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老旧小区大院长大了(老旧小区再迎青春)
年轻人在老旧小区大院长大了(老旧小区再迎青春)不愿下楼的老人天天下楼中交四航局宿舍——南岗四航塘头小区:老旧小区微改造,是住房保障的重要内容,今年的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将继续推进100个以上的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截至2020年5月底,广州累计完工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323个,实施在建165个,前期138个,惠及47万户家庭,150万人。计划2021年底全部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77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直接惠及56万户家庭。记者近年来走访了解到,不少曾经的单位职工宿舍都在微改造中焕发了新生。几十年前,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把青春献给了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扎根,他们老了,小区也老了。近日,记者走进这类老社区,看看为微改造,为这些广州的建设者带来哪些变化。
工业大道南421大院,无人管理的老小区迎来了物管,安全、卫生都有人管;
东城花苑的老人、小孩多了5个专属花园休憩、玩耍,进度缓慢的加装电梯工程也加快了进程;
南岗四航塘头小区的业主,再也不怕台风来了,这些广州的老建设者们也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福利……
老旧小区微改造,是住房保障的重要内容,今年的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将继续推进100个以上的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截至2020年5月底,广州累计完工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323个,实施在建165个,前期138个,惠及47万户家庭,150万人。计划2021年底全部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77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直接惠及56万户家庭。
记者近年来走访了解到,不少曾经的单位职工宿舍都在微改造中焕发了新生。
几十年前,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把青春献给了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扎根,他们老了,小区也老了。近日,记者走进这类老社区,看看为微改造,为这些广州的建设者带来哪些变化。
中交四航局宿舍——南岗四航塘头小区:
不愿下楼的老人天天下楼
最近,住在南岗四航塘头小区的杨叔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早上绕着小区走上10圈,然后到鹅卵石步道上慢走按摩。其实在1年前,杨叔还是个“不愿下楼”的老人。
据了解,南岗四航塘头小区是中交四航局的职工宿舍,据第一栋宿舍楼建成,已经超过30年,从那时起,杨叔就住在这里,从壮年汉子,到耄耋老人,跟255户职工一样,这个国企小区也在时光中,慢慢变老。杨叔告诉记者,以前,小区的路都是泥巴路,平日里尘土飞扬,“开窗2分钟,桌上就一层灰!”,要是遇上下雨天,两步就满腿是泥。院子里杂草丛生,蚊虫很多,最让大伙担心的还是院子砖墙,一遇到台风就倒,大家都不敢靠近走。“不只是我,所有人不愿意下楼。”
令人想不到的事,去年8月,这个老小区在微改造中“返老还童”,变成了“南岗街最美小区”。
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个小区,杨叔口中的“泥土路”,经过硬化,铺了沥青和整齐的防滑透水砖,还画了彩色的图案,新开辟的小区休闲广场上,安装了运动器械,砌了新的石桌石凳,加装了路灯和照明,几十年树龄的榕树撑起像撑起一把大伞,树下的空地上,老人们下棋,聊天,乘凉……曾是安全隐患的砖墙,也被坚固的新墙取代,街坊们的再也不担心刮台风了。
现在,每天早晨、傍晚,曾经“不愿下楼”的杨叔和老同事们都会在院子里锻炼锻炼,畅谈往事。
据了解,为了能真正让小区的使用者享受改造成果,更精准改造,施工方还成立了一个改造监督小组,在改造过程中,向业主征求意见,改什么,怎么改。马姨就是监督小组的“核心成员”,她告诉记者:“施工之前,施工方还把地砖样品拿到小区,让我们业主投票选择,现在地上铺的就是我们当初选择的地砖。”
此外,应业主的要求,施工方在自行车棚旁的步道上,安装了止车石,实现了人车分流,从在小区东侧重新画了车位,解决了小区乱停车的问题,现在走进小区,视野开阔,道路平坦,绿树成荫,让人心情舒畅。
杨叔、马姨,都为广州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鹤洞大桥、华南大桥、广深高速都曾经留下过他们的汗水,他们告诉记者:“ 我们跑了一辈子工程,睡了一辈子工地,到老还能住上那么好的小区,真的很知足。”
