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齐国历史上,齐景公是一位名声不大好的国君,但他与晏婴的君臣搭配,则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成功的黄金配对,他对晏婴推荐的人才非常重视,马上召见田穰苴,一番长谈,"大说(悦)之",马上任命田穰苴统帅三军,出兵抵抗晋、燕侵略军。就是在这样亟需人才的背景下,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晏婴言简意赅,用八个字概括了他对田穰苴的评价:"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田穰苴是幸运的,他在找工作的时候,齐国的传奇人物晏婴还在位,晏婴称得上中国历史中,出类拔萃的一位宰相,作为一国政府首脑,他对自己管辖下的人才情况了如指掌。焦头烂额的齐景公当时齐景公在位,西面强大的晋国入侵,与齐军战于东阿、甄诚一带,北面的燕军南侵,在黄河(古黄河)南岸的沧州德州一带与齐军作战,两线作战的齐国军队吃不消了,节节败退,军事前景一片黯淡。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1)

魏文侯任用吴起之前,问亲信李克,吴起是个什么人时,李克评价吴起的军事能力,原话是这样说的:"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李克拿着田穰苴打比方,来解释吴起的军事才干,说明田穰苴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杰出军事家的代名词。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2)

这个司马穰苴,其实原名就是姓田,名穰苴,之所以叫司马穰苴,是因为他担任过大司马职务。田穰苴只是把姓改了,而杜甫因为在工部当了个芝麻绿豆官,名都改没了,叫杜工部。

田穰苴虽然军事才干出色,他却不像吴起那样,到处跑官要官,所以他在被重用之前,并不怎么出名。

大多数中国历史上杰出人才的出现,总要经过一些已出头的带头大哥、杰出人才来推荐或提拔,而历史上有资格赏识使用人才的上位人物中,够得上出色的实在并不多,所以历史上烂到泥地里去的人才,如果没有这些大佬赏识,杰出人才基本也就烂到泥地里去了,所以,要千万倍才能挣出头的人才,韩愈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才那么振聋发聩,成为千古名言。

田穰苴是幸运的,他在找工作的时候,齐国的传奇人物晏婴还在位,晏婴称得上中国历史中,出类拔萃的一位宰相,作为一国政府首脑,他对自己管辖下的人才情况了如指掌。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3)

焦头烂额的齐景公

当时齐景公在位,西面强大的晋国入侵,与齐军战于东阿、甄诚一带,北面的燕军南侵,在黄河(古黄河)南岸的沧州德州一带与齐军作战,两线作战的齐国军队吃不消了,节节败退,军事前景一片黯淡。

就是在这样亟需人才的背景下,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晏婴言简意赅,用八个字概括了他对田穰苴的评价:"文能附众,武能威敌。"

齐国历史上,齐景公是一位名声不大好的国君,但他与晏婴的君臣搭配,则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成功的黄金配对,他对晏婴推荐的人才非常重视,马上召见田穰苴,一番长谈,"大说(悦)之",马上任命田穰苴统帅三军,出兵抵抗晋、燕侵略军。

田穰苴提出了这么一个请求:我就是个平头百姓,您一下子把我提拔起来,越过那么多大小官员,大家心中肯定有看法,无论是号令士兵还是取信百姓,都不够分量,希望您能安排一个您一向信任的政府高级官员,来担任监军职务,这样事情就好办了。

战争不是儿戏,那是生死屠场,战场形势,瞬息千变,它要求主帅根据形势,随时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发布最正确的命令。这个请求很古怪,非常不合情理,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来自不懂军事,却又权力大过主帅的人的掣肘。

中国历史上,将明兵勇,但因为监军的愚蠢,功亏一篑的例子比比皆是,监军发挥作用使得战争取胜的例子,比大熊猫还稀罕。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4)

田穰苴是个大军事家,这样简单的问题,他不会想不到,居然还主动要人来掣肘自己,还是要一个上不了台面,几千年谁干谁臭的监军来掣肘,所以他的目的,一定不会是说说那样的冠冕堂皇。

在当时,齐景公没有多想,田穰苴的话说得正正当当,齐景公一口应承下来,安排他宠信的大臣庄贾去当监军,田穰苴当即与庄贾约定明天中午日正中时,在部队大门口相会。

当监军是件很荣耀的事,战争打胜了,立大功受大赏,光宗耀祖;战争打败了,责任也是将军的,与监军无关。所以庄贾很高兴地答应下来。

不只他很高兴,他的亲戚朋友也为他高兴,说他凭空拾得这个大金元宝,第二天上午都去给他送行,一杯杯碰酒,祝贺词儿一堆堆送上,庄贾则来者不拒。他可能没有忘记日中会面的约定,但他绝对没拿这个约定当成大事。

