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林长制”让家园更美一走到大蜀山北入口,便能看到醒目的林长制公示牌,上面清楚地标明了项目点的基本概况、林长职责和项目的保护发展目标,并向社会公布了林长名单及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据了解,合肥市在重点区域显著位置共设置公示牌781个,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两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度、实举措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青山欢颜,秀水欢唱,一幅幅亮丽的生态美景将永驻安徽,天蓝、地绿、水清、空气甜的生态环境将成为安徽人民的永恒财富,代代相传,永盛永昌。2.5万名林长守护青山 林长制保障“林长治”四月的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植被生长茂密,一片绿意盎然。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美安徽,“皖”如仙境。行走在春意盎然的江淮之滨,大好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铺展一幅幅旖旎长卷。

2016年4月,视察安徽时强调,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1)

天蓝气清风光好

两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度、实举措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青山欢颜,秀水欢唱,一幅幅亮丽的生态美景将永驻安徽,天蓝、地绿、水清、空气甜的生态环境将成为安徽人民的永恒财富,代代相传,永盛永昌。

2.5万名林长守护青山 林长制保障“林长治”

四月的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植被生长茂密,一片绿意盎然。

一走到大蜀山北入口,便能看到醒目的林长制公示牌,上面清楚地标明了项目点的基本概况、林长职责和项目的保护发展目标,并向社会公布了林长名单及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据了解,合肥市在重点区域显著位置共设置公示牌781个,并聘请社会监督员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2)

“林长制”让家园更美

去年,林长制在合肥市先行试点。在推行林长制过程中,合肥突出“建、管、防”并举,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通过林长制的建立,合肥市造林面积大幅增加,全年完成植树造林3.45万亩,城市绿化1534万平方米,新建森林示范长廊65公里,完成森林抚育20万亩。

2017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今年,“林长制”将在全省推开,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为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提供制度保障。到2021年,全面完成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稳定增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在合安高速安庆出口东侧有片100多亩的山场,去年下半年种上了蜀桧、桂花等树木,绿意盎然。“山上种上了树,山下新修了路,村口有了休闲广场,生态环境美了,站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风景。”说起林长制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当地村民苏言明满脸笑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共设立各级林长25474名,其中省市县总林长457名,市级林长193名,县级林长1440名,乡级林长5855名,村级林长17529名。

各级河长巡河25万人次 河长制做好“水文章”

暮春时节,皖南地区芳菲烂漫,水清河畅。

在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汪村,绕村而过的众川河十分清亮,沿河散布着古色古香的徽派古民居,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画卷。“以前到了这个季节,河里是干枯的,而且垃圾到处都是,别说洗菜了,就是灌田都没得水。”村民谢国英说:“河道整治以后,水变清了、河变宽了,大家洗菜都方便了。”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3)

山清水秀景如画

徽州区境内主要河流为丰乐河,发源于黄山兴岭,其中7公里以上的支流13条。河长制工作启动以来,徽州区建立了区、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立区级河长5人,乡(镇)级河长74人,村级河长100人,设立河长公示牌46块,实现了全区河道全覆盖。众川河的变化是我省推行“河长制”成果的一个剪影。

去年以来,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全面推行河长制取得良好开局。目前,省市县乡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部出台,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到村,配套制度基本建立。设立村级以上河长5.27万名,形成覆盖全省江河湖泊的治水网络。各级河长巡河达25万人次,竖立河长公示牌50653块,签订重点敏感水域跨界联防联控协议25份;省级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和巢湖“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付诸实施,市县两级重点河湖实施方案基本完成。

河长制推进有声有色,也提升了民间治水的信心和决心。“民间河长”“五老河长”“河湖警长”“企业河长”“青年河长”纷纷涌现,城管热线“随手拍”、有奖举报、漫画动漫、村规民约形式丰富,全民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氛围日益高涨。

绿色理念 助推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 做成大产业

在滁州市凤阳县刘府镇,有一座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旧塑料回收再利用及汽车塑配件制造、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处置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于此。

