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说起来,袁崇焕其实是一个纯粹的忠勇战将,他此前获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成功战役,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就是这样一名忠心耿耿的战将,却因为一封简简单单的反间信而遭到诛杀,使得先前的种种功劳全部化作乌有。那么,袁崇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崇祯皇帝对他会有如此大恨呢?据统计,在他执政这些年里,十一个刑部尚书和十四个兵部尚书被替换,七个总督以及十一个巡抚被诛杀,同时,还逼死了一个巡抚。这些人中包括总督袁崇焕、漕运总督杨一鹏、巡抚都御史孙元化等等。这些名字想必很多人耳熟能详,他们都是当时的国之栋梁。可是,只要崇祯疑心一起,管他是栋梁还是劳苦功高的名臣,照样是杀无赦。而这一杀,虽然崇祯解气了,但是,国家却不好了。若只是单纯的杀人,崇祯的行为或许还没有那么恶劣。可是,他不但杀人,还虐杀,甚至,在大街上示众杀人。比如:劳苦功高的袁崇焕,不仅在大街上被凌迟,还让百姓分食他的肉。同时,袁崇焕的家属,也被

信任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和结构复杂性,在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的领域定义信任是不同的,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达成共识的观点是:信任是涉及交易或交换关系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信任是人格特征和人际现象,个性不同信任程度也不同。

崇祯皇帝大概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他性格阴沉且多疑,从不会相信任何人,唯一信任的人就是他自己。

为此,他更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1)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据统计,在他执政这些年里,十一个刑部尚书和十四个兵部尚书被替换,七个总督以及十一个巡抚被诛杀,同时,还逼死了一个巡抚。这些人中包括总督袁崇焕、漕运总督杨一鹏、巡抚都御史孙元化等等。这些名字想必很多人耳熟能详,他们都是当时的国之栋梁。

可是,只要崇祯疑心一起,管他是栋梁还是劳苦功高的名臣,照样是杀无赦。而这一杀,虽然崇祯解气了,但是,国家却不好了。若只是单纯的杀人,崇祯的行为或许还没有那么恶劣。可是,他不但杀人,还虐杀,甚至,在大街上示众杀人。

比如:劳苦功高的袁崇焕,不仅在大街上被凌迟,还让百姓分食他的肉。同时,袁崇焕的家属,也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的地方,家产也被抄没。崇祯不仅要将袁崇焕干净彻底地消灭,甚至,还想将他的尸体从地球上抹去。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2)

那么,袁崇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崇祯皇帝对他会有如此大恨呢?

说起来,袁崇焕其实是一个纯粹的忠勇战将,他此前获得过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成功战役,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就是这样一名忠心耿耿的战将,却因为一封简简单单的反间信而遭到诛杀,使得先前的种种功劳全部化作乌有。

顷刻间,一名忠臣、一名重臣、一名战功赫赫的能臣,就这样成为了死有余辜的叛臣。死相凄惨,连个全尸都没有,这如何不令人心寒。崇祯或许是想杀鸡儆猴,以平定臣心,但是,他的臣子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至少有两点是最清朝不过的:

一是、自家皇帝的愚蠢以及残暴;

二是、自己以后可能得到的结局;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残暴多疑的皇帝,谁又能完全的信任他呢?跟着他,又有什么出路呢?兴许就是死路一条吧。此时此刻,唯有逃生这一条法子。试想,这样没有人性的恐怖皇帝,谁不怕呢?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3)

不过,这些大臣都是一些自幼受到过中国传统忠孝思想熏陶的人,他们知道:若是轻易变节的话,将来一定会被写进《二臣传》,搞不好还会遗臭万年。但是,性命还是比名声重要,更何况还是一家老小的性命,没有办法,他们只好不断的寻找生路。

可是,生路在哪里呢?

这时候,满清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只要你投降,满清不仅不会虐待你,还会许你高官厚禄,就看你心不心动。再加上,大家看到之前投降的范文程和李永芳,这些人在满清朝廷都得到了重用,甚至,李永芳还跟皇家成了亲家,过得那叫一个神仙日子,可自己却要时时刻刻担心着掉脑袋的事情。这样一对比,明眼人都知道要怎么选择。

满清这个政策非常好,比天天只知道“杀杀杀“的崇祯,不知道高明了多少倍。为了求生,这些被崇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的大臣们,纷纷开始寻找逃跑的机会。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4)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幕。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降。崇祯七年(1634)四月,尚可喜降。崇祯十二年(1639年),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松锦大战被俘,降了。

这些曾经的明廷肱骨大臣们,就这样换了主人。

这其中,最令人感动的,不得不说祖大寿的经历。崇祯四年,在大凌河之战中,他粮尽援绝,被迫无奈,向清廷投降。可是,很快,他又逃往了锦州城,重新与清军对垒。直到十年之后,支援他的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兵败投降,使得锦州被包围的水泄不通,没有办法解困。

在无路可逃的绝境之下,祖大寿只好率部再次降清。

不料,皇太极不计前嫌,更是接纳了他,甚至,还将其委以重任。这真是太让人感动了,祖大寿随即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外甥吴三桂。可以说,后来的吴三桂投降,也多多少少受了他的影响。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5)

在这之后,明朝大臣纷纷开始向清廷投降,甚至,这种投降行为成为了一种潮流,光参将以上的将领就有:沈志祥、孟乔芳、孙可望、马光远、祖泽润、孙得功、金砺、鲍承先、祖泽溥、祖泽洪、祖可法、祖泽远、李国英、刘武元、陈锦、刘芳名、张存仁、左梦庚、田雄、马得功、刘良佐、张天禄、许定国、赵之龙等一百二十多人向满清投降。

这些人一投降,明朝朝廷中最坚实的力量也就没了,使得明廷彻底成为了一副空架子。而这些投降过去的官员们,有的被授予了一品官爵,有的成为了王公贵族,除了有些被之后的“三藩”给除了之外,大多也都得到了善终。甚至,这些人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清末,世代相承。可以说,这些大臣都是清朝从崇祯那里得到的无偿赠品,是叛还是不叛,都是有原因的。

可以说,在这种乱世之中,谁掌握了道义,谁精通了政治,谁知晓了民心,谁便得到了权力。

对于崇祯帝的公正评价(崇祯帝的一个性格缺陷)(6)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使得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终年三十四。

现在看来,崇祯皇帝的死,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明季北略》、《袁崇焕评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