此时军营之中一片整肃,田穰苴早早赶到后只做了一件事,立起木杆维为表,看太阳的移动,放好水漏为计,计算中午时分的到来。

三军整肃,将士们持戈列队,惊奇地看着这位他们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主帅。主帅军纪严整,面无表情,将士们心存疑惑,列队沉默。

太阳就这么一点点升上中天,立下的木杆从长影缩至最短,又一点点开始拉长,水漏滴水,也表示正午已过。

沉默的主帅发话了,他的第二个军令很奇怪,让人把木杆推到,水漏倒掉,然后,登上点将台,一条条发布军令,申明约束。

一身酒气的庄贾赶到时,田穰苴的讲话已经结束了,就在大军注视下,田穰苴问庄贾:为什么迟到?庄贾一抖擞,估计酒醒了些,他向田穰苴承认了错误,解释说:同事和亲戚们都来送行,所以多留了一会儿。田穰苴说了下面一段话"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转头问部队执法官"不按规定时刻到位,军法如何论处?"执法官回答"当斩。"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5)

田穰苴要杀庄贾的这番大道理,与田穰苴要求庄贾来临监军时的大道理一样,都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问题只在于,如果他不说这两番大道理,庄贾不来当监军,或者他不理会庄贾,按说对三军出征都不会产生影响。

如果田穰苴是齐国领兵已久的名将,上述道理绝对成立。

问题是,田穰苴从未领过兵,他是从无名的军事理论家一跃而成为三军统帅的,他吃几碗干饭,是个干嘛的,战士们、副将们谁也不知道,大家如何服从他?他的每一条军令,如何才能得到完整执行?大家不知道他是干嘛的,总该知道君王是干嘛的吧,总该知道君王身边,最受宠信的人是个什么身份吧。

如果他的第一刀砍下去的是,这么个最受君王宠信的人的脑袋,那么他的刀,就有资格砍下君王之外任何一个人的脑袋。你可以不知道这位大将军吃几碗干饭,但你一定要知道他有资格要你的脑袋。

那么,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听话。

这其实就是古往今来,对部队的第一要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其实庄贾的命运,从田穰苴答应为将出征时就注定了,当然可以不是庄贾这个具体人,可以是国王高度信任,或喜欢的任何一个人,要点只在于这个被杀的人,他是被国王高度信任或喜欢的,一定是被一般人所熟知的,杀这样的人,才具备立威的条件。

比如兵圣孙武首先杀的,就是吴王的两个宠姬,庄贾和宠姬很不幸,成为这两位军事家起步的垫脚石,当然他(她)们又很幸运,跟着两位军事家名传千古,虽然他们肯定不喜欢这样的名传千古。

当齐景公派出求饶赦免的使者快马加鞭,气喘吁吁赶到军营的时候,庄贾的脑袋早已与脖子分离,成为一件最直观的纪律条文,让"三军之士皆振栗"。

派人向齐景公求救,是庄贾临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其实田穰苴可以阻拦,他没阻拦,等着的就是这个君王使者。田穰苴首先让部队听到自己的声音"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又问部队执法官"在军营中飙车该怎么处理?"

得到的答复仍然是:"当斩。"

在此时,已经不会有任何人,会怀疑田穰苴砍君王使者的胆量。那个使者面对庄贾的脑袋,更没有任何怀疑,求饶,成为他唯一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这次田穰苴倒没砍使者的脑袋,只砍了驾驶员的脑袋及马车上的立杆。这显示出田穰苴不只是位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手腕老到的政治家。

正如后世整理他的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展现的不仅仅是战略战术,还包括治国治军方略。

田穰苴用过庄贾的脑袋后,没再提派监军的事,随即出兵,此时已完全确立了主帅权威的田穰苴,对待士兵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风格,但凡士兵住宿吃饭饮水病痛用药,他都亲自过问关心,亲自安排,他拿出来自己的全部工资津贴补助,分给士兵,他与士兵们平等起居,对病弱的士兵特别照顾。

晏婴田穰苴(宰相晏婴视得的千里马田穰苴)(6)

三天后,整编部队,"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面对这样的强人,晋军、燕军还有什么脾气?齐军还没到达战场,晋、燕两国部队,就逃命般地撤走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