药名,也能诊断那些常见的儿科病,他自信达到儿科医生的水平。

他爱孩子甚至可以不惜生命。1993年3月12日下午,紧挨徐家的一个工厂的蒸煮锅突然爆炸,碎射的铁片竟把徐家的房梁击断,砖头瓦片雪片般落下来,把孩子吓得飞跑,只有叫何茜的孩子吓呆了,不知所措。徐永富见此,几个箭步扑上去,用身体把何茜盖住,砖头瓦片全砸在他身上,孩子们全惊呆了,高声叫着爸爸,徐永富艰难地站起来,看着何茜一点没伤着,乐了。

劳改犯真实案例(劳改犯出狱后倾家收养近100个孤儿)(3)

徐永富在孩子们的眼中,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孩子们只知道,爱他们护他们离不开的是这个好爸爸。有几个孩子被人领走,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临别前死拽着徐永富不松手,徐永富强忍悲伤,也充满感激地对那些领养人千叮呤万嘱咐,让他们好好待孩子,那些孩子很不易,不能没有爱,也不能再去承受痛苦了。直到那些人千保证万许诺,他才肯撒手,眼巴巴地望着孩子一步步远去……

徐永富很自责,他再三说自己没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自己没多少文化,他不愁把这些孩子养活,但发愁把这些孩子养大。他说:“我最操心的是把他们一个个培养成才,让他们长大了都有出息。”

徐永富不满足一日三餐,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他还要孤儿像那些有爹有娘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上学。为了这个目标,他修建了一幢五层的孤儿教学楼,他请了一位老人专门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请了两个老师,一位教幼儿班,一位教音乐、美术。这幢楼,他倾其家资,花了20万之巨,对此他无怨无悔:“这钱又值什么呢?能拥有这多孩子是我一生的幸福,我不也是个大富翁吗?”为了提高自己,他在拼命用功啃电大,他力求先把自己的文化搞起来。

徐永富仍感生活之艰,这么一大家人张口要饭吃,他必须拼命赚钱,他很焦急地为他们的孩子未来着想。他说:“现在城里人都在给孩子们存钱,他们读中专读大学,工作就业,该有多少地方需要花钱啊,这些孩子跟了我,这是彼此的缘份,我得为他们着想,他们还要读中专读大学,我不挣更多的钱不行呀,我不能让孩子们长大了谢我养活了他们,又怨我没好好培养他们啊!”

徐永富开始动心思在生意上下功夫,挣更多的钱来扩大孤儿院的规模,他计划收更多的孤儿,他还呼吁社会上能给他一些支持……他这个小老板,突然感到他面对的是一种事业,面对的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责任,是一种千秋功业的大事。

劳改犯真实案例(劳改犯出狱后倾家收养近100个孤儿)(4)

徐永富收养的孩子已有3个在小学读书,加上自己的三个亲生孩子,已有六位学生了,对此他很高兴,只是,作为父亲,他有些愧意了,抚养了这么多孤儿,却对不住亲生儿子。有次开家长会,6个孩子都请徐永富两口子去参加自己的班会,孩子的心情很明白,让自己的父母坐在那里,表示父母多关心自己,那是一种荣耀。徐永富瞅着一个个盼着他的孩子,毅然吩咐妻子:“咱们孩子可以随时找老师,我们不能让那些孤儿感到自己没爹娘!”夫妻俩分别去两个孤儿班上参加会议。他的老三回来哭着找爷爷告状,孩子说:“我们同学说了‘没爸的孩子有家长,有爸的孩子成了孤儿’。”听这话,徐永富泪水盈眶。

一直以来,徐永富在营造一片蓝天,这片蓝天下,孤儿不会再有泪!

劳改犯真实案例(劳改犯出狱后倾家收养近100个孤儿)(5)

如今,曾经的徐永富孤儿院已经更名为“荆州市私立孤儿教养院”,培养出多名大学生、公务员、军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