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润如何做数据调查(知识网红刘润这样在得到专栏里解读戴明循环)

刘润如何做数据调查(知识网红刘润这样在得到专栏里解读戴明循环)3.确定主要原因; 2.根据问题找出; 回到最初的案例。CEO的问题不是没有计划,不是没有行动,而是没有检查,更没有处理。如果用PDCA循环,应该这么做: CEO的紧急会议,其实就是一次计划会议。严格来说,一个戴明循环式的计划会议,有四个步骤: 1.根据现状找出问题;

某家婴儿车公司的CEO接到了一个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投诉,句句在理,针针见血。CEO非常重视,紧急召开高管会议,研究对策。讨论了几小时后,各部门都有不少改进的提议,CEO也提出了很多要求。最后CEO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大家要立刻行动起来。散会。” CEO对大家的态度都很满意。直到有一天,他问负责产品的副总裁:“上次开会时,我让你派人去德国考察一下他们的质量管理体系,你们去了吗?感觉怎么样?”副总裁说:“啊?我正在忙质量改进的事,还没空想这件事,真要去考察?”

这么重要的事情,副总裁居然没放在心上。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副总裁军吗?是因为他缺乏执行力吗?

刘润如何做数据调查(知识网红刘润这样在得到专栏里解读戴明循环)(1)

戴明循环

都不是。因为这家公司缺少一种叫作“PDCA循环”的管理文化。

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PDCA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Pan(计划)、Do(行动)、 Check(检查)、 Adjust(纠正)。戴明是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却成名于日本。在他的帮助下,丰田汽车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丰田喜一郎说: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日本甚至为戴明设立了质量管理领域的全国性最高奖一一戴明奖。1980年,美国国家广播电台播出了关于戴明的纪录片《如果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戴明终于在美国本土一举成名。

戴明认为,高质量,不是来自基于结果的产品检验,而是来自基于过程的不断改善。后来,这个理念不但被用于质量管理,更被广泛地用于企业管理领域。

回到最初的案例。CEO的问题不是没有计划,不是没有行动,而是没有检查,更没有处理。如果用PDCA循环,应该这么做:

第一,Plan(计划)。

CEO的紧急会议,其实就是一次计划会议。严格来说,一个戴明循环式的计划会议,有四个步骤:

1.根据现状找出问题;

2.根据问题找出;

3.确定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计划;

大部分人很熟悉这几个步骤。但是,一个PDCA循环式的计划,一定要有“ Who do What by When”,也就是“谁在什么时间完成了什么事”,责任明确到个人,而不是口头布置,责任模糊。建议尝试使用一些基于小组的任务管理工具,比如Teambition(团队协作工具)、钉钉、 Outlook(微软办公软件)等,把每一条 Who do What by When拆解,并发布到个人的任务栏里。

第二,Do(行动)。

刘润如何做数据调查(知识网红刘润这样在得到专栏里解读戴明循环)(2)

行动是从此岸到彼岸的最重要的条件

行动是最占用时间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有了计划,以及基于计划分解的、分配到每个人任务栏里的、有时间限制的具体任务,执行就变得责任明确、优先级清晰。

第三,Check(检查)

每一件交代出去的任务,就像一个扔出去的回旋镖,最终必须回到手上。这是PDCA循环的关键。

有的人,你交代一个任务给他,他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从此就音无音信了。你实在忍不住去间进展如何,他说:“我早就完成了啊。”

交代的事办完了,就不能回个话吗?“回个话”,就是收回那只回旋镖。

同样,可以借助上文提到的工具,自动提醒任务发出者,接收者双方,确保每件事情都要接受检查。最终只有“完成”和“放弃”这两种可能,不存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种状态。

第四, Adjust(纠正)。

纠正,是为了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或者把未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总结成功经验,是“纠正”这个环节极其重要的工作。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也很重要。这将保证问题一且出现,最终一定会被解决。除非大家决定主动放弃,否则不可能出现提出问题后,这个问题再也没人关心,不了了之的情况。


以上摘编自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工具篇》,不过您觉得对吗?

刘润如何做数据调查(知识网红刘润这样在得到专栏里解读戴明循环)(3)

商学院师生在演练中

我有点小疑问。

因为戴明循环中的A在有些人解释为行动而非纠正。

戴明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 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 戴明循环有时也被为称戴明轮(Deming Wheel)或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 戴明循环与生产管理中的"改善"、"即时生产"紧密相关。

从效应控制的角度看,任何管理效应都是在管理系统的运行中实现的。PDCA循环的运行表现为整个管理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在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种循环,它体现了系统运行的内在逻辑。其中"计划"是明确目标、制订方案的过程,它是整个循环的起点和基础;"实施"是循环中的主体,是整个循环成败的关键;"检查"对整个循环起着控制和把关的作用;"处理"则是一个总结与改进的环节,是使循环得以自我完善的重要阶段。 戴明循环法的特点在于:大环套小环,不断推动企业迈上新的台阶。——戴明循环法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6195583-6408844.html

这样说来,您觉得刘润老师讲得对还是错呢?欢迎各位读者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