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东曹县有寺庙吗(明清曹县第一大寺院大茶庵)

山东曹县有寺庙吗(明清曹县第一大寺院大茶庵)稍长,嗜史论古,留心经济,兵书阵法无不穷究,内典丹诀无不讲求。噫,真异人也哉!甫弱冠,即好施予,见有颠连者,不啻己之身受也。饥者食之,冻者衣之,无告者存问之,急难者保全之,其爱人,视人若骨肉也,其救人不避利害,必百方曲全之。以故邑之人黄童白叟、贩夫俚子,群呼曰“善人”。然止知其为善人而已,又乌知其有圣学、有经济乎?余即知其有圣学、有经济也,未窥其学问之渊含、经权之作用也。已卯,出《明心录》十卷示余,余读之,不觉拍案叫绝。四十年留心此道,恍然顿失,若贫得宝,若衣得珠,喟然曰:此宇宙间第一大文章也,可空向来作者。谈儒则儒理踞于绝顶,谈玄则玄理超于众妙,谈释则释理精详圆融,且能俾此教之士知彼教之根宗,彼教之徒知此教之实际。虽使维摩再来,逊其辨才;渊、赐复生,同其了悟。回思曩者梦一神人语余曰:“我有一无价宝,寄于宗说印沙,此书二十年后当遇之。”每于三教集中,披阅不获;待罪行人,出使四方,觅之亦不获

上生院:即城北大茶庵也 ,创自隆庆末年,崇祯间署丞武崙源输百金,延僧拔生庄严佛土,建后大殿五楹,又施地二顷。阖会人买地一顷有馀。皇清邑令傅世烈建中殿三楹。崙源后建西殿五楹,众僧建东殿五楹,山门齐房俱备,耆臘焚修五六十众,往来掛錫者百有余人,遂成曹邑第一叢林云,康熙十一年知县门可荣捐资募众重修大殿五间。

释义:上生院就是曹县城北的大茶庵,创于明隆庆末年,明崇祯年间太仆寺卿武图功次子光禄寺署丞武崙源捐金百两,建后大殿五楹,又施地二百亩,自己人又买地一百余亩施于。清朝初年,皇清邑令傅世烈建中殿三楹。武崙源后建西殿五楹,众位僧人建东殿五楹,山门齐房俱备,长老比丘焚香修行者有五六十人,往来云游四方的僧人一百余人,所以成为曹县第一大寺院,清康熙十一年曹县知县门可荣捐资

众人募捐重修大殿五间。

山东曹县有寺庙吗(明清曹县第一大寺院大茶庵)(1)

大茶庵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曹县发生大瘟疫。武张联出粮千石,在曹县城北大茶庵建施粥房和病房,成立“同善会”,为救济曹县灾民,出银二千两,医病人,养残疾,育婴儿,当时赈灾场内集结了十多万人,人们都称武张联为武善人,张释再世。当时任职山东按察使的李恪一向尊重武张联,毫不迟疑的从官仓拨出四千石粮食,让武张联发放给灾民。因救荒有策,山东按察使李恪为武张联题“躬行君子”匾额赠之。

《同善会书序》

[明]李悦心

余于闇齐尊大人朱陈之好,又以道义切磋,面相订者,非圣贤学问,即经世有用语。闇齐方五龄,每津津听之不倦,未垂髫,昼入小学肄业,夜则展玩《文成全集》,手不释卷。一日,余与尊大人反复推论文成之旨,闇齐侍立,从容曰:“今有是朱非陆者,亦有是陆非朱者,尚严正者宗薛,尚透脱者宗王、张也。不然,朱、陆、薛、王皆吾师也。贤师圣,圣师万物,祖孔子者一定之宗,取法一切者集义之学。请以质之先生,或有当否?”余曰:“何见及此?即所见以进于学,终身焉可也。”

稍长,嗜史论古,留心经济,兵书阵法无不穷究,内典丹诀无不讲求。噫,真异人也哉!甫弱冠,即好施予,见有颠连者,不啻己之身受也。饥者食之,冻者衣之,无告者存问之,急难者保全之,其爱人,视人若骨肉也,其救人不避利害,必百方曲全之。以故邑之人黄童白叟、贩夫俚子,群呼曰“善人”。然止知其为善人而已,又乌知其有圣学、有经济乎?余即知其有圣学、有经济也,未窥其学问之渊含、经权之作用也。已卯,出《明心录》十卷示余,余读之,不觉拍案叫绝。四十年留心此道,恍然顿失,若贫得宝,若衣得珠,喟然曰:此宇宙间第一大文章也,可空向来作者。谈儒则儒理踞于绝顶,谈玄则玄理超于众妙,谈释则释理精详圆融,且能俾此教之士知彼教之根宗,彼教之徒知此教之实际。虽使维摩再来,逊其辨才;渊、赐复生,同其了悟。回思曩者梦一神人语余曰:“我有一无价宝,寄于宗说印沙,此书二十年后当遇之。”每于三教集中,披阅不获;待罪行人,出使四方,觅之亦不获。今于此录见之,计其岁月,适符前数。一夕,向尊大人曰:“古称天书异书,不过如留侯遇圯上老人等事,仅为阴谋秘计耳,岂若贤郎之《明心录》,真千百年来智光一炬,心灯无二也。公见之乎?”则答曰:“有疑于心,即呼前来,为我开陈,何事书为?”余强之取阅,遂有感于中,打动心源,不禁泪沾襟袖。乃曰:“自少有志吾道,无先贤文集不读,无二氏秘典不阅,有道之士,不惮干里询访之,自以为若有所得,不虞今见此录,如雪入炉,如暗见日,方悔从前,未可自信。”因呼诸昆仲,各识一条,以作永久受用处,且诫之曰:“子以此孝,真孝也;父以此慈,真慈也。其付诸梓,即以孝我者广诸众,其可乎?”余曰:“然。”