珠江塑料厂、玻璃厂等单位宿舍——工业大道南421大院:
老小区来了新物管
灰墙绿瓦的外围墙显得古色古香,宽敞干净的路面,整齐停放的车辆,完善的公共设施以及随处可见的“私家迷你花园”………坐落在工业大道南的421大院,像是一个城市花园。
421大院兴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居住在此的大多是原珠江塑料厂、玻璃厂的退休职工。曾经与很多老职工宿舍一样,421大院并没有实行物业管理,随着“年龄”的增大,上了年纪的大院有了不少毛病。
“最大的毛病就是排污管道年久失修,老化了,很容易爆裂,弄得整个小区都是污水,路都没发走,还臭烘烘!”已经在此居住了十几年的林叔告诉记者,“每年都要几次,都不好意思请亲戚来家里。”
2017年,瑞宝街启动了421大院微改造工程,排污管道进行了彻底改造,重新修理地面,清理安全消防通道……经过4个月的攻坚施工,421大院再次焕发了青春。
改造完成了,但也要管理得好。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小区的管理问题,瑞宝街在积极征求居民意见情况下,引进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入驻。物业服务人员安装了小区门禁,保证了小区安全,还安装了人脸识别装置。记者走访时,以为无业人员正在耐心地为访客指引停车。
80多岁的刘奶奶每天睡完午觉,都会下楼来院子里坐一坐,走几圈。“1956年我就跟爱人从河北隆化南下来到广州,现在已经在广州住了整整63年了。”经过半个多世纪,刘奶奶已经能说一口正宗的粤语,她告诉记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搬进了421大院,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前几年儿子劝自己搬去买条件更好的新房一起住,但刘奶奶还是舍不得这套“老破小”。“虽说那时候这里条件不太好,但在这住了将近40年,真的住习惯了,不想搬。”刘奶奶说,“前两年这一改造,以前那些脏乱啊、水浸街啊,都修好了。现在每个月交点物业费,还有人打扫卫生,我觉得我这个家比哪都好。”
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广州市绿化公司等单位宿舍——东成花苑:
原本想搬家,现在决定留下来
位于天河区天园街的东成花苑,是个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老小区。小区8栋楼梯楼组成,整个小区共946户,约2885人。
走进东成花苑,崭新的蓝色沥青慢行步道,像一条绵延的蓝色彩带,环绕小区,串联起了多个花园,儿童嬉闹的笑脸,老人悠闲地漫步,悠悠蝉鸣、淡淡微风,一片闲适,不禁让人疑惑,莫非这个近30年的老小区有“长生不老术”?
在一旁,中建三局的项目经理任荣辉一语道破了天机,“去年年底完工的老旧小区微改造,就是这样一剂‘让小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老街坊王叔就是微改造的见证者,他告诉记者,东成花苑是一个典型的单位老小区,有其他老小区的常见病:水泥路面开裂、外墙斑驳、小区绿化杂乱……
为了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去年5月,东成花苑微改造项目启动。项目施工负责人任荣辉介绍,考虑到小区三分之二的住户为老人和儿童。为保障这些群体的出行便利,项目组专门为东成花苑增设7处无障碍坡道设施,并打造了5个主题中庭花园:儿童花园、康体花园、社区花园、长者花园、颐养花园,让小区的老人、小孩都有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如今,小区庭院铺装了仿石瓷砖,防滑耐湿。不少老人和小孩在花园中崭新的水磨石凳旁休憩、玩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走在小区里,移步换景,每走十几步就能穿过一个小花园,昔日的脏乱差,化身了今天的整洁宜居。
生活环境宜居了,老邻居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纷纷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来,记者在东成花苑看到,垃圾分类收集点有专人值守,加装电梯工程正在忙碌地施工中。“现在小区环境改得那么好,以前不少想搬走的居民都选择留下来,还同意加装电梯,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住上电梯楼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贾政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杨耀烨、贾政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杨耀烨、贾政
视频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展旭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吴一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