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当你静下心来去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翻开这本书)

当你静下心来去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翻开这本书)“他是一个诸门接通的科学家,帕斯卡会用计算机思维去推导,用概率论去估算,用微积分来分析。仿佛在说,用计算机推导不出上帝的存在,但是用概率论和微积分可以推导出信仰的必要性。” 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你一定认识: 压强单位Pa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等基础概念,通常,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被称为天才,这已经是有些人一辈子望尘莫及的,但帕斯卡是一个在多个领域的天才。那么,当一个人的科学知识已经超越那个时代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会研究宇宙的奥秘,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并且,他找到了答案。 帕斯卡是谁?---不懂哲学的数学家不是一个好物理学家

当你静下心来去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翻开这本书)(1)

这本书注定会改写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花了一星期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嗯,与其说是读了一本书,不如说是结束了与帕斯卡横跨百年的一次约会与对话。也真实证明,两个灵魂的相遇真的可以穿越一切物质,时间和死亡。

在这本书的扉页,编译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想不明白,不如翻开它。在这本书里可以发现人生一切悖论的答案。”

但我要说,不要轻易翻开,在翻开这本书之前,问你自己两个问题:你真的准备好认识自己么?你真的愿意探求真理么?如果答案是否定,可能这本书会让你陷入深深的挣扎,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一定不要错过与帕斯卡的这场灵魂约会。

帕斯卡是谁?---不懂哲学的数学家不是一个好物理学家

当你静下心来去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翻开这本书)(2)

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你一定认识: 压强单位Pa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等基础概念,通常,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被称为天才,这已经是有些人一辈子望尘莫及的,但帕斯卡是一个在多个领域的天才。那么,当一个人的科学知识已经超越那个时代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会研究宇宙的奥秘,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并且,他找到了答案。

当你静下心来去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翻开这本书)(3)

“他是一个诸门接通的科学家,帕斯卡会用计算机思维去推导,用概率论去估算,用微积分来分析。仿佛在说,用计算机推导不出上帝的存在,但是用概率论和微积分可以推导出信仰的必要性。”

--帕斯卡

如果要帕斯卡的成就和思想我想几本书也描述不完,因此,在法国和美国等地有一类人叫做帕斯卡学家,专门研究帕斯卡,(类似中国的红学家:研究红楼梦)。如:《帕斯卡思想》,《活着,为了什么?》都只是为了研究帕斯卡和这本书,为这本书作做注解。

老实说,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像是捡了大便宜的那种。

就像帕斯卡里面对信仰的描述:我全心想知道要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善,以追随它;为了得到永恒,付出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我看到有人不求证就活在信仰之中,我嫉妒他们,他们没有错用自己天赋的理性能力,而我却好像必须用一用才行。

--帕斯卡

【以弗所书2:8-10】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为什么说人不能没有信仰

你真的认识你自己么?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教导,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组成,但似乎没有哪个科目告诉我们生命的精神基础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习惯性的以为,这就是生命的构成了。慢慢的,生命被物化成元素,序列,成分....但是,真的如此么?如果你也好奇生命的精神基础,这本书的序言也许就会给你答案。

当你静下心来去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翻开这本书)(4)

开篇,译者没有渲染世界如何败坏,人性如何堕落,等等一系列的社会表象问题,而是开门见山,一举击中要害。因为他太知道世界上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的根源了。

“纯朴的人和超智的人都有信仰,前者简简单单就信了,后者用理性推理,两者都得到好处,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则很不幸,他们的理性没有发达到后者的程度,但他们又没有纯朴到前者的地步,所以只能依靠自己很靠不住的中等智力,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所以他们说,信仰是愚人的选择,我又不蠢,所以我不考虑这个问题。”

是的,生活中,每每谈论到这样的话题,大家都有避之而不及,不仅如此,有的时候会用异样的眼光上下打量着你,觉得你可能是哪里有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么无聊的话题。大家似乎更愿意讨论一些和他们生活相关的事儿,或者和别人生活相关的事儿(近期的八卦实在太多),唯独不太在意和自己本身生命相关的事。这样的氛围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很诡谲的面纱,他们任凭本性使然,还自鸣得意称之为“人性的自由”。其实,在这繁华的背后,看不到自己不过是蒙着眼睛的提线木偶,被所谓的”人性“拽着,拖向通往地狱的血盆大口。

