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与什么搭配能降低寒性(话说补土夏季)
芦根与什么搭配能降低寒性(话说补土夏季)活用本草故事中的小儿在夏季出现高热,很可能是因为暑热过盛;人体在阳热过盛的时候,可以通过出汗这一方式泄掉一部分“热气”,但有时候体内的水液已经不足了,汗出不来,怎么办呢?可以换个方式,通过利小便的方法把“热气”从下面排出。而芦根一方面善于通窍利尿,另一方面又可甘寒补水,让人体有足够的水分去“退热”,因此适合用于“肺胃热盛”型的发烧。此外,如果是夏季出现小便黄赤而灼热的,也可以用芦根以利尿清热。细解本草《本草述钩元》中说芦根“气味甘寒”,用它煮成水确实也带着一丝甜味,不难入口。芦苇一般都长在靠近水源的浅水或泥地上,它的茎秆是中空的,再加上茎身又分节,就像输水的管道一样。中医认为,凡中空有节之物善通,因此芦苇的茎秆本身善于通窍化痰,而芦根作为深埋在水中的部分,在具备通达之性的同时寒性更强,有清热利尿的作用。本草功效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 教授
话说古时候江南有个村子地处偏僻,当地水网密布,但是缺医少药,方圆几十里只有一家药铺。村里有户姓田的人家,有一年夏季非常炎热,家里的孩子发起了高烧,父亲赶忙去药铺里买药。药铺老板说,小儿高热要退烧,最好的药当然是羚羊角了,但这羚羊角很贵,一分就要一两银子,吃一次得五两银子。这户人家家里很穷,这么贵的药自然买不起,便问老板是否有便宜些的药可以替代,但老板不肯说。这人空手回到家里,守着孩子十分着急,这时候刚好有个乞丐路过,听了这事说:“我知道有一味药可以用!而且相当便宜!”于是乞丐便叫这个父亲去池塘边找些芦苇,然后把芦苇的根挖出来洗净,煮水后给孩子喝下,喝完后果然退了烧。
故事里的药铺老板虽然有些贪财,但他说的话是没错的,对小儿高烧来说,羚羊角确实是一味好药。尤其是小孩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下,以往的民间偏方便是在家里备上一只羚羊角,发热时立刻刮下细末冲水给孩子服用。但对于夏季因感受暑邪而导致的普通发热,未必要用上羚羊角,芦根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细解本草
《本草述钩元》中说芦根“气味甘寒”,用它煮成水确实也带着一丝甜味,不难入口。芦苇一般都长在靠近水源的浅水或泥地上,它的茎秆是中空的,再加上茎身又分节,就像输水的管道一样。中医认为,凡中空有节之物善通,因此芦苇的茎秆本身善于通窍化痰,而芦根作为深埋在水中的部分,在具备通达之性的同时寒性更强,有清热利尿的作用。
本草功效
故事中的小儿在夏季出现高热,很可能是因为暑热过盛;人体在阳热过盛的时候,可以通过出汗这一方式泄掉一部分“热气”,但有时候体内的水液已经不足了,汗出不来,怎么办呢?可以换个方式,通过利小便的方法把“热气”从下面排出。而芦根一方面善于通窍利尿,另一方面又可甘寒补水,让人体有足够的水分去“退热”,因此适合用于“肺胃热盛”型的发烧。此外,如果是夏季出现小便黄赤而灼热的,也可以用芦根以利尿清热。
活用本草
芦根蜂蜜饮
材料:芦根15g-30g,蜂蜜适量。
做法:如有鲜芦根效果更佳,没有则用干品替代,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再煮15分钟左右,稍放凉后调入蜂蜜,即可饮用。于夏季暑热盛时节可用于解暑清热,虽伴有发热但是精神状态较好,不疲倦,不怕冷而怕热,尿少而黄,口渴喜饮凉水,舌质偏红者。
芦根竹茹茶
材料:芦根15-30g、竹茹15-20g、绿茶适量。
做法:竹茹是竹子的内皮,以完整的竹茹球为佳;同芦根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煮20分钟左右,将渣过滤掉;然后用芦根竹茹水冲泡绿茶,可当茶饮饮用。绿茶本身有升清阳的作用,芦根和竹茹则善于清胃热而止呕,可用于酒后胃热上冲而有呕吐或口臭的情况下,或因胃热盛常有嗳气打嗝的情况,一般多伴有舌红苔黄腻,胃口好但饭后有胀满,容易打嗝,嗝声响亮,小便偏黄者。
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补土论坛,还可获取更多资讯哦~
专家介绍
卢 传 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编辑:王军飞 责编:宋莉萍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点下方在看
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