庚辰春,四方流离,闇齐身任之若已推纳也,遂捐资以赈。二麦告成,各给路资,数千人感泣而去。及秋,吾曹灾祲,千载未经见者。闇齐又著《同善文》,以劝四方士民;复起同善会,以纠合邑君子。已力不足而资于众,众力不足而请于上台。伯毖观察慨发仓廪四千石,盖闇齐至诚所动也。

是役也,余所乐为而未逮者,今幸一倡百和,安得不拮据从事哉!日与闇齐临粥厂。不七日,已三万众。闇齐曰:“以谷易粥,曹十日一给,庶儿残黎无奔走之劳。”余曰:“得之矣。”后垂毙待生者几十万,病人干余,立病房以养之;赤子千余,立婴儿院以育之。由是而知渊含之宏、作用之大,不惟乡人不尽知,即余愈久而知乃愈深也。造诣岂有涯哉!

赈事未竣,余入朝,蒙恩对策便殿,特简台谏。廷对时,即曰:“臣读书四十年,以忠孝为本,忠孝以进贤为大。遭遇圣明,必荐第一等人物,以襄圣治。”承圣切问,即以闇齐对。且曰:“诚正密证于暗修,经纶厚储于穷居,著书立言,真学颜子学、志伊尹志者。方之古人,周、程流亚,比之昭代,王守仁后一人而已。宜破格大用,仿古梦ト推载之典,差廷臣赍厚币征聘以赞化理者也。”上俞可,命补牍奏来。异日,遂具《荐贤》一疏,蒙下吏部议覆。而闇齐尘视轩冕,毫不为动。余益服其一得丧、泯荣辱,贪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也。

寻奉简书,持书甘肃,便道归里。而闇齐于春夏厉疫横行之时,不避亿万凋療秽浊之氛,焦心忧思,纤悉备至,务俾群愿毕遂,各得其所。抵五月,奏熟,而赈事告竣,然病人、婴儿尚抚育未艾也。余曰:“今兹盛举,与人为善一时也;《同善会文》寿于世,与人为善于尽也。”因强之付枣梨,而乐为之序,并述闇齐自少至壮之颠未,以验后来之学。与夫异日以此心佐之庙堂,溥之生民,其为福利,又岂一郡一邑而已也。余老矣,将试目以俟其愿力之成。

