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王敦之堂弟,王导之堂兄,便是王羲之父亲王旷,官至太守、内史。王羲之出生于琅琊王氏,其曾祖王览及王览兄长王祥以二十四悌、二十四孝闻名于世。王家真正成名,应始于王览的孙子王敦、王导。钱穆《国史大纲》称,“东晋南渡,最依仗的是王敦王导兄弟。王敦统兵在外,王导执政在内”。西晋“衣冠南渡”,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和文明首次南迁,也是魏晋风韵南移的滥觞。“衣冠”指士大夫、官绅,南渡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汉族士族。从此,中原文明在江南这片广袤的安乐净土、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落地生根。史册上“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足以说明琅琊王氏在历史上的盛名。“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飘逸健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世代传诵的散文名篇,美景逸情哲思,融于纸墨,墨香里散发着对人生的冷静思考,对生命不居、人生苦短的慨叹,对生命价值的执著向往。临沂最富文化气息的砚池老街,葱茏法桐,遮盖了

两地深情 千古墨香

作者/李玲

朗诵/李慧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1)

历史上,不知道有哪个人,能一生经两地哺育、在两地成长,于相隔千里的南方与北方,都留下足迹、留下故居,被两个城市铭记、两地百姓景仰;不知道有哪幅书法作品,能让一代明君爱不释手、如痴如醉,为独享其美而葬于帝陵,绵续久存;越过千年,承载书法光华的美文,还能被当今流行音乐艺海撷英,谱成仙曲,让时尚的爱乐之人痴迷心动。

没有谁,唯有书圣王羲之,唯有书法极品《兰亭序》。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是飘逸健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世代传诵的散文名篇,美景逸情哲思,融于纸墨,墨香里散发着对人生的冷静思考,对生命不居、人生苦短的慨叹,对生命价值的执著向往。

临沂最富文化气息的砚池老街,葱茏法桐,遮盖了湛蓝的天空。街北青砖青瓦、华盖如云的古典院落,便是临沂“羲之故居”所在。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2)

秋风习习,暖阳溶溶,踏着秋日幽静的青石路,我的目光在弥漫着淡墨书香的空中游走。我真心想看看,王羲之洗笔刷砚使“池水尽墨”的洗砚池,父“鹅”子“池”、珠联璧合写就的父子碑,慧日斜照的普照寺,长达1261字、浸润着柳公墨迹的集柳碑,王右军祠,大雄宝殿,晒书台,流觞亭,孝桥。

王羲之出生于琅琊王氏,其曾祖王览及王览兄长王祥以二十四悌、二十四孝闻名于世。王家真正成名,应始于王览的孙子王敦、王导。钱穆《国史大纲》称,“东晋南渡,最依仗的是王敦王导兄弟。王敦统兵在外,王导执政在内”。西晋“衣冠南渡”,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和文明首次南迁,也是魏晋风韵南移的滥觞。“衣冠”指士大夫、官绅,南渡的多是中原地区的汉族士族。从此,中原文明在江南这片广袤的安乐净土、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落地生根。史册上“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足以说明琅琊王氏在历史上的盛名。

王敦之堂弟,王导之堂兄,便是王羲之父亲王旷,官至太守、内史。

晋永嘉年间,在衣冠南渡的洪流中,王氏举家南迁建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对朝代兴替的感叹,即由此而生。乌衣巷成就了王谢风流,王氏成了乌衣巷里最大的门阀士族,王羲之也成为“乌衣诸郎”中的清流才俊。

王导作为三朝元老,其家族子孙大多可平流进取。而“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羲之虽少有美誉,朝廷公卿都爱其才华,但对朝廷的热情频召表现冷淡。其内心狂直,尽显魏晋风骨。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3)

王羲之之志在于闲山静水,吟诗作赋,清谈饮酒,是他精神追求。后来王羲之出仕,最终因和王述生隙,托病辞官,迁居于绍兴金庭。誓墓辞官,留下他决绝的背影;此时谢安还未“东山再起”,有志同道合者伴其左右,心生快意,便忘情于山水了。

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三月三,少长雅集于会稽兰亭。政治家谢安,文学家孙绰、李充,玄学家许洵、支遁,除了大咖,就是子侄辈里如王献之之流的有为少年。秀山脚下,清水岸边,三五成群,水边嬉戏,以期祓除不祥,轻吟浅酌,何其快畅!在江左如诗如画的名山佳水间,书圣王羲之逸兴勃发,挥动鼠须笔,在蚕茧纸铺就的横幅上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江左清真第一”是对《兰亭集序》的美誉,其纯真质朴之风,既体现了老庄哲学的简淡玄远,又表现儒家中庸之道的恬淡平和。“流觞曲水”之情状,足以表现欢娱之情,率真之态,灵动笔墨,尽显无穷无尽的意趣。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纵情恣意,追求个性释放,追求清新秀逸的气质,是清谈家们共同的意志。欢畅之余,俯仰之间,平生出人生苦短、“终期于尽”的悲凉,对生命的悲喜态度,表现其超越生死的洒脱。

