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古代地图(古罗马地图中的丝绸之路)
罗马的古代地图(古罗马地图中的丝绸之路)《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古希腊语Περίπλους τῆς Ἐρυθρᾶς Θαλάσσης,拉丁语Periplus Maris Erythraei,Periplus of Erythraean Sea)是一部用通用希腊语写作的罗马帝国初期的航海贸易手册和图集,主要描述从埃及出发经红海、阿拉伯海到达印度航线沿途的港口、导航点、航线、航程、沿途的商贸活动以及沿途各地物产和风土人情。古希腊语中Ἐρυθρᾶς Θαλάσσης意为“红海”,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范围包括从红海亚丁湾、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今非洲东北部)、繁荣阿拉伯(Arabia Felix,今阿拉伯半岛西南和南部)到今天的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公元1世纪《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所见海上丝路公元97年,汉朝使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使团先经沙漠绿洲丝路往西域行进,经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今帕米
公元1世纪开始,罗马人通过南征北战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辽阔帝国。为了有效治理国家,罗马人在波斯帝国和希腊帝国的基础上,将罗马大道从大西洋沿岸的不列颠行省修到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行省和两河地区,并沿途设置驿站,构筑起了由首都罗马为中心、由29条大型公路为主干、连接帝国113个行省的372条大道,推动了陆上丝路西段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希腊人和迦太基人的基础上,罗马人进一步开拓远洋航线,在印度洋沿线建立补给点,开辟自地中海、经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东南亚和中国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的海上香料和丝绸贸易日益繁荣。
在古希腊世界地图的基础上,注重实践的罗马人融合善于思辨的希腊人的地理和地图遗产,绘制陆海丝路地图——“行程图”和“周航图”。“行程录”(拉丁语Itinerarium)和“周航录”(古希腊语περίπλους,拉丁语Periplus)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陆上交通驿站和海上航线地理图籍,前者主要记述陆上城镇、驿站与交通里程,后者主要记述海上港口、补给点、导航点、航线里程与沿线商贸物产和风土人情。以3世纪《安东尼行程录》、4世纪《罗马帝国驿路图》和1世纪《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2世纪《黑海周航录》为代表的两部“行程录”和两部“周游录”分别是罗马帝国时期最重要的陆上和海上交通地理图籍,也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陆上和海上丝路地理图籍。
罗马帝国的丝路情结与航路开辟
从海陆交通格局来看,罗马帝国在幼发拉底河一带和安息帝国相互对峙,陆上丝路受制于安息帝国。为了垄断丝路贸易,安息阻止汉与罗马建立直接官方和经济联系。《后汉书·西域传》对此记载道:“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綵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公元97年,汉朝使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使团先经沙漠绿洲丝路往西域行进,经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再经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今乌兹别克河中地区)至安息(即今伊朗波斯帕提亚王国)都城和椟城(今伊朗北部库米思Qumis,《汉书》作番兜,希腊语作Hekatompylos,意为百门之城),后经阿蛮、斯宾、于罗等地,抵达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安息船夫却用危言阻止甘英一行。《后汉书·西域传·安息传》记载道:“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今波斯湾)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事实上,从波斯湾水陆两路都能方便到罗马帝国东部叙利亚行省,然后再到罗马都城,但甘英听信安息人的危言未能完成出使大秦的使命。安息人所谓“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指的应该就是古希腊神话中人首鸟身、以天籁歌声魅惑水手触礁沉默的海妖塞壬。
根据2世纪托勒密《地理志》引用马林努斯(Marinus)《地理学概论》记载,一名叫梅斯·提提阿努斯(Maes Titianus)的蒙奇兜讷(即马其顿商人)先从幼发拉底河到中亚石塔(Lithinos Prygos),又从石塔到赛里斯国(Seres)的赛拉(Sera)城(东汉首都洛阳),记述了石塔至赛拉城陆上丝绸之路——“塞拉之路”。这与《后汉书》所载蒙奇兜勒使臣于公元100年11月到洛阳并受到东汉政府接待和赐予“金印紫绶”的时间和史实相一致。
