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为什么反唐(朱温反唐又降唐又叛唐最后灭唐)
朱温为什么反唐(朱温反唐又降唐又叛唐最后灭唐)昭宗可能被劫持怕了,在大殿上时总希望有人可以站在那里保护他。当时,朱温是最合适的人选。有一次,昭宗坐在椅子上躬腰为自己的鞋子结解。可能是不舒服,就叫朱温来帮忙。朱温上前跪下而结之。昭宗示意左右卫兵上前杀他,可左右无一人出手。等朱温解好结,已是汗流浃背了。从那以后,唐昭宗再叫他,他称病不去。他的确是害怕,害怕唐昭宗身边有勇士,一刀把自己宰了。后人评价朱温这一举措时,说他彻底铲除了唐朝存在多年的宦官干预朝政问题,实在是大功一件。但这又冤枉了朱温,他的本意完全是为了树立在唐昭宗心里的地位,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势力。按常理,朱温先后救了唐昭宗两次,唐昭宗本该对其感恩戴德。可事实却是,唐昭宗在凤翔时想杀朱温。朱温向黄巢借兵,但信件都被黄巢手下的左军使孟楷扣住了。朱温得知这一事情后真想放弃同州回长安杀了那厮。就在这时,他的一名手下叫谢瞳的跟他说,黄巢是个草莽,之所以撑到现在这个场面,只不过是趁大唐衰落的空
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后梁开国皇帝。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
朱温本是反唐农民军团黄巢的部下,因屡立战功,在黄巢攻陷长安称帝后被封为同州防御使。当时的同州实在是一战略要地,向西,它可以防备朝廷纠集的藩镇军队;黄巢若向东进军,同州是必经之地。可谓举足轻重。
(朱温)
当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兵数万,纠合各路藩镇兵,以图兴复大唐。而想要兴复大唐的第一步就是把黄巢赶出长安去,那么,同州就是必经之地了。王重荣本来就是一个靠打仗发迹的藩镇主,当时朱温的兵马远远不及他一半,所以,总是吃败仗。
朱温向黄巢借兵,但信件都被黄巢手下的左军使孟楷扣住了。朱温得知这一事情后真想放弃同州回长安杀了那厮。就在这时,他的一名手下叫谢瞳的跟他说,黄巢是个草莽,之所以撑到现在这个场面,只不过是趁大唐衰落的空隙,捡个便宜。你难道还指望他以后能有所作为?你看现在,唐皇帝在四川一招呼,诸藩镇之兵就集结起来了。这说明唐朝气数还未尽呢。况且,我们在外面征战,那个混蛋孟楷还鼓捣手脚。前有章邯背秦而归楚,大王,您今天就学学历史吧。
(唐昭宗)过了不久,同样是一个太监——神策军头领太监韩全诲联合了一个叫李茂贞的藩镇主将唐昭宗劫持到了陕西凤翔。崔胤急忙给朱温去信,朱温亲自率兵直奔凤翔。
903年正月,李茂贞出城投降。朱温建议唐昭宗把这些总挑事的宦官全部诛杀,唐昭宗以为然。于是,宫里的太监自然免不了一死,出使在外监军的宦官也没有逃脱厄运,昭宗令各地藩镇将其全部诛杀,只留职位低而幼弱者二十几人以备洒扫。
后人评价朱温这一举措时,说他彻底铲除了唐朝存在多年的宦官干预朝政问题,实在是大功一件。但这又冤枉了朱温,他的本意完全是为了树立在唐昭宗心里的地位,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势力。按常理,朱温先后救了唐昭宗两次,唐昭宗本该对其感恩戴德。可事实却是,唐昭宗在凤翔时想杀朱温。
昭宗可能被劫持怕了,在大殿上时总希望有人可以站在那里保护他。当时,朱温是最合适的人选。有一次,昭宗坐在椅子上躬腰为自己的鞋子结解。可能是不舒服,就叫朱温来帮忙。朱温上前跪下而结之。昭宗示意左右卫兵上前杀他,可左右无一人出手。等朱温解好结,已是汗流浃背了。从那以后,唐昭宗再叫他,他称病不去。他的确是害怕,害怕唐昭宗身边有勇士,一刀把自己宰了。
904年,唐昭宗还没有消除在凤翔的恐惧,朱温又让他走。他先把昭宗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洛阳,过不久,又派人把昭宗杀掉,接着又把杀昭宗的人杀掉。最后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为皇帝,这就是唐昭宣帝。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907年,朱温让昭宣帝举行了绝迹多年的“禅位”大礼。他接受禅位,称帝,改国号为梁,建都开封。这就是历史上的后梁。
907年6月1日,被后世史学家视为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朱温结束了唐朝289年的统治,为后来想要称帝的人开辟了一条“你一定能成功”的光明大道。他是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和陈胜“王侯宁有种乎”的集大成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其实朱温并不是唐末称帝第一人,早在黄巢起义失败,唐僖宗由四川返回长安不久,河南的秦宗权就自称皇帝,并与朱温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后被朱温杀于长安。
如果从唐末历史来看,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兴起就已经埋下了唐灭的种子。后来唐朝的几位皇帝常常被别人赶出京城,四处逃跑避难就是一明证,在各地各时称王的人此起彼伏。当一个国家还可以用武力让人民臣服时其实并没有亡,但当它已经没有武力可以使用时,而又不能以礼仪来教化天下时,它的灭亡就是只争来早与来迟的问题了。
