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怎么被谁杀的(吴三桂反清全家被杀绝后)
吴三桂怎么被谁杀的(吴三桂反清全家被杀绝后)然而,2010年,事情出现了变化。“辛酉城破,圆圆先死。”——刘健《庭闻录》(康熙)二十一年春,从议政王大臣请,析三桂骸,传示天下。悬世璠首於市。磔马宝、夏国相、李本深、王永清、江义,亲属坐斩。斩高启隆、张国柱、巴养元、郑旺、李继业,财产妻女入官。《清史稿》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吴三桂后人的下场,但是从吴三桂手下大将马宝、夏国相等人的亲属被一块斩首的事实来看,吴三桂的后人应该是凶多吉少?我们再来看看陈圆圆的下落,根据当时人的笔记,陈圆圆似乎在昆明城破的时候就自杀了。
吴三桂还有没有后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来看看史料。
目前最硬的史料当然是是《清史稿》。
关于吴三桂家族的结局,清史稿是这么记载的——
(康熙)二十一年春,从议政王大臣请,析三桂骸,传示天下。悬世璠首於市。磔马宝、夏国相、李本深、王永清、江义,亲属坐斩。斩高启隆、张国柱、巴养元、郑旺、李继业,财产妻女入官。
《清史稿》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吴三桂后人的下场,但是从吴三桂手下大将马宝、夏国相等人的亲属被一块斩首的事实来看,吴三桂的后人应该是凶多吉少?
我们再来看看陈圆圆的下落,根据当时人的笔记,陈圆圆似乎在昆明城破的时候就自杀了。
“辛酉城破,圆圆先死。”——刘健《庭闻录》
然而,2010年,事情出现了变化。
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著有《吴三桂大传》、《清康乾盛世》等著作的著名清史学者李治亭先生竟然宣布发现了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后人,就在贵州!
李老师在文章里是这么记载自己的考察之旅的——
2010年6月,从贵州省黔东南州传来一个惊人消息:在该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陈圆圆之墓,而吴三桂的后裔就定居在这个寨子里。
此次考察,首先考释陈圆圆墓前的碑文。此碑正面刻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标明立碑时间。首句“故先妣”,据“妣”可知墓主人系一女性,辈分当为“先祖”。以下字句,却不能按字面解释。吴氏“秘传人”吴有鹏,按照家族代代所传秘史给出解释。
“吴门”系苏州代称,指墓主人为苏州人;“聂氏”,非指姓聂,“聂”字由“双”与“耳”(即“阝”)构成,当解为“邢”与“陈”,暗指陈圆圆。其6岁前随父姓邢,6岁后父母双亡,由姨夫陈某养大,遂改姓陈。“聂”字是今之繁体“聶”的简化字,但当时并未简化,《康熙字典》里也无此字,显系为隐蔽起见,故造此“聂”字。其意:“双”为繁体字“雙”之简写,其上半部为两个“隹”,代表“好”,引申为“花好月圆”,即“圆圆”,上下文字合起来就是陈圆圆。“位席”,以陈圆圆生前被封为皇妃,用此两字,以明其身份与平民不同。
经专家现场考察,以上解释与陈圆圆的历史吻合,其真实性可以肯定。为掩人耳目,当年刻碑者真是煞费苦心。
据“秘传人”陈述:当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毅然决定偕吴三桂之子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并将吴三桂遗体带走,潜入岑巩县的密林山洞,待数年后风声渐息才下山,搬至今马家寨定居。圆圆病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终年67岁。他们感激陈圆圆保全吴氏血脉,尊称她为“老太婆”。
清朝视吴三桂为十恶不赦之罪人,故其子孙为生命计,约定不向外透露一字,不许说,更不得写,连家谱也不准修。但又担心家史失传,便想出一个办法: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选一优秀者,由上一辈传人将祖上历史口授三遍,让其默记心中。担负其事的传人,即被称为“秘传人”。由此一代代传下去,传到吴有鹏时已历10代。
传人讲述吴三桂与陈圆圆事如数家珍,就连清史研究者也自愧不如。可以确认:马家寨200余户、1300余口为吴三桂后裔是没有疑问的。
贵州岑巩县马家寨全景
虽然整个过程看上去很离奇,但是李治亭先生毕竟是清史专家,我等历史爱好者还是相信李老师的判断。
如果是这样,那么吴三桂和陈圆圆确实还有留有后人。
历史的魅力不就在于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