为了绕开安息阻隔,罗马人积极开辟海路。公元1世纪中期,罗马人掌握了印度洋季风航行知识,从地中海出发经红海、波斯湾到印度的印度洋航线日渐繁荣。《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托勒密《地理志》中记载了从汉都洛阳到交趾郡(今越南)海港喀底格拉,再从喀底格拉航行到印度洋的丝路贸易路线。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即《汉书》中的安敦王)派出的使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由越南最终到达东汉都城洛阳,向汉桓帝进献象牙、犀角、玳瑁,开启了汉朝与罗马东西方两大帝国官方直接交往的新纪元。
公元1世纪《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所见海上丝路
《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古希腊语Περίπλους τῆς Ἐρυθρᾶς Θαλάσσης,拉丁语Periplus Maris Erythraei,Periplus of Erythraean Sea)是一部用通用希腊语写作的罗马帝国初期的航海贸易手册和图集,主要描述从埃及出发经红海、阿拉伯海到达印度航线沿途的港口、导航点、航线、航程、沿途的商贸活动以及沿途各地物产和风土人情。古希腊语中Ἐρυθρᾶς Θαλάσσης意为“红海”,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范围包括从红海亚丁湾、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今非洲东北部)、繁荣阿拉伯(Arabia Felix,今阿拉伯半岛西南和南部)到今天的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
1597年奥特柳斯《寰宇大观》之《厄立特里亚海即红海周航图》
《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成书时间为公元1世纪中期(大约公元40~70年),由罗马帝国治下埃及的希腊商人依据亲历见闻所著。该书记述了从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地中海世界与印度、中国之间的海上商贸网络,堪称罗马帝国时期的印度洋航海贸易百科全书。
《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地名、物产和路线复原图
流传至今的《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中没有地图,比利时文艺复兴时期地图学家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1527-1598)1579年拉丁文版《寰宇大观》(Theatrum Orbis Terrarum)中收录有根据文献编绘的《厄立特里亚海即红海周航图》(ERYTHRAEI SIVE RVBRI MARIS PERIPLVS)一幅。该图描绘从红海经繁荣阿拉伯、非洲角、亚丁湾至波斯湾到印度次大陆东西两岸间的航线、重要港口、岛屿,最右边中亚和中南半岛地区用大段文字注记叙述奥特柳斯认为是罗马帝国1世纪将领阿里安(Arrianus)撰著《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的观点。图中用不同颜色区分红海沿岸、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和印度次大陆海岸线和港口。
《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等罗马文献记述的罗马通往印度的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从安条克到帕尔米拉,沿陆路或河流航线穿过两河流域,进入波斯湾后沿海岸线到印度,安息即帕提亚和罗马争夺两河流域与波斯湾的控制权,时战时和,影响商路的安全与稳定。二是从东地中海沿岸到佩特拉,南下阿拉伯半岛南部,再经印度洋前往印度等地,阿拉伯半岛是陆路的枢纽地段和东方香料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线由多方势力割据控制,沿途关卡林立,常因局势变动受阻。三是从尼罗河经沙漠到达埃及港口,出红海、过印度洋直达印度,以海路为主的埃及—红海—印度洋—印度的商路,进入海路之前的陆上商路与航线上的重要港口都处于罗马帝国的掌控之下,全程较为安全,成为罗马帝国与东方贸易的主要路线。《厄立特里亚周航录》还记载了秦尼城即汉都洛阳城丝织品陆路运至印度西部港口,再经海运至罗马丝路贸易。
从公元1世纪开始,汉和罗马两大帝国在印度洋相遇,双方分段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印度洋实现了对接。《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汉朝海上丝路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斯里兰卡。恰好与《厄立特里亚海周航录》中所绘注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衔接,共同构成了东西方之间完整的海上丝路。
海上丝路全线贯通后,罗马人通过远洋贸易获取的中国丝绸在罗马城价格昂贵,导致罗马帝国黄金外流,罗马元老院曾因下令禁止贵族妇女穿着轻薄如纱的丝绸衣物,但从古罗马庞贝古城壁画中花神芙洛拉(Flora)和酒神巴库斯侍女迈娜德(Maenad)的丝绸服饰来看,丝绸衣物是古罗马贵族渴求追慕的风尚。公元1至2世纪,罗马、安息、贵霜和汉朝等四大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建立起直接联系,推动海陆丝绸之路走向繁荣。
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藏1世纪庞贝古城壁画身穿丝绸衣物的花神佛洛拉
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藏1世纪庞贝古城壁画身穿丝绸的酒神侍女迈娜德