“正心正笔正天下”,“正”是他人生的招牌。唐太宗李世民爱之深切,称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他的一生所为也称得上尽善尽美了。

王羲之幼年生活在蒙山沂水间,蒙山的巍峨敦厚,沂水的清澈开阔,培育了他的真性情,祖辈的仁义孝悌的精神品质,又从基因里传递给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乱世之秋,是有识之士最痛苦的时代,同时也是思想活跃、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遭遇新思想觉醒和南北文化的大融合,王羲之自由放旷、率真洒脱的本性得以彰显。

王羲之的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可谓峭拔脱俗,他是东晋政坛上勤谨务实、体察民情的良吏。会稽遭遇旱灾,他开仓赈灾;百姓赋役繁重,他上书谏言,为民请命。辞官归隐,虽源于和王述失和,但也是王羲之真性情的历史必然。两年后,兰亭雅集,留下墨香,留下他思想的千古芬芳。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4)

临沂王羲之故居正门有一副对联,“西晋砚池东晋兰亭皆书圣遗迹,北国普照南国戒珠尽右军故里”,总括了他与两地的渊源。1989年,临沂市政府开始修建王羲之故居,后数次整修扩建,自2003年起举办了十八届临沂书圣艺术节,以表达后人对书圣的无限敬仰之情。

琅琊王氏南迁时,舍宅为佛寺,即“普照禅寺”。佛寺虽历经兴废,而大雄宝殿西山壁上夕辉映照之景仍在,朦胧暮霭,幽幽华晕,笼罩着古城,“普照夕阳”这诗意晚景,竟成为沂州古城一帧美丽图画。

北有普照禅寺,南有戒珠讲寺,千里之外的绍兴是王羲之第二故乡。从时间节点上看,他初识会稽应该是329年任会稽王友时。谁知他一见便钟情于这青山绿水,有了终于此的心思;351年任右军将军、会稽太守,就再没离开。

书圣故里,原名金庭观,不是羲之祖宅,是他的别业。王羲之归隐金庭,卒后葬于观后瀑布山下。绍兴这座兼具自然之美和历史文脉的江南名城,既有会稽山兰亭,又有蕺山街书圣故里。兰亭景区里有兰亭碑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兰亭书法博物馆;在书圣故里,每年三月三定期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而一到清明节,国内外书法家慕名而来,到金庭王羲之墓前扫墓。街巷里还有蕺山书院、题扇桥、文笔塔等与羲之相关的景点。

清秀的山,温碧的水,明君贤帝,文人雅士,浓得如六月连绵的梅雨的江南风情,使绍兴这块风水宝地愈显其文化的深厚,涵育了书圣朗月清风般的情怀。

洗砚池旁王羲之悬笔习字,会稽兰亭处成为书法大家。北方的家宅捐给普照寺,南方的别业捐给了戒珠寺。临沂,绍兴,都留有“墨池”遗迹,留下“鹅池”佳话。

我常想,北方与南方,到底哪里是你的故乡?你乘着北温带浩荡的风,走向亚热带连绵的雨,这风里有故土的牵挂,这雨里有多情的风韵,风里雨里都有你清泠的身影,何须问你来自何方,又魂归何处!

越王勾践曾在会稽山上遍植幽兰,临沂人曾在羲之老家的孝河里栽种白莲,兰的清幽,莲的高洁,像极了书圣高雅的气韵风度。两地的山水、人文,哺育了书圣精神,成就了《兰亭集序》。他的书法成就和思想艺术的光辉,照耀着江南江北,照耀着华夏大地。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这好似是从我心底流出的对书圣的悠悠深情。回荡在茂林修竹间的欢声笑语,是先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真性情的尽情舒展。

走出故居,我脉脉回望,那亭台楼阁长廊石碑,在历史的烟雨中更显古朴和厚重。

琅琊郡孝河白莲莲系两地深情,会稽山兰亭若兰兰润千古墨香。这是我写给书圣的真心告白。

(插图摄影:倪彬)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5)

【作者简介】李玲(女),山东临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朗诵艺术协会会员。从教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坚信“淡淡的日子,收集起来,就是浓浓的岁月”。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6)

【朗诵者简介】李慧(女),播名嘉禾,主任播音员,从事播音主持编导工作20余年,专业纯熟精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现任临沂有线电视台高管,高校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坚守“学会倾听,秉持操守,忠于良知,择善而从”。

情感散文朗诵邂逅(散文两地深情)(7)

壹点号真言贞语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