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告(gù)朔”中的“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告朔”是始于东周时期的一种祭祀礼仪:周天子时代,每逢初一,诸侯王要在祖庙里杀一只活羊,然后回到朝廷听政。饩(xì)羊,就是指祭祀用的活羊。首先要弄懂两个词语:告(gù)朔和饩(xì)羊。3.17子贡欲去告(gù)朔之饩(xì)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这一则是成语“爱礼存羊”的出处。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1)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2)

撰文 | 王来宁 责编 | 廖玥

大家好,我是来宁老师。今天我们继续解读《论语·八佾第三》第17、19、20、21四则 。

关于“底线”和“尊严”的问题,几乎每个省区都出过类似的作文题目让大家讨论,如果缺乏认识理解和深入的思考,我敢打赌你只能在文章里用排比抒发感受,或者用比喻填写空洞。现在,我们就郑重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所谓做人有底线,就是做事情不能突破一定的基本限制。做人有尊严,就是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底线让你立于世间,尊严让你傲立于世。底线提供的是一个人生存于世的基础,而尊严则升华这一切。

3.17

子贡欲去告(gù)朔之饩(xì)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这一则是成语“爱礼存羊”的出处。

首先要弄懂两个词语:告(gù)朔和饩(xì)羊。

“告(gù)朔”中的“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告朔”是始于东周时期的一种祭祀礼仪:周天子时代,每逢初一,诸侯王要在祖庙里杀一只活羊,然后回到朝廷听政。饩(xì)羊,就是指祭祀用的活羊。

到了子贡的时代,每月初一,鲁君不但不亲临祖庙,而且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羊“虚应故事”、形式主义地应付应付,而有关部门仍然供羊于庙,劳民伤财。所以子贡看不过去了,这岂不是浪费?

所以他就打算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老师就说啦:“端木赐啊,你爱惜那只羊,我却重视那种礼。”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3)

孔老师好迂腐啊!为了已经成为形式的“礼”,不惜劳民伤财。

有一个时期,大多数人就是持你这种观点的,并且进而批判孔子属于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冷酷无情。

我们和孔子毕竟隔着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如果心平气和地去接近那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还原孔子对话的历史现场,就会发现,在这一则中孔老师好无奈啊。

孔老师很清楚古代的“告(gù)朔”之礼如今只剩下了形式,可尽管这只是残存的形式,有总比没有强。后世拍马屁的人颂扬孔子:还是孔老师内在格局大啊,看得如此长远、如此深入!而且政令的施行上,相比子贡同学只看到了“羊”这一物质层面,孔老师看到的却不是羊,而是精神层面的“礼”。

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眼前的可见重要还是更深邃的内涵重要?这永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的时期,大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他并不甘心当一个傀儡,听说孔子开坛讲学,主张“君君臣臣”以及“仁政礼制”,就任命孔子为大司寇(公共安全部长),负责国内治安。孔子终于获得机会,开始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讲求孝道,稳定家庭,安定社会。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指使臣子,臣子事奉君主,各自应该怎样做呢?”孔子回答说:“君指使臣应该符合礼的要求,臣事奉君应该尽忠职守。”

可是现在也没有君臣了,只存在服务者和公民,所有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孔子主张的“君臣之礼”是不是过时了?

现在的社会,早就没有了“君臣”,却也有上司和下属,上下级的相处,依然可以用到孔子原则:

君使臣以“礼”,是对君主或现实中的管理者的约束,使他们不能根据自身的心情决定对下属的态度:心情好就会和颜悦色;心情不好,则会乱发脾气,胡乱指使。

而臣事君以“忠”,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忠诚”。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做事尽心尽职,努力完成上司安排的任务和工作。很多领导认为下属要对自己很忠诚,不能违背自身的意愿,这是不对的。