5世纪“罗马帝国驿路图”中的海陆丝路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测绘水陆交通并撰绘行程图录是治理帝国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从公元前1世纪的凯撒主政时期,罗马人就试图绘制帝国全境交通图。凯撒养子屋大维继位成为奥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后,指派自己的女婿罗马将军、地理学家阿格里帕(Marcus Vipsanius Agrippa)负责绘制帝国交通驿站图,测绘完成后又经过不断完善在公元5世纪时定型,成为罗马帝国官方驿路范本。现存古罗马时期的行程录和行程图主要有《安东尼行程录》(Antonine itinerary)《波尔多行程录》(Bordeaux itinerary)以及《波廷加地图》(Tabula Peutingeriana)。
古罗马行程录的编绘受到了希腊裔帕提亚人查拉克斯的伊西多尔(Isidore of Charax)《帕提亚驿程志》(古希腊语Ἰσίδωρος ὁ Χαρακηνός,Stathmoi Parthikoi)的影响。伊西多尔是奥古斯都同时代人,其家乡在安息帝国时期两河下游波斯湾沿岸的沙哈克斯城。伊西多尔公元前26年之后编著了古希腊语的《帕提亚驿程志》,该书记载了安息帝国从地中海东岸主要城市安条克城直到印度之间的陆上交通驿站,是研究当时安息帝国国内交通和早期丝路的重要文献。公元元年前后《帕提亚驿程志》传入奥古斯都治下的罗马帝国,成为罗马帝国的东方学启蒙资料和安息地理情报,并影响了罗马行程录的编绘。
维也纳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有一幅罗马帝国驿路图——《波廷加地图》,该图全长675厘米,宽34厘米,绘制于多张拼接而成羊皮长卷上,是现在所知唯一传世的罗马帝国交通驿路图。现存之图中,公元328年建成的君士坦丁堡城、402年起西罗马帝国都城的拉文纳(Ravenna)都得到了突出表现,而公元5世纪中叶被毁的莱茵河西岸的下日耳曼(Germania Inferior)诸城在图上依然存在,表明该图的表现年代为公元5世纪初期。13世纪,一个基督教僧侣在德国考尔马尔(Colmar)根据5世纪传本制作了现存的羊皮卷图。14世纪维也纳学者凯尔特斯(Conrad Celtes,1459-1508)在德国沃尔姆斯(Worms)的一家图书馆中发现了此图,并于1507年将其交给德国人文主义学者和古董学家波廷加(Conrad Peutinger,1465-1547)出版,此后该图长期被波廷加家族收藏,所以被命名为“波廷加地图”。
1598年,该图由地图出版商莫莱图斯(Johannes Moretus)和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在安特卫普出版,而原图仍由波廷加家族收藏。1714年,波廷加家族重现发现并出售了该图,几经周转最终于1753年被奥地利欧仁王子收购并入藏奥地利维也纳哈布斯堡王室霍夫堡宫廷图书馆,并一直保存至今。入藏霍夫堡宫廷图书馆后,该图被多次复制出版,1887年德国学者米勒(Konrad Miller)对该图缺失的最西段进行了重建,使得今人能够了解该图的全貌。2007年,见证了两千多年前罗马帝国交通状况和欧洲地图发展史的《波廷加地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就了一段穿越时空的传奇。
《波廷加地图》的大致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涵盖欧洲大部、亚洲西中南部、非洲北部地区,西起大西洋和不列颠群岛,东至中国东部的太平洋,南至北非和印度洋,北到斯基泰人居住的欧亚草原,用拉丁语绘注三大洲重要山脉、河流、湖泊、森林、海洋、岛屿以及555个城镇和3500多个地名,以红色线条突出描绘主要交通道路里程。图中所绘海洋西起大西洋、东至印度洋、太平洋,环绕整个大陆,表明海洋是构成罗马人所知世界的重要部分,也是连接不同大陆的重要通道,以地中海、黑海为中心的现实海洋世界和海上航线在地图中得到了清晰表现,沿途重要的港口城市、岛屿也以形象符号描绘,塔普拉班岛(Taprobana,即今斯里兰卡)被夸大表明其在海上丝路上的重要性。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藏《波廷加地图》中的地中海和亚平宁半岛航线
《波廷加地图》中地中海和黑海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航道
《波廷加地图》中红海、波斯湾至印度和中国印度洋航线
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卷轴图式与地理知识等因素,图中海岸线轮廓扭曲变形较为严重,对于东南亚尤其是中国东部海岸线的表现多出于传闻和想象。图上的中国部分只标注“Sera Maior”即“大塞拉”,却并未绘注其他有效地理信息,表明当时罗马人实际地理知识边界只到印度洋沿线的东南亚地区。
《波廷加地图》将事实上并不属于罗马帝国、而是属于安息帝国和贵霜帝国的西亚大部、中亚大部和南亚北部地区绘入图中,标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以来的行省、城市历史地名,绘注希腊化时代以来的东方驿站名称和商路驿道,反映了奥古斯都以来的罗马皇帝继承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以来的世界观念和知识遗产,将古罗马时代的西方地理和古希腊时代的东方历史地理融为一图的政治取向,使该图呈现出时空交错的场景。
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辽阔帝国,在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完善了陆上官方道路驿站体系,并开辟了以地中海为中心,从大西洋经红海、波斯湾至印度洋的航线,打通了陆海丝路西段,与中国从东方开辟的丝路东段实现了对接,并在疆域开拓、海洋探险和商贸实践中撰绘了大量陆海丝路图籍。
古希腊地图多以世界地图的形式来展示三大洲轮廓和东西方交通大势,多是学者个人编绘,对于具体路线的表现不够清晰。而古罗马帝国行程图和周航图多是出于疆域政区治理、道路测绘、行军打仗和经商贸易,多由国家组织编绘,体现了罗马人长于实践、工程和实用的民族性。总体来看,古罗帝帝国时期编绘的丝路图籍见证了古罗马人探索东方、开辟航路、开张远洋贸易的壮举,是研究古典时期丝绸之路西段历史地理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实现以图明史、以图证史、以图补史,推动海陆丝绸之路景观的再现,是重要的丝路文化遗产。(文图/席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