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去世前留下遗嘱(宋庆龄去世前留下遗嘱)
宋庆龄去世前留下遗嘱(宋庆龄去世前留下遗嘱)1918年5月,宋耀如去世,安葬在万国公墓,1931年宋庆龄母亲倪珪贞去世后,宋家子女也将父母亲合葬在万国公墓的宋家墓地里。这片墓地安葬了诸多宋美龄亲近的人。1981年5月,宋美龄下葬之时,遍观周边的墓,有一座格外的新,其各项规格与宋美龄之墓如出一辙。最重要的是,这“新墓”就在宋庆龄之墓的左边,也就是普遍人们所认为的“鸳鸯冢”。然而,此地却并非1925年安葬孙中山的南京紫金山,而是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
任谁都没有想过,与宋庆龄同葬“鸳鸯冢”的人,并非孙中山。
长120厘米,宽60厘米,由花岗岩建造的卧式墓碑,正中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字样。
每个字都是8.5厘米大小,颜体字,由从事殡葬行业已有40余年的墓地管理员李通海撰写。
以上关于墓碑的种种细节,皆是宋庆龄生前亲自做的决定。
1981年5月,宋美龄下葬之时,遍观周边的墓,有一座格外的新,其各项规格与宋美龄之墓如出一辙。
最重要的是,这“新墓”就在宋庆龄之墓的左边,也就是普遍人们所认为的“鸳鸯冢”。
然而,此地却并非1925年安葬孙中山的南京紫金山,而是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
这片墓地安葬了诸多宋美龄亲近的人。
1918年5月,宋耀如去世,安葬在万国公墓,1931年宋庆龄母亲倪珪贞去世后,宋家子女也将父母亲合葬在万国公墓的宋家墓地里。
宋家人曾互相约定:一家人百年之后还要葬在一起,也就是说,与宋美龄亲近的人当中,唯独孙中山不会与她同葬一处。
上海与南京两座城市直线距离相隔300多公里,夫妻各葬一处,不禁让人联想到某种悲情色彩。
这300多公里中间相隔着什么?不和谐的感情?物是人非的淡漠?还是另有隐情?
宋庆龄与孙中山
似乎宋庆龄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误会”,早早为人们揭开了谜底。
早在她病情恶化时,宋庆龄多次表示自己:
“死后不要葬在中山陵,而要葬在为普通百姓服务的上海万国人民公墓。”
在致友人的信中,宋庆龄也明确表达过:“紫金山是只为真正伟大的人物服务的。”
不愿意借助丈夫的声望地位,来提高自己的殡葬规格,过多花费国家、人民的钱财,是宋庆龄放弃与孙中山同葬的根本原因。
然而,历史像是本来就自带神秘气质,一层迷雾散开后,另一层却又覆盖上来
葬在宋庆龄那座新墓旁边的,又是何人?
与“国母”同葬,这般殊荣,究竟属于谁?
宋庆龄参加李燕娥追悼会
时间回到3个月前,众人见证了宋庆龄鲜有的“狼狈”模样。
1981年2月,身体状况欠佳的宋庆龄,听到门外有人敲门,立刻从病床上爬起来,满面泪痕地接过来人手里的骨灰盒。
宋庆龄悲戚至极,嘴里叨念着一个名字:李燕娥,把脸紧紧贴在骨灰盒上,不住地抚摸着,亲吻着,泪水点点滴滴洒落……
很难让人相信,在任何巨大的压力面前都不曾惧怕、不曾退缩的宋庆龄,竟会流露出如此强烈的悲伤。
让宋庆龄以“狼狈”形象示人,并且同葬一处之人,便是这个名叫李燕娥的女人,宋庆龄唤她为“李姐”。
这位“李姐”,她的身份说特殊也很特殊,她在宋庆龄身边达53年之久,说普通却也普通,她不过是宋庆龄身边的一个保姆而已。
李燕娥
1927年,李燕娥经谭洁怀的母亲谭妈的介绍,来到宋庆龄上海寓所香山路7号当保姆。
李燕娥是广东省中山市人,1911年农历十月初十生,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
她遇人不淑,16岁时,由叔父“作主”将李燕娥许配给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丈夫,于1927年春夏间来到上海投靠同乡谭妈。
当她站在大家都尊称为“夫人”的宋庆龄面前时,宋庆龄倒先拉着她的手问寒问暖。
听罢李燕娥谈身世经历,宋庆龄忍不住感叹道:
“你多么不幸,你好可怜啊!”
