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精神文明有什么(以先秦和)
先秦精神文明有什么(以先秦和)其后《荷马史诗》中因理想英雄形象身上所展现的带有个性萌芽的性格与集体意志冲突时所带来的灾难性结局更强调了个体从属于群体的价值观。如英雄戒修斯同理,在自己的城邦国家中确立领导地位主要就是因为他为雅典人民除去了施虐于城邦的米诺牛。他最终被迫流亡他乡也是因为失去了雅典人民的拥护。先秦与古希腊都折射出的是个体从属于群体的价值观1.“古希腊文明”中个人对群体的从属与依附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即使如众神之首宙斯也逃脱不了这样的“规则”,即使他曾说,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实现。然而他的意志屡屡受到以赫拉、雅典娜为首的诸神会议的制约。而在英雄传说中,底比斯王俄狄浦斯无意中犯下轼父娶母的罪行后,他便刺瞎双目,自请放逐,以消除神灵给城邦降下的瘟疫。同样,俄狄浦斯得以登上王位是因为他为城邦清除了怪兽斯芬克斯,给城邦带来了稳定和幸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上位与放逐,个人的荣辱都系于他在城邦中的作用。
一些学者追溯到华夏文明源头先秦文明与西方文明源头古希腊文明的价值观比较研究中时 常认为古希腊文明中所反映的是个人主义 而先秦文明中反映的集体主义与其泾渭分明。
实际上,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先秦神话 还是古希腊神话 都折射出的是个体从属于群体的价值观。至于西方所盛行的个人主义,其实是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以后才出现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了人的独立个性的发展的三大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因此,无论是华夏民族还是古希腊民族的初期社会,都表现为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先秦与古希腊都折射出的是个体从属于群体的价值观
一、“先秦”与'“古希腊文明”中个体从属于群体的价值观1.“古希腊文明”中个人对群体的从属与依附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即使如众神之首宙斯也逃脱不了这样的“规则”,即使他曾说,自己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实现。然而他的意志屡屡受到以赫拉、雅典娜为首的诸神会议的制约。而在英雄传说中,底比斯王俄狄浦斯无意中犯下轼父娶母的罪行后,他便刺瞎双目,自请放逐,以消除神灵给城邦降下的瘟疫。同样,俄狄浦斯得以登上王位是因为他为城邦清除了怪兽斯芬克斯,给城邦带来了稳定和幸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上位与放逐,个人的荣辱都系于他在城邦中的作用。
如英雄戒修斯同理,在自己的城邦国家中确立领导地位主要就是因为他为雅典人民除去了施虐于城邦的米诺牛。他最终被迫流亡他乡也是因为失去了雅典人民的拥护。
其后《荷马史诗》中因理想英雄形象身上所展现的带有个性萌芽的性格与集体意志冲突时所带来的灾难性结局更强调了个体从属于群体的价值观。
阿基琉斯超群的作战能力使他在联军中成为不能任意被凌辱的英雄,所以当他被阿伽门农报复性地掠走心爱的女俘后,他的尊严受到了冒犯,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毅然选择了退出战斗 并通过自己的母亲祈求宙斯将失败的命运降临在希腊联军的头上,以凸现自己的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却给集体—希腊联军带来了惨败,个人意志的张扬带来的是集体的损失。
阿基琉斯告诉人们个人意志的张扬带来的是集体的损失
此外,古希腊神话传说讴歌那些为了自身城邦或共同体而献出生命的人。希腊联军准备以伊菲革涅亚献祭阿耳戒弥斯时,她起初是请求父亲不要杀死自己,可是当她想到只有牺牲自己才能赢得希腊联军的胜利时,她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我愿意从精神上洗却一切卑怯的感情。美丽的希腊国土上所有的眼睛都望着我。这大舰队的出发,特洛亚的攻破,阿耳戈斯妇人们的光荣都系在我一人身上。我的名字将被称颂,因为他们将称我为祖国的救星······牺牲我而征服特洛亚城—这便是我的纪念碑,这便是我结婚的盛宴。”
这种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集体的胜利的英勇行为引起了阿基琉斯的爱慕“我嫉妒你所属于的希腊,我嫉妒你属身给他的希腊。我看到了你的美丽和大无畏的精神。我爱你,我渴慕你。”
所以古希腊的人文理念不是基于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立场,而是个人与城邦共同体的统一性。一个个体的幸福肯定与城邦的性质密切相关。一方面,城邦是教化个人的最直接的力量来源 坏的城邦培养不出好公民。另一方面,好公民如果不投身于城邦的事业,那么他的德行一定是不完全的。”
古希腊的人文理念是个人与城邦共同体的统一性
2.先秦个人对群体的从属与依附
在先秦神话传说中 无论是圣王传说,还是其他英雄故事,都体现了一种鲜明的民本思想。圣王勤俭以治天下,他们淡于刑法而重于德化。
