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媚柳:比喻女子娇娆妩媚。宋赵师侠《菩萨蛮》:“娇花媚柳新妆靓。裙边微露双鸳并。笑靥最多情。”剑重磨:宝剑要达到锋利的程度,需要经过反复的磨砺。《警世贤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注释】:新欢对旧恨:唐杜甫《佳人》: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新欢:新近宠爱欢好之人。明何景明《悼往》:何能眷新欢,弃掷故所怀?旧恨:以前就有的仇恨。宋柳永《内家娇》:奈少年,自有新仇旧恨,消遣无计。琴再抚,剑重磨,媚柳对枯荷。【注释】:琴再抚:弹琴技艺要达到精湛的地步,需要再三抚琴练习。

山对水,海对河,雪竹对烟萝。

【注释】:雪竹:(1)雪中之竹。唐郑谷《送进士韦序赴举》:“秋山晚水吟情远,雪竹风松醉格高。(2)一种干节上有浓厚白粉的竹子。唐许棠《题开明里友人居》诗:“风巢和鸟动,雪竹向人斜。”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烟萝:(1)像轻烟一样飘动着的松萝。萝,松萝,一种经常寄生在松树上的地衣类植物,外形呈丝状,蔓延下垂,随风飘荡。唐 李端《寄庐山真上人》:“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唐裴铏《传奇;文箫》:“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周楞伽辑注:“烟萝,道家称隐居修真的地方。”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新欢对旧恨,痛饮对高歌。

【注释】:新欢对旧恨:唐杜甫《佳人》: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新欢:新近宠爱欢好之人。明何景明《悼往》:何能眷新欢,弃掷故所怀?
旧恨:以前就有的仇恨。宋柳永《内家娇》:奈少年,自有新仇旧恨,消遣无计。

琴再抚,剑重磨,媚柳对枯荷。

【注释】:琴再抚:弹琴技艺要达到精湛的地步,需要再三抚琴练习。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剑重磨:宝剑要达到锋利的程度,需要经过反复的磨砺。《警世贤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媚柳:比喻女子娇娆妩媚。宋赵师侠《菩萨蛮》:“娇花媚柳新妆靓。裙边微露双鸳并。笑靥最多情。”

枯荷:比喻韶光易老,容颜不再。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荷盘从雨洗,柳线任风搓。

【注释】:荷盘:荷叶,因形状像盘子而有此名。元赵孟頫《雨》诗:“蛛网悬珠络,荷盘泻汞银。”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4)

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南朝梁范云《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唐孟郊《春日有感》诗:“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从:任从。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5)

饮酒岂知欹(yī)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

【注释】:饮酒岂知欹醉帽: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天性率真,其邻家有个漂亮的少当垆买酒,阮籍经常去他家喝酒,喝醉了便毫不避嫌地斜卧其侧,其丈夫也不以为怪。

观棋不觉烂樵柯:据西晋虞喜《志林》记载,有一个樵夫名叫王质,到信安山上砍柴,看到两个老者在石室中下棋,就坐下观看。等一局结束,发现自己斧头的手柄都朽烂了,回到山下,世间已经过去了千年。柯,斧头柄。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6)

山寺清幽,直踞(jù)千寻云岭;江楼宏敞,遥临万顷烟波。

【注释】:清静的寺院坐落在直插云霄的高山上。千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云岭:泛指直插云霄的高山。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7)

宏敞的江楼建筑在水面辽阔的江岸上。万顷烟波:形容雾霭苍茫的水面极为广阔。宋陆游《寄赠湖中隐者》: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元钱彦隽《富春江·桐庐》:桐君山下望层城,万顷烟波一叶轻。

声律启蒙下卷十四集(声律启蒙下卷五歌)(8)

【译文】:

山和水相对,大海和江河相对,瑞雪掩映下的竹子和烟雾笼罩中的绿藤萝相对。

新的欢喜和过去怨恨相对,开怀畅饮和引亢高歌相对。

再次抚弄声琴弦,重新磨砺宝剑,婀娜的杨柳和枯萎的荷叶相对。

荷叶接受着雨水的冲洗,柳枝任凭微风的揉搓。

阮籍醉酒侧卧,不知乌纱帽已半悬,王质只顾看人下棋,斧柄烂掉竟没察觉。

山中寺院,清静幽远,岭上弥漫千寻云烟;临江楼阁,视线开阔,登高远眺烟波浩淼,水天一色。


下平15韵有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