然而当时宋庆龄的境遇又何曾是顺遂的。
适逢大革命高涨时刻,国民党右派背叛了已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原则,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
于1926年1月走马上任的宋庆龄,义愤填膺,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表明自己的立场。
从此,宋庆龄便陷入了危险境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女流之辈于局势变幻之时,多数会选择明哲保身,宋庆龄如此逆流而上,给予她力量的还有已故的丈夫,孙中山。
孙中山与宋庆龄
孙中山病危前,曾召唤宋庆龄孙科、汪精卫、邵元冲、黄昌谷、于右任到病榻前,告知了自己的“政治嘱托”。
“希望诸同志努力奋斗,使国民会议早日成立,达到三民、五权之主张,则本人死亦瞑目。”
这句话同时意在表明,希望党内同志不仅将宋庆龄同志摆在“孙中山”妻子的位置上,还应看作是和他们一样可以托付重任的同志。
临终时,还不忘为宋庆龄铺好政治道路,他们又怎会是不相爱的?
宋庆龄
相熟于孙中山被袁世凯政府追捕,流亡日本之际;
相爱于革命征途之中,亦师亦友,不惜违背父母之命成婚;
婚后,二人的感情更为深刻,在陈炯明叛军时作乱,炮轰总统府的危急时刻,宋庆龄毅然留下掩护孙中山先行撤退。
以流产且终生不能再孕的恶果,换来了孙中山的安全,也换来了党内大多数人对于“孙夫人”身份的认可和敬重。
能够扛起孙中山的嘱托,除了凭孙中山的力荐,又何尝不是宋庆龄靠着自身的付出换来的。
彼此成就,目标一致,这份爱凌驾于“小情小爱”之上,哪怕仅仅持续了10年时光,却着实“高级”了些。
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访问岭南大学
然而,这时的宋庆龄因有着孙中山的爱,精神是富足的,但现实中形单影只的她,却总是一个人面对着眼前狰狞的现状。
李燕娥这时的出现,像是接过了照料与温暖宋庆龄的接力棒,只是在这时,她还不清楚眼前的这个女孩,未来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时的李燕娥,还需要宋庆龄的帮助。
宋庆龄决定让李燕娥作为自己的保姆,她收留了这个在旧社会受尽了迫害的女性。
李燕娥
一开始,宋庆龄称呼李燕娥为李妈,这是按照当时上海人对保姆的称呼:在姓氏下面加一个“妈”字,姓李的称李妈,姓朱的称朱妈。
从初见时的“李妈”,到宋庆龄于墓前一遍遍呼唤着的“李姐”,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使得称呼有了这般的转变。
或许,两个称呼之间,还有一个“李同志”的称呼,宋庆龄只在内心中呼唤过,从未说出口。
“解放前在上海孙先生故居,国民党反动派曾以金钱、地位、诱使她监视我的活动和与共产党人的来往,搜集情况抽特务机关汇报。”
“她严词拒绝了反动派的威胁利诱,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了我,支持我的革命活动……”
宋庆龄曾对周和康这样介绍李燕娥。
左三李燕娥
1931年夏天,沈醉派女特务接近李燕娥,一个月内给她送了不少东西后,便开始打听宋庆龄,李燕娥察觉不对,便把情况告诉了宋庆龄。
经过宋庆龄的叮嘱,李燕娥把东西全部退回,并断绝了与女特务的来往。
沈醉见一计不成,心中再生一计,打听到李燕娥身上的弱点——一段悲惨的情史,便想通过“美男计”派男特务接近李燕娥。
这一计果然有效,李燕娥开始频频“偶遇”一位“汽车司机”,经过3个月的时间,“汽车司机”已经慢慢走进了李燕娥的生活中。
李燕娥与同伴
为了防止计策败露,沈醉让“汽车司机”不要打听宋庆龄的相关事宜,可最终李燕娥还是将“交了个男朋友”的事情告诉了宋庆龄。
宋庆龄听完事情经过,心生疑惑,与李燕娥商量想要“打听一下对方的底细”,不久后便证实了对方的特务身份。
李燕娥听罢虽心生感伤,哭泣了数日,却决心与对方一刀两断,并表示自己“不找对象了,一心一意地把夫人的生活照料好。”
宋庆龄听罢十分感动,安慰李燕娥道:“莫说傻话,如有适合和人还是要找……”
至此,二人原本的主仆情谊也得到了升华。
宋庆龄
从那以后,李燕娥更是在宋庆龄的革命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机轰炸香港时,飞机在头顶上轰鸣,李燕娥不顾自己的安危,架好扶梯,帮宋庆龄越过墙头,进入邻居的防空洞。
在山城重庆十分恶劣的政治环境时,李燕娥也陪伴在宋庆龄左右,同住于重庆两路口新村3号的二人,与周围密布的特务周旋、斗争。