《荀子·议兵》谈到:“古者尧之治天下也 盖杀一人而天下治。”《淮南子·汜论训》:“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唐虞有制令而无刑罚。”《国语鲁语上》云:“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额项能修之。帝誉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翟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
这些圣王都有功于民,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能给群—部族共同体和天下百姓带来生存条件的改善。他们的行为都是从天下百姓和部族共同体的利益出发来决定取舍。尧禅位于舜和舜禅位于禹的传说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圣王存在的前提是给百姓带来生存条件的改善
《左传·文公年》:“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墨子尚贤中》:“古者舜耕历山 陶河濒 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大限将至的君王以贤德为标准选择好自己的接班人 在其民心所归的情况下不仅将自己的权位 而且将自己的品性德行和价值观念传给他。这些圣王具有的是大公无私的品格 丝毫看不出他们的“个性”。这就是个体从属于群体价值观的体现。
华夏神话中所讴歌的英雄如后弈等,他们的斩怪除异、勇敢善射、顽强而有毅力等个体特征,实质上是维护共同体存在的集体人格规范。这也体现了个体从属于群体的价值观。《孟子·尽心下》:“民为贵 社程次之 君为轻。”《战国策·齐策》:“苟无岁 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都能体现出君从属于社稷和民这些群体的价值观。
如后羿等英雄实质上是维护共同体存在的集体人格规范
二、“先秦”与“古希腊文明”价值观相似探因1.自然经济状态的小农经济是人身依附性价值观产生的最终根源
庞卓恒先生指出“从实践唯物论的文化观来看,人类文化发展也像整个历史发展一样,有它的普遍规律,那就是文化由人群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基源而逐级升华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等社会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所创造,随着那些实践活动的发展、衍变而发展、衍变。这一普遍规律决定了各民族文化必然具有共性。古希腊社会和先秦社会处于共同的小农状态的自然经济阶段,决定了人身依附价值观的产生和存在。
从米诺斯一迈锡尼文明时代到荷马时代以至城邦时代,其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主导形态无疑是小农经济。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
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典希腊城邦的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二是古代希腊人的思想中也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对于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城邦来说,立家或立邦的根本在于农业。
对于古希腊城邦来说,立邦之本在农业
荷马时代的人们就有着强烈的重农观念,认为是否会农业耕作是区别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基本标志。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描述独眼巨人的野蛮状态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不事农功。赫西奥德的《工作与时日》强调顺应农时以勤于耕作为主题,他认为农业是个人及其家庭赖以生活的根本,而海上贸易是一件充满危险和困难的事情,只能作为家庭的副业。
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必然会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重农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形成群体本位的价值观。苏格拉底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人们从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农业。因为这种谋生方法可以锻炼出最好的公民和最忠实于社会的人。”
苏格拉底:“农业可以锻炼出最好的公民。”
在先秦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亦是自然状态的农业经济。如我们前文所言,和希腊文明相比,华夏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华夏社会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由采集经济逐渐过渡到了定居农耕社会。由于黄河流域的土壤结构均匀、细小、疏松和易碎,这就使先秦早期农业开发并不像古希腊先民那样依赖于铁器和畜耕等生产工具的掌握。
石铲之类的掘土农具即可翻地同时生产工具的简陋,没有掌握铁器和牛耕技术,又经常面临严重的水旱灾的威胁,个体劳动很难维持生计,这又决定了华夏先民的早期农业开发只能以大协作的方式进行,由此形成协作性极强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史前社会及至夏商周时代,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家族一宗族组织。
