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甄嬛第一个孩子的人(害甄嬛差点流产的鹅卵石)
害死甄嬛第一个孩子的人(害甄嬛差点流产的鹅卵石)至于不入流的几位常在和甄嬛从无交集,位分卑微,完全不在一个敌对层面,犯不上加害有皇嗣的宠妃。 1)后宫妃嫔不多,端妃、眉庄、敬妃皆是甄嬛派,而欣贵人从前期对甄嬛礼遇有加,后期又投靠甄嬛,她也排除可能。
《甄嬛传》中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疑点:果郡王知不知道双生子是他的?滴血认验亲中的白矾谁放的?以及差点害甄嬛流产的鹅卵石又是谁扔的,其用意何在?
甄嬛在探望太后后返回,途径储秀宫,轿夫差点被鹅卵石滑到,还好有惊无险,瑾汐等推测是皇后所为,可甄嬛觉得是其他人也犹未可知,下面让我们用排除法抽丝剥茧,寻求真凶。
1)后宫妃嫔不多,端妃、眉庄、敬妃皆是甄嬛派,而欣贵人从前期对甄嬛礼遇有加,后期又投靠甄嬛,她也排除可能。
至于不入流的几位常在和甄嬛从无交集,位分卑微,完全不在一个敌对层面,犯不上加害有皇嗣的宠妃。
最可疑的人就剩下皇后、安氏,祺嫔。
一个人的性情决定他的处事方式 同时处事手段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情。
用滑石的方式致人流产,可见此人擅长背地里下狠招,性情阴损、恶毒。
先说祺嫔,从甄嬛回宫第二天祺嫔就跑到甄嬛宫里挑衅,公然撕破脸,以及在“滴血验亲”中当出头鸟,可以看出其性格鲁莽、直来直往、喜怒哀乐一览无遗,喜欢明刀明枪,不属于内地搞怪、笑里藏刀那一套。
另外,祺嫔虽莽撞却不傻,她与甄嬛家族不和早人尽皆知,这种公然在自己宫门口放石头,万一甄嬛真摔出个好歹,不管她是否是始作俑者,皇帝雷霆震怒之下,她都难逃责罚。
所以鉴于作案动机和手段、祺嫔可以排除。
2)皇后
皇后心口不一、两面三刀,对付敌人准且狠。
不管是从“纯元故事件”还是“用松子害富察流产”等皆看出她布局精妙,环环相扣,留有后招,不整死对方也能拔层皮。
可回看案情,眉庄分析:轿夫是为了避暑才选择此路,来回路线虽基本不变,但也不一定。
也就是说甄嬛是否会走此路并非100%确定,另外鹅卵石就几块,并非铺满全街,那么轿夫踩到零散石头的概率并不高,可见这起事件是临时起意,随机而动。
这样赌概率,胜算还不大,且无后手的烂招怎么看也不符合皇后的大手笔,且太后皇上已经多次敲打,她也不敢这么快明目张胆下手。
3)安陵容
事后,安氏当街堵住甄嬛友情提醒:这件事情是祺嫔做的,并怀念了一番姐妹情感言。
很多人认为这是她想投靠甄嬛,表达态度,递投名状。其实不然,试想,如真心投靠,也应是私下无人、悄悄投诚,哪有光明正大站在宫街当众表白?万一甄嬛不答应,她就不怕两头无靠,皇后整她?所以以安的心智,不会愚蠢如此。
重点来了,她们谈话间甄嬛闻到一阵清香,于是安氏拿出一个香囊,说是欣贵人所赠。
剧中莫名插入这一段有何用意?要知《甄嬛传》作为经典,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场景,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道具的安排都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由这里突兀出现的香囊、欣贵人,可以推测出安和欣素有来往,去过欣宫,也势必会看到欣贵人盆松下的鹅卵石。而见到光滑鹅卵石的安氏极可能心机一动,趁其不备,顺手摸走几块,然后撞日在甄嬛前往储秀宫路上扔下,嫁祸祺嫔。
4)为何可以这样大胆推测,让我们小心求证:
首先她有充分的作案动机:同为皇后党,祺嫔欺压她已久,皇后却从不替她做主,可凭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又扳不倒祺嫔,情急之下只有借助外力。
甄嬛回宫,刚巧皇后给她和祺嫔布置任务:祺嫔父亲负责在前朝打压,而安氏需向甄嬛示好,保持塑料姐妹情,正常来往打探消息。
而她和甄嬛早已处在“差一层纸就撕破脸的假情意”中,头次拜访甄嬛,总不能腆着脸、空着手,势必要带一份见面礼表诚意。而祺嫔、甄嬛不和已久,那么在祺嫔宫门口扔石子、栽赃就是最好的敲门砖。
所以谈话中,安氏借关心为由,急着引导甄嬛凶手就是祺嫔,想来个一石二鸟,一来表达诚意、重树姐妹情,二来借甄嬛之手除去祺嫔。
她也在赌,赌甄嬛走这条路,赌轿夫滑倒,赌孩子是否能保,如一切顺利,那么皇后和她皆大欢喜,祺嫔背锅;如没事,她就顺道借“关心甄嬛”出卖祺嫔,博得信任。
之所以认定整个事件是由安氏自导自演的,很大程度上是从她的出身、性格以及所处的境遇推测出。
安氏出身低微,敏感自卑,为自保,为向上爬不择手段。现她前有皇后祺嫔,后有甄嬛,而她夹杂其中、苦不堪言。所以与高高在上、做事步步为营的皇后、家世显赫、横冲直撞的祺嫔不同,她于命运,更多是在算计,在赌、赌概率、赌运气,以小博大,哪怕有一丝胜算也孤注一掷。
5)甄嬛有没有中计呢?
剧中,甄嬛原来是怀疑祺嫔的,可当安氏忍不住跳出来把她引向祺嫔的那一刻,她恍然大悟,反而松了口气,原来如此地笑了,因为她一下看透了安氏的一石二鸟之计。
不仅如此,她还看到了这事件最毒辣所在。
安氏所为皇后未必不知,可却皇后却不可置否,不做表态,可看出:皇后更想看看甄嬛就此事作出何等应对,最好甄嬛沉不住气,非要讨公道,那她就可以借机掀起风浪,搞得鸡犬不宁,以此证实甄嬛确系妖姬,刚回宫就搅乱人心,让甄嬛于前朝后宫都不得人心。
可惜她想到的,甄嬛也想到了。
所以当瑾汐等人都要甄嬛让皇上严查凶手时,被她及时制止:她回宫被视为“妲己之流”,掀起轩然大波,已不便再招摇,此时最关键的是立好贤良人设,打造实力。如此事掀起后宫风波,那势必招来前朝话柄,给皇上招惹麻烦,惹太后嫌弃,这样与她想尽快掌握后宫管理权的目的背道而驰。
高手过招,一招未行,布局已在三招之外,就看谁能先跳出现实高度,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谁就抢占先机,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胜负只在差池间。
安氏想借刀杀人,皇后想坐收渔人之利,在这层层迷雾之下,甄嬛一眼看到关键所在,抓大放小,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仅因宽宏大量得到皇帝的赞许 也看清了皇后党内讧和歹毒意图。
果然,能够看清人性本质的人,才可以观全局,而一眼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方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