他们活着,任凭被自己的习惯和快感所引导,不思考,也不关心,仿佛不思考永恒就不存在永恒似的,一心只想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但实际上,永恒依然存在,死亡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们,不可抗拒的开启着永恒的大门,必然在不久之后,就把他们置于可怕的必然之中,要么永远蒸发掉,要么永堕地狱之苦,而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到底是哪种永恒。而且,不证自明的是,人一生的长度不过一瞬,而性质未知的死亡状态才是永恒。

当你静下心来去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翻开这本书)(5)

不要问,问就是不认识,不知道,与我无关。很多时候,他们逐渐变得麻木,麻木到蔑视最关乎自身的事的地步,麻木到最让人关切的地步。想象一下,一群人披枷带锁,被判了死刑,每天都有几个在其他人面前被处决,依然活着的人明白自己的命运和同伴们是一样的,他们悲伤绝望地面面相觑,等着轮到自己,这就是人们存在状况的写照。

因此,其实每个人都有信仰,就算没有信仰的人都是有信仰的,因为这时候,人们朝拜的是自己,自己的思想便是教义,自己的行动便是神旨。

你知道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洞

什么样的人很受欢迎?什么样的电影很卖座?什么样的书很畅销?相信在看到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每个人脑海这里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想,相似的是,这些东西出现,都能给你的内心带来某种满足,也许是知识上的满足,又或是情感上的满足。

是的,当欲望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人人都通过满足自身的需求来捕捉幸福。为了寻求美好,有人诉诸权利,有人诉诸科研,有人求之于感官的愉悦。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都不过是要寻求到达这个终点。

但有趣的是,除了有真正信仰的人,所有人都抱怨为什么找不着。因为,那些以自己为信仰的人,无法懂得真正的幸福来源,更无法感知到原本就放在内心的永恒喜乐和盼望。

其实,人曾经有过某种真正的幸福,现在却只剩下一个空洞,这个痕迹就是一个标志,说明这里曾经有过某种真正的幸福。人徒劳地用周围的一切来填充它,从彼物中寻找此物无法获得的支持。但一切都是徒劳,因为无底的空洞只能由无限且永恒的物体来填充,即上帝本身。

唯有他才是我们真正的美好,我们背弃了他,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他填补这个洞就不足为怪了。因此,真正的本质已经丧失,万物就成了它们自己的本质,同理,真正的美好已经丧失,万物就成了它们真正的美好。

写在最后:

马太福音:耶稣说我是生命,道路,真理,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不得不说,在认识人性和世界本质的层面上,帕斯卡作为哲学家也许比许多哲学家所看见的要更深一步,而原因恰好是来自于帕斯卡本身对哲学的否定。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是哲学史上无法被解答的问题,也因此变成世界终极的问题,而终极的问题自然只有真理能够解答。所以,帕斯卡说:哲学上只有流派,主义,学说,主张,假说,没有真理。因此哲学流派最终都归入历史了。

整本书里面,没有冗长的道理,也没有繁杂的科学公式,有的,只是一位智者在寻求真理路上的自述,他是如何利用极致智慧在拆析了世界后看见自己,最终又是如何通过信仰学会自洽。他没有尝试去说服任何人,只是像个多年未见的老友,和你聊聊他所看到的那个世界的真实。

其实,除了书籍本身的内容,关于这本书名字的解读也非常有趣:人既高贵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贵,高贵到知道自己渺小,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所以他是一根芦苇,但他因为会思考,可以囊括宇宙,可以通向无穷,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神造天地,而天地不知,唯有人知。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即使死亡也无法剥夺他的尊严,因为他知道自己将要死亡,而宇宙对此浑然不知,即使他将被毁灭了,也是个被罢黜的国王赴死。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剥夺他的尊严和血统,那就是他的思想。

马太福音(12:20)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以上内容转自:公众号:盐与光Faith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