黄河流域土壤肥沃,使先秦农业开发不像古希腊那样艰难
2.无论是先秦社会还是古希腊社会,阶级关系与政治体制中都体现与强化了以等级身份和人身依附为核心的价值观
在古希腊社会中,等级划分被认为是天然合理的。柏拉图提出:“你们彼此虽是兄弟 但是神还是用不同的东西把你们造出来的。你们之中有些人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在创造这些人的时候神用了金子 因此这些人也就是最珍贵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这些人就成为统治者的辅助者。再有一些人是农夫和手艺人 这些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一般说来 一个人属于哪一种,他们生下来的子女也就属于哪一种。”
在《荷马史诗》中,体现出鲜明的崇尚英雄的价值观。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英雄只限于贵族。英雄出身于具备丰厚财产和相当社会声望的贵族家庭。可以说 英雄的核心是尚武,虽然尚武是每个希腊人必备的品质,但是奴隶们必须为主人参战。不过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一,也不会赢得好名声 因为首要条件是财产、地位、门第。
古希腊的英雄只限于贵族
在《伊利亚特》卷二中,当奥德修斯劝阻试图因九年徒劳无功而返的希腊联军时。他跑至阿伽门农的面前,从他手中抓过祖传的、永不败坏的权杖,然后王杖在手,大步向前,沿着身披铜甲的阿开亚人的海船行走。每当遇见某位王者或某个有地位身份的人,他就止步身边,好言好语地劝他回返·······然而 当见到喧叫的普通士兵,他便会动用王杖击打,辅之以一顿臭骂。
及至城邦时代,等级身份亦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个体家庭的劳动方式和充满生死存亡竞争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城邦以土地财产多寡、征战能力强弱作为划分高低贵贱标准的等级制度的财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结构。
具体到华夏社会,大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作为血缘网络总枢纽的天子的存在合理性。天子君王的权威被强调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尽管先秦社会的早期国家形态与秦汉以后的高度中央君主专制集权的组织形态有着很大的不同。学者们一般称之为“方国联盟”或“部族国家”,其实质是在天下共主领导下的方国联合体。
华夏社会大协作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天子的存在合理性
如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云“自殷以前,概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但无疑 夏商周这些天下共主确实显现出大一统的趋向。《诗经·商颂玄鸟》中称颂商汤“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称颂武丁是“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 来假祁祁。”这很明显表现出先秦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王权是大一统表征的价值观。
从卜辞中也可得到印证。卜辞有“令”其他方国的记载,表明的是一种更明显的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如“壬子卜王令雀伐周”“令周氏子矢帚”等。王冠英先生指出,商王作为盟国的盟主 具有向盟国征收贡赋、仲裁方国之间争端、巡狩方国和惩罚的权力。甚至具有讨伐与杀戮其首领的权力。如《易经·既济》九三艾辞云“高宗伐鬼方 三年克之。”这些都体现了先秦社会的人身依附价值观。
卜辞有“令”的记载是一种更明显的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三、总结综上所述,无论是古希腊的军事民主制社会组织和城邦社会,还是华夏先民的王权制国家形态和宗族家族形态。集体具有最高地位 任何违背群体价值观、规则与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惩治。在《克里托》篇中,当克里托力劝苏格拉底逃走时 苏格拉底曾以雅典法律的名义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并不拥有与你父亲一样的权力,假定你有过一位主人,你也不拥有与你的主人一样的权力,使你能够进行报复。当你受到责备,你不能回嘴,当你受到鞭打,你不能回手,也就是说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如果我们想把你处死,因为我们相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你能指望得到许可,有权反对你的国家和她的法律,竭尽全力去摧毁你的国家和我们这些法律,借此进行报复。诚心向善的你会宣布这样做是正当的吗?你那么聪明,竟然会忘记你的国家比你的父母和其他祖先更加珍贵,更加可敬,更加神圣,在诸神和全体理性人中间拥有更大的荣耀。”
不知今天所讲,大家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