时崇祯辛已仲夏,赐进士出身、钦差巡按陕西、督理甘肃镇、兼督临洮、巩昌府学政,巡历西宁、河西卫所等处,监察御史李悦心书于存诚堂。

闇齐公

‬武张联:(1612—1682)字灿垣,号闇齐,别号四明居士,明太仆寺卿武图功之孙,斌姿简朴,身为贵介公子而不骄傲自大。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二月二十三日未时武张联出生于曹县城北十五里大石潭东(今曹县普连集镇武老家)的世禄之家,是明末清初的名士。张联生于仕宦之家,但对科举并不多么热心,而对宋明理学很有兴趣。他七岁时言行很讲礼貌。平时除学好课外,很爱听长辈谈论理学,有时读《王阳明文集》读到深夜还不休息。一天,其祖父武图功(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与同乡李悦心(明崇祯七年进士)正在谈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武张联求得长辈允许后,插话说:现在有推崇朱熹非难陆九渊的,也有推崇陆九渊非难朱熹的,崇尚庄重严肃的以薛瑄为宗主,崇尚活脱简易的以王阳明为领袖。朱、陆、薛、王都可以做我的老师。贤明的人以圣人为师,圣人以万物为师,向一切圣贤学习就可以集中他们的思想精华。请问是否恰当?李悦心赞叹说:你竟然达到这样高的认识水平,按照你的这一认识去做学问,一定会取得卓越的成就。武张联潜心研究宋明理学,在青年时期就有很高的造诣,他十几岁考中秀才后更加勤奋的钻研经史子集,还经常阅读官府的邸报,研究时务,学习旷世之才。李悦心深爱武张联的理学见解,与之成为忘年交。他们经常在一起讲论理学,研究濂、洛、关、闽各家学说。二十几岁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术见解写成了《明心录》十卷,李悦心读后赞叹说:朱熹主张勤学好问,陆象山主张涵养德性,两派各立门户,争论不休。看了你的《明心录》我才豁然明白了,武张联后来著有《明心要语》一卷,是叙述该书大意的。武张联立志读天下书,走万里路。以印证自己的学问。他早年曾东游嘉祥、任城、泰安、济南一带写了《太平记》。后来,又游历了江南的名山、大川、梵宫、宝刹,写了《南游禅喜》。还游历考察过武昌、咸宁、大治、兴国、通山、崇阳、通城、蒲圻等八城邑之名山大川、风土民情,写了《八邑记事》他在游历中广泛结交各地的名士、英杰以及那些隐居不仕、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他不怕路途艰险,同他们切磋学问,讨论时政。当时的名士曹真予、刘念台、黄石斋、叶洞山,政界中的有识之士,如学士胡此庵、司农郝君万、少宰黄福久等都乐于与他交往。至于武张联访问的山林隐逸之士就更不计其数了。武张联经常读书、游历、钻研,使自己的学术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他是宋明理学的后继者,属唯心主义哲学学派。他的著作有《呓语》、《明心要语》、《驹隙偶书》、《鹤亭问答》、《瞬息聋语》、《弹指盹言》等书。明崇祯年间李悦心向崇祯皇帝举荐武张联,对皇帝说:武先生从小培养了诚实正直的品性,又有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本领,同古人相比他像颜回那样苦学不止,又像伊尹那样有志于治国安邦。是王阳明之后的第一人。对他这样的人才,朝廷应该破格任用,朝廷应该带着厚礼去聘请他,武张联一再拒绝。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曹县发生大瘟疫。武张联在曹县城北大茶庵建施粥房和病房,成立“同善会”,为救济曹县百姓,出银二千两,医病人,养残疾,育婴儿,当时赈灾场内集结了十多万人,人们都称武张联为武善人,张释再世。当时任职山东按察使的李恪一向尊重武张联,毫不迟疑的从官仓拨出四千石粮食,让武张联发放给灾民。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曹县的大小官员都躲藏起来,地方一片混乱。有一千多名士兵要求发军饷,找不到负责人,于是敲钟树旗准备作乱,武张联骑着马一个人来到兵营,向士兵说明利害,士兵才解散回去,他经过李悦心门前,李悦心拉着他的手说:你真是铁胆的好汉!清顺治二年(1645年)武张联以拔贡身份去京城参加科举,名列第一。科举考中后武张联并未做官,继续游历讲学十多年后,因朝廷重重催任,武张联才任官湖广武昌府通判,任官时还常常游历大山大水,结交隐居名士。他上任不久,见狱内关满了欠粮百姓。当时规定:一户欠粮,多户连坐。张联请求上司减免钱粮,多方解脱被冤枉的人,不久监狱便空闲起来。在汉口与黄冈交界处,有一副将被劫,上一任通判迫于限期,拘捕一名长相近似强盗的富商交差。关押很久,富商多次喊冤,都没得到处理。张联经手此案,查知富商的行程、帐簿跟他说的一样,而且他的家里人都在,家中的货物到处堆得满满的,事实证明富商确实含冤,于是将他释放。自此,百姓称赞张联为“张释之(西汉法学家、法官,以执法公正闻名)再世”清廷西山用兵,张联负责运输军用物资。数百艘装满物资的船只溯江西上,路经彝陵、巫山、三峡等地,行程两千多里,山险水急真象登天一样艰难。由于张联妥善筹划,终使物资如期运到。当时军情紧急,每天文书频传,棘手事务很多,但是每逢遇到佳山胜水,他没有不去登临游览的。且能随时记述所见所闻,描景状物更是传神动人,一时大雅风度,循吏之誉,传遍湖北各地。名士章敬承称赞他说:“先生为国事操劳,又乐游山水,气度潇洒,真象神仙一样。”还专门为他写了《仙吏传》战事结束,张联因功应当升迁,吏部的决议尚未下达,却因盗案处理失宜而被免职。三楚名士、士卒、百姓无不为之惋惜。当时的礼部尚书王泽宏、中丞王北垣、职方史东庭、太守陈彻庵等都来慰问他,而他却坦然的说:“无官一身轻,今天才有机会和诸位先生说说心里话了。”他们又一起登黄鹤楼,游大别山,历览青川,泛舟赤壁,吟咏唱和,一时声闻遐迩。他在武昌做官八年,归来时两袖清风。很多人扶着他的车辕,哭着为他送行。他却笑着说:“古人因为贫穷才去做官,我却是因为做官才贫穷的”。武张联晚年迁居曹县城北五里素心园居住,在此著有《素心园集》,素心园内建有楼房,名曰武家楼(今曹县武楼社区水岸城邦),武张联退居家乡十五年,淡泊名利,日事著述,卒于康熙二十年(1681)五月十八日子时,得寿七十岁。他平生著述颇丰,计有《印心七录》十八卷、《楚游三纪》十卷《楚署焚余》四卷、《太平记》两卷,共计三十四卷,用他居住的素心园命名为《素心园集》藏于家,今仍存世。清礼部尚书王泽弘亲自为武张联撰写碑文。武张联及其五位夫人的合葬墓及其墓碑 惜均毁于十年**时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