唐朝末期,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孔子云,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一个朝廷如何去用礼仪教化人们和藩镇主?另外,朝廷本身掌握的军队保家有余护国不足,那就只能依靠武夫出身的藩镇主们。藩镇主们高兴还可,一不高兴自己就当皇帝去了。道德廉耻之于武人不过是红烧肉里的香菜——衬托,可有可无。
朱温之所以被后人诟骂,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他既想立牌坊,还想当婊子。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必要搞什么禅让,也没有必要杀已经不成事的唐昭宗。当时天下能和他抗衡的藩镇主已经所剩无几,他杀唐昭宗反而给人留下了话柄。第二:他的戎马一生,总以计谋取胜。这在君子那里是智慧,而到他这里就成了阴谋诡计。第三:他在位的后期,荒淫无道的作风让老百姓以为自己所在之地就是地狱。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他反唐又降唐最后又叛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复小人。
用子贡的话来讲,纣似乎没有那么恶毒,所以,君子一定不要做坏事,一旦发现你做了一件坏事,所有的坏事就都算到你头上了。这就是中国历来评价一个人的基本观点和事实。无疑,朱温也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他杀了唐朝皇帝,只就这一件事足以让天下大恶都归于他的名下。
朱温所以能成为后梁的开创皇帝,时势使然。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他的发迹史:
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在“大齐”政权中任同州防御使。
882年降唐,任河中行营招讨副使。
883年,为宣武节度使,进驻汴州,即以此为根据地,逐渐兼并邻近势力,扩大统治地区,迫使河北藩镇归附,成为中原最大的军阀。
901年被封为梁王,与李克用父子进行长期战争。
903年,挥师攻凤翔,打败李茂贞,尽除宦官,控制朝政,还都长安。
904年,杀宰相崔胤,逼昭宗迁都自己的势力范围洛阳。
904年8月,杀昭宗,立13岁的李祝为帝。
905年,杀宰相裴枢。
907年6月1日废李祝自立为帝。
从上可以看出,朱温最重要的转折期是在宣武节度使任上时。从后来他登基看,这一时期是他登基的资本。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将老母接到汴州,跟老母有如下的对话。
朱温:我父亲读了半辈子书,连一小芝麻官都没有捞到。如果他泉下有知,肯定会为我现在的地位感到自豪的。
朱母:朱三,你虽然发迹了,可你的哥哥的孩子们还在受苦呢。
朱温立即派人把早已在战争中死掉的哥哥的孩子们接到了汴州。从朱温的那句得意洋洋的话来看,他当时并不想做天下罪人,宣武节度使一职已经让他很满足了。他真正想要篡位,是在救唐昭宗于凤翔,昭宗想杀他的时候。史书上记载:全忠始定夺位之计。
大唐帝国是否有如史书上所言的那样强盛,我们也没有考察的必要。但任何人都能看到的一点是,唐朝末期的农民反叛和藩镇割据让这个王朝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地。这是两股让人咬牙切齿的势力,他们都是武人,没有多少文化。在他们纵横天地时,破坏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经济与政治,还有最重要的国家礼仪与社会纲常。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礼仪与纲常,其实已不成为国家,一个朝代同样如此。朱温虽然也是破坏者,但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不同的是,他敢于把早已消失殆尽的纲常礼仪彻彻底底地踩在脚下。
说他是始作俑者,也只能说他敢杀皇帝,绝不能说他是乱五始作俑者。因为在他之前,早已有无数的人将道德仁义破坏完毕了,秦宗权就其中一位。
公元852年,残破的大唐出生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后来的吴越建立者钱镠(liu),另一个就是后梁的建立者朱温。钱镠出生时一条玉龙横空出世,并骤然变为水龙。后来,他果然恩泽了吴越百姓。朱温出生时,天显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红光。邻居都以为朱家失火了,纷纷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赶到朱家救火。谁知跑到朱家门口一看,一切平静如常,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正在大家惊诧之时,朱家屋内传出了婴儿啼哭声。
(东方剪报整理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