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八君子图 邱佳铭 200cm×190cm 中国画有了这样的概念后,接下来就可以谈继承“传统”的问题了。当画家只继承“传统山水画”的时候,他继承的仅是一些可视的形态,这就是石涛批判的那种佯装古人须眉之人。这种生搬硬套的继承是不可取的学习方法。对“传统山水画”的表面继承,只会涉及到表象,得到一些皮毛。中国山水画的路也会越走越窄。只有从表象解读出它成形成体的规律,并掌握和运用它,才有可能使山水画走入正确地发展道路。 一、山水画的发展到底该不该“继承传统”?该怎样继承?学习山水画到底该不该“继承传统”?如果要继承,该怎样继承?继承什么样的传统?有人说,总不至于让大家都画得跟古人一样吧。又有人将临摹古画跟继承传统划等号,认为临过了这些经典名作就有了“传统”,这两点都是学习传统的误区。因为,这样想与这样做的人没有理解“传统”的真正含义。在继承传统之前,一定要分清两个概念。一是“传统山水画”,二是“山水

文|夏绍毅

导言: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资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快节奏的时代生活与古代山水画的慢节奏的细细品味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并且山水绘画的工具材料的一成不变与当今绘画材料选择的多样性显得格格不入。有人提出,中国山水画审美规则,为什么不可以象变更足球、篮球运动规则一样随意变革呢?虽然山水画坛曾经出现过“推倒重来论”,也有过“改革创新论”等等思潮,但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似乎没有理会这些,而是有一股无形力量推动着不断的朝着自己的方向演进,任何违背其发展规律的做法,很快就会被淘汰。本文从当代山水画发展现状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从而使大家对山水画的本质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当代山水画;继承;创新;辨析;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1)

大荒开鸿谷 崔振杰 220cm×180cm 中国画(十三届美展入选作品)

一、山水画的发展到底该不该“继承传统”?该怎样继承?

学习山水画到底该不该“继承传统”?如果要继承,该怎样继承?继承什么样的传统?有人说,总不至于让大家都画得跟古人一样吧。又有人将临摹古画跟继承传统划等号,认为临过了这些经典名作就有了“传统”,这两点都是学习传统的误区。因为,这样想与这样做的人没有理解“传统”的真正含义。

在继承传统之前,一定要分清两个概念。一是“传统山水画”,二是“山水画传统”。 “传统山水画”指的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泛指一切山水画图式存在。即存在于社会上、博物馆、美术馆等各地的经典名作,并由这些经典名作所呈现出的各种具体的可视图象。“山水画传统”指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泛指一切对山水画的创作发生作用与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从无形到有形都有。“山水画传统”因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否能真正解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无时不刻地在考验着当代山水画家各自的生命质地。

有了这样的概念后,接下来就可以谈继承“传统”的问题了。当画家只继承“传统山水画”的时候,他继承的仅是一些可视的形态,这就是石涛批判的那种佯装古人须眉之人。这种生搬硬套的继承是不可取的学习方法。对“传统山水画”的表面继承,只会涉及到表象,得到一些皮毛。中国山水画的路也会越走越窄。只有从表象解读出它成形成体的规律,并掌握和运用它,才有可能使山水画走入正确地发展道路。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2)

八君子图 邱佳铭 200cm×190cm 中国画

二、当代山水画的“创新”辨析和思考。  

当代山水画的“创新”是怎样的?大家随处可以看到的展览山水画,画得一个比一个大。代表当代山水画最高水平的历年美术双年展,许多入展的山水画作品,偏向于工笔制作山水画,有的甚至照着照片描摹,不可思议的是,竟然也入展了。说白了,这样的山水画其实完全没有笔墨,充其量只是西方的“素描国画”罢了。可见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有识之士,深感担忧。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对“创新”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最后走火入魔,偏离了山水画发展的正轨。

山水画的“创新”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一旦具体到画家身上时,很容易因此而改变不同的画家生命个体的成长进程,并促使画家的精神生命从内养转向外寻。创造一个接受外部理念而成形的视觉样式与展现自己的生命感受而成形的视觉样式肯定不能等同,这也跟“应该做”与“愿意做”是两个不同出发点一样。它们是一个生命体迸发出的两种不同的生命火花,前者是理智的选择,后者是理性的选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正确地对待时代赋予我们的“创新”要求,不能脱开民族文化的土壤去“独树一帜”,否则就有“拔苗助长”之嫌。