或许是因为岁月太过艰难,或许是因为二人皆无子嗣,能够彼此理解与心疼,多年的共同奋战,让两个女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直到1949年解放前,李燕娥表面上是宋庆龄的“李妈”,内心却多了很多情绪牵扯,有同舟共济的依赖,也有“革命战友”的信赖。
宋庆龄
杂糅着多种情绪,让战时习惯于维护宋庆龄的李燕娥,回归于“管家”身份时,变得有些“神经敏感”。
关于宋庆龄家中的一切事务,李燕娥均表现得格外细致。
她是家中每天睡得最晚的人,每天都要亲自检查一遍家里所有的门窗是否关好,室内温度如何,电灯、煤气、自来水的开关是否拧紧关好。
每当裁缝来家里量尺寸做衣服,李燕娥便侍奉在侧,寸步不离,既当参谋,又做保卫工作,安全可靠。
每当国外邮包寄来时,李燕娥会立刻送上楼让宋庆龄过目,随后把邮包拿到自己房间的阳台上拆封。
当时国外曾经多次发生邮包拆封时突然爆炸的事故,为了保护宋庆龄的绝对安全,李燕娥甘愿让自己身涉险境。
李燕娥的卧室
李燕娥的“精神敏感”并不是毫无用处。
因为工作严谨,李燕娥日夜看管着宋庆龄存放重要文件和贵重物品的铁箱。
“这是夫人交给我的任务,我要全力以赴保护好这个铁箱。”
后来宋庆龄去世后,在清理上海家里财产时,在该铁箱中发现了很多重要文件。
如毛主席和周总理邀请宋庆龄到北京开会的亲笔信以及孙中山印章等物。
宋庆龄寓所内,都是由李燕娥为其营造出的四季鲜花环绕的环境,宋庆龄放在书橱里的藏书和唱片,也被李燕娥擦拭得一尘不染。
宋庆龄
宋庆龄住北京时间居多,为了抚慰李燕娥的思念之情,宋庆龄把自己的照片和北京寓所主楼的照片寄给她。
李燕娥把照片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以便随时都能看到。
二人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宋庆龄一周一封信来,李燕娥一周一封信去,互通信息,多少年来,双方从未间断过。
然而,令宋庆龄没有想到的是,李燕娥竟有一天“忘了”这个规定。
宋庆龄
1962年1月的一天,许久未能受到李燕娥信件的宋庆龄,大半夜做了一个噩梦,她梦见李燕娥浑身是血,吓醒后,宋庆龄一夜难眠。
褪去战时“宋庆龄管家”这一特殊身份,在和平年代,为何李燕娥会遭遇这般血光之灾?
宋庆龄却笃定并非自己多想,第二天连忙求证,果然确有其事,当即决定由北京回上海。
“为了我,你受苦了。”
宋庆龄一踏进家门,便快步走向李燕娥的卧室,看着李燕娥受伤的头部,宋庆龄心疼地留下了眼泪。
原来,问题出在宋庆龄家的厨师何元光身上。
他虽与李燕娥同为广东老乡,作为从重庆带来的厨师,也同为宋庆龄身边服侍她的“老人”,二人品性却大相径庭。
宋庆龄与李燕娥
当时,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物供给短缺,何元光利用职权之便,偷拿食材,用于接济自家人的生活。
时间一久,宋庆龄上海寓所管理员周和康及其他人均发现了异样,当时采购的人是周和康,究竟把多少食材交给何元光,他又怎会不清楚?
终于,众人通过设计试探,抓住了何元光中饱私囊的铁证,李燕娥便把事情向警卫秘书隋学芳作了汇报。
隋学芳随即将此事汇报给了宋庆龄。
宋庆龄体谅何元光家有5个孩子,放弃了对他的追究,只命隋学芳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便将此事作罢。
李燕娥雕像
然而,“精神敏感”的李燕娥,担心何元光故技重施,加强了对他的监督。
从此每天有空,李燕娥便会跑到厨房亲自看着何元光烹炸蒸煮,把饭菜端进餐厅后才离开。
何元光对此怀恨在心,便于1961年11月25日早晨7时左右,将李燕娥用菜刀砍伤,在争执过程中,又将周和康的头部用铁棍打伤。
毛主席和李燕娥
对于何元光来说,李燕娥对他整日盯守,或许是得理不饶人,或许是狐假虎威、落井下石,才会下手这般的重。
但对于李燕娥来说,她或许只是习惯了事无巨细的处理宋家事务,怀着一腔赤诚为宋家付出,肩负起管家的责任,也是怕何元光入歧途。
李燕娥的“好心”没有被当事人理解,何元光终究因犯有故意杀人罪被判入狱,直到1990年才获释。
宋庆龄却在这一刻被深深触动。
1981年2月,李燕娥去世,宋庆龄将她安葬在自己父母墓的西侧
1976年3月26日致杨孟东的亲笔信中,宋庆龄这样写道:
“我们不再叫李妈,因为她的地位变了。我叫她李姐。她从原来的岗位上退下来了,现在作为我的管家和我住在一起。”
就餐时,宋庆龄也让李燕娥入了朝南的主座,并直言:
“侬跟随我几十年了,工作勤奋,忠心耿耿。长期以来,我们相处得很好,早就像亲姐妹一样了,侬坐、我坐还勿是一个样?”
宋庆龄与李燕娥,从最初的“主仆关系”,通过漫长的岁月与种种考验后,终究成为了并无血缘关系的“姐妹”。
对于宋庆龄来说,这份深情在二人“生时”愈久弥坚,自然也经得起“死别”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