所以,按照孔子的思想,更健康的方式似乎是:上司尊重、关怀、照顾下属,下属也对上级尽忠、尽责,而绝不要明清时代社会上那套“上级颐指气使,下级做小伏低”。

否则,领导就可以盛气凌人,下级只有唯唯诺诺、拍马谄媚,这都是有损人格、有损尊严的不健康的形式。更有甚者,上级使唤下级如工具,下级服从上级为金钱,很容易彼此丧失信心,难以配合,炒鱿鱼和跳槽齐飞。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jū)》,是《诗经》的第一篇。孔子评价这首诗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淫,是过分的意思。“《关雎》这首诗,表现快乐而不过分,表现忧愁而不伤神。”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过头了、放纵了就要乐极生悲、哀而伤神。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代表了《诗经》重要的审美特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即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关雎》也是一首好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音律到形象再到思想情感,它的优点真是说不尽啊。

我也很爱这首诗!而且孔子也很喜欢这首诗呢!可是孔子评论的角度却跟咱们不太一样:他指点给我们看的,是这首诗中的情感表达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老师,那“死了都要爱”,不也是很美吗?干嘛一定要这么四平八稳才叫美呢?

当然不能否认极致绚烂不是一种美,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冲淡中和也是一种美吧。

快乐,但不是狂欢;悲伤,但绝不伤神到无法自拔。孔子在这里提出的“度”其实是一种自我节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如果仅仅追求“爱要痛痛快快,痛要痛不欲生”,基本上与这种美就无缘了,挺遗憾的。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问社于宰我”,鲁哀公向宰我问社木的问题。社,是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社木是代表社主的大树。宰我,名予,字子我,是孔门“十哲”之一,大约算得上孔老师班里的前十名吧,擅长言语。

关于选择“社木”的问题,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树。”说完之后他继续发挥,说,周代为什么用栗树呢?其用意是:使老百姓战栗。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4)

这是赤裸裸的“诱导”国君施暴啊!孔老师怎么可能不批评他呢!

宰我这个学生嘴皮子利索,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嘴皮子利索,所以就好耍小聪明,气得孔老师骂他烂泥扶不上墙。这次他在鲁哀公面前卖弄小聪明:他的话,前面都是对的,错就错在最后一句,“使民战栗”,这在客观上诱导了君主粗暴对待百姓。

这当然是孔老师不认可的,可很有意思的是孔子事后听说时没有去直接批评宰我这个人,而是就事论理,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用再挽回了,已经过去的事也就不必再追究了。”

“既往不咎”这个成语就出自下面这一则。

等等,这是不是说,周代的确是用栗木,的确是为了“使民战栗”?

似乎孔老师并没有否认这一点。他老人家是真心热爱周文化的,可即使是你衷心热爱的对象,也不能不顾事实地一味去美化对不对?

所以孔子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不要轻易说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不要总是拿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来揭别人的短,也不要因为别人过去的表现而给人定性。自己要接受已成定局的事实,不要逢人抱怨,也不要懊恼自责,人生路只有一条,向前走,莫回头。

遂事不谏:对于别人决定了并且着手做或者已经做完的事,就不要再劝阻了。在事情的谋划阶段,应该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但是当别人已经拍板了最终的决议之后,就不要再多言了。特别是在事情的负面效果出现之后说风凉话、做“事后诸葛亮”,更是不可取的。

既往不咎:对于已经过去的错误,就不必再予追究了。这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宰我的第一次出场就是“坏学生”本色啊。

这段话当然也是老师对宰我的委婉批评,更是帮宰我明确以后说话做事的原则——这样,孔子的话就不仅指向过去,更指向现在和未来,也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本色。

虽然挨批,估计宰我也有“逃过一劫”的感觉吧。

答疑时刻:说出来吧!让我听见你

最后,很想跟大家伙分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好,“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好,都表明:凡事,一定要有底线。我们都希望被尊重、被温柔对待,可前提是我们自己要守住自己的底限。守住了,人才会有分量有尊严感,你活出分量和尊严了,别人才可能尊重你、敬重你、爱你,对不对?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

欢迎读者朋友转发分享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5)

本文作者:王来宁

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任教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自2013年始,面对高一高二学生教授《论语》《孟子》课程。

“《论语》青春版”系列文章,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将古老的论语和互联网时代洋溢的青春对接, 是具有“学生气质”的《论语》解读。

课程大纲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6)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7)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8)

栏目主持人 李山教授

●●●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9)

责编 廖玥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10)

美编 薛宇

投稿信箱taoliguoxuetang@163.com

论语感悟人生经典语录(论语青春版11守得住底线)(1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