山水画要有时代性,要“新”,但依托什么来创新,怎样创,则反映出每个画家不同的思想方法和认识高度。对于那些脱开山水画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法而另起炉灶,追求一种外在的表现方式是舍本逐末的。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任何想要用个人意志来改变或阻碍它发展的企图最终都是徒劳的,不管这个人的名气和社会影响有多大。因为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这片肥沃土壤上的山水画正按着自己的发展模式走向新的繁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知道它的现在,一定要了解它的过去,知道了它的过去和现在才能预测它的将来。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3)

晨曦 陈散吟 206cm×200cm 中国画(十三届美展入选作品)

三、历代山水画大家是如何创新的,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翻开山水画的发展史,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面貌大师们的“创新”道路历历在目。五代荆浩,常年隐居在洪谷,融合了吴道子的用笔和项容的用墨,“写松万本,方得其真”,最后终成为北派山水画的鼻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北宋画家范宽“始学李成,即悟。乃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自创一体的范宽入门路子正,学法精深,化法得益于终日观察体悟自然,物与心合,终成为一代大师。元代黄公望,远法董、巨,近学赵孟頫等人,为了化“法”,常于“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摸写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看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惊世之作就是在心追手摹,在悟透了“画理”、“物理”、“情理”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类似这样创新的大家比比皆是。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4)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传统山水画”有“常理”也有固定“程式”,任何企图用固定程式、符号来进行创作都是不行的。例如清“四王”的“程式化山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只是将古人经典山水中的程式构件再组合。他们没有对真山真水进行实地考察体验,其创作的山水画总体给人感觉就是缺少生机活力。

任何时代都有“传统绘画”的存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人对于传统的认识都不一样,这些认识都具有不同的时代性。如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久居富春江一带,运用山水画的语言,面对富春江,把自己内心的平淡萧疏的感受表达了出来,这也可称为元代的“现代山水画”。学习“传统”其实就是习画者学习前人是怎样运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心态和情感的过程,这和学习字、词、句等文字组合规律不能等同于写文章表达自己感受一样。一个是学习使用语言的问题,而另一个则是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自己认识的问题,是不能相替代的两个方面。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5)

元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南京博物馆藏

所以,在国画山水的学习和在创造当代山水画的过程中,尊重传统、理解传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强调时代的剧烈变迁,山水画也要来一个天翻地覆,改朝换代的变化。的确,就物象和社会形态而言,当今社会与古代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是中国山水画从成熟之日起就没有把逼真再现物象作为自己的责任。人们悠游于名山大川,有感于山高水长,而山水画家在画画时,从不拘泥于对形、质、色等自然属相的描绘,而是或取雄奇、浑厚之意,或表幽深、阔远之情。也许千皴万染,烘托出自己理想的意境,也许寥寥数笔,其意也尽在其中,这也是不同风格的山水画能有此异曲同工之妙的原因所在。

不难看出,物变事迁并不是中国山水画“创新”的决定因素,是人有所思,心有所识,画家性情各异。因此,山水画家可以同景而异趣,异景而写出共识。中国山水画家特别强调修心养性,因为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高低之分,也强调学习传统技法,因为高深认识的表达需要高精的技法来保证。只有“识高法精”,画的品格才会高古意远,人们观而有所感,其个人艺术主张也寓于其中了。

画家通过手中毛笔,在“写”的心态下运用勾、皴、擦、染、点等笔法传达出自己的生命信息,使蒙养于内心的浩然之气跃然纸上。上千年来不断涌现出的山水大家们记录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山水画家在不同时代运用相同的山水画“理法”表达着不同生命情趣感受时,从来都没有和时代脱节。各时代文化精英代表,各写其“心”,画面的创新就会不请自来,没有丝毫的勉强,其个性风格也会随之形成。

山水画的33个诀窍(山水画继承与创新)(6)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故宫博物院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传统、理解传统是发展山水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切忽视和另起炉灶的观点都是空中楼阁,注定不能长久的,会被历史淘汰的。只有在加强自身的修养的前提下,多读书、多练书法、多创作,这样三管齐下的学习方法才是山水画家的唯一正确的出路。任何另辟蹊径、投机取巧的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当代山水画家的责任不是选择要“传统”还是要“现代”的问题,而是要理通、识高、笔精。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高度、有深度的作品,才可能像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经典一样,为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