“我们这就是把报废汽车‘吃干榨尽’,能利用的利用,不能利用的做无害化处理。”凤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产业园通过规模化的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和生产过程全程监控,打造汽车回用件和可再制造零部件交易平台,实现报废汽车拆解与再制造的有效链接。

循环经济大有可为。目前,该产业园已规范引导了近两百家报废汽车回收经营户进入园区经营,引进洪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等近20家规模较大的企业。

近年来,安徽省把节能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去年我省出台的“十三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中提出,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6%,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202万吨标准煤以内。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78.5万吨、8.3万吨、40.3万吨、60.6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9.9%、14.3%、16%、16%。全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10%以上。

去年全省造林148.44万亩 “绿色颜值”不断提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12日,蚌埠市84个义务植树示范点上,掀起“植绿”热潮。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干劲十足,三五人自由搭组,分工合作,有的挥锹铲土、有的扶树填土、有的提水浇灌,配合默契。放眼望去,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4)

植树造林 利在千秋

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80.47万亩,占2018年度计划任务60万亩的134.12%,全省16市均已超额完成2018年度人工造林任务。

年年植树,树在哪里?据介绍,近年来,我省植树造林成活率和保持率不断提高,基本可以实现“种十棵活九棵”。但每年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也在消耗森林。去年我省共使用森林采伐限额242万立方米,占国务院批准的年采伐限额826万立方米不到三成。实际上,我省平均每年对森林的消耗大约在800万立方米。因此我省每年制定造林目标,就是要在合理利用的同时,保持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统计,2017年,全省共完成造林148.44万亩,共有4190.2万人次履行植树义务,完成植树1.18亿株(含折算株数),并创纪录地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62.09万亩。

此外,我省积极推进“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引导公众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方式,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的方法与途径。

PM10年均浓度总体下降 “蓝天保卫战”持续进行

今年春节,蚌埠市安宁祥和,往日里鞭炮燃放带来的乌烟瘴气已经不见踪影。没有了鞭炮声的喧扰,很多人在正月初一舒舒服服地睡到了自然醒。这得益于《蚌埠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的出台实施。

随着空气质量被更多人关注,禁燃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蚌埠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市区中环线以内为禁放区,任何时段均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5)

共享单车 绿色出行

去年我省“环保成绩单” 收获了累累硕果,点亮了民生幸福。去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浓度为8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1.1%,圆满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确定的目标任务。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省全面实施“大气十条”和2017年蓝天行动计划,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81.38万辆,实施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升级。水污染防治方面,我省全面实施“水十条”,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共建成投运137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26.74万吨。

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经过治理,全省217个黑臭水体已有137个达到“不黑不臭”的目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63.1%,合肥市4个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县级及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16个市均已建成备用水源。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排查发现的29个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去年9月,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为87.36%,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质量好于2016年,环境绿化、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噪声防治、光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防治满意率超过八成。

去年湿地保护率达37.3% 水鸟成群景象重现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安徽现有湿地总面积约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为全国湿地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对维护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和淮河流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6)

优美湿地 候鸟家园

建立湿地公园是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将建立湿地公园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2017年我省新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4处,湿地保护率达37.3%,湿地保护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通过渔民上岸、植被修复、退耕还湿、水系贯通、驳岸治理、农作物受损补偿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湿地生态质量下降趋势,促进了湿地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

在蚌埠市淮上区西北部,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三河交汇,经淝入淮,是淮河流域保存较好的一块平原沼泽型草本湿地。这里地接南北、物聚八方,近万亩芦苇保持着原始风貌,是众多鸟类繁衍的栖息地和迁徙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实施“封湿保育”。修建道路隔离墩,开挖防护沟,栽植隔离林带,疏浚河道,退耕还湿,退渔还湿……随着各项保护修复措施的落实,动植物群落日趋完整,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日益显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水草繁茂、碧水蓝天的湿地景观得以重现。

见习记者 徐越蔷/文 高斌 黄洋洋 朱江/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