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何死去(黛玉临死为何焚稿)
黛玉为何死去(黛玉临死为何焚稿)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选段附:我们知道,林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转作人世的贾宝玉)滴水之恩,陪其历经一场情劫,还他一世的眼泪。因此,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是超越了世俗的,更像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既然贾宝玉要与薛宝钗成亲,开始世俗意义的婚姻生活,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就结束了。焚稿,是她斩断对贾宝玉的痴情。泪尽,是她已然报答了前一世里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两个再无瓜葛的人,自然不想留下什么信物(遗迹)睹物伤神或留人笑柄,更不会盼什么生生世世。关于黛玉焚稿的意义,很多人作了分析,有人说这是黛玉临死时充满怨恨,也有人说是她对宝玉充满眷恋。依笔者看,自打黛玉得知宝玉将跟宝钗成亲,她对宝玉而言就什么都不是了,生命也失去意义。泪尽而逝,于黛玉是必然的。焚稿,只是临行前的了却,然后才能无牵无绊,质本洁来还洁去。其实,黛玉焚稿的举动很好理解,就如同当下的情侣们,分手了,要互相拉黑微信、删除Q
作者:糖人
王文娟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和87版电视剧《红楼梦》均被视为影视剧经典作品,这两部剧都选取了一段共同的情节——黛玉焚稿,屏幕前看哭多少观众,恐怕难以计数,哭的人又上演了多少内心戏,说实话,只有哭的人才清楚,TA是在悲悯林黛玉,还是在回顾属于自己的曾经?这就是共鸣,一部剧或其它文艺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中,“黛玉焚稿”出现在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写的是林黛玉突然得知“金玉良缘”既成事实的消息,病情加重,卧榻等死。
质本洁来还洁去,大限将至时,林黛玉给自己短暂的一生作了最后了断:一是回家,嘱托紫鹃将自己的遗体送回苏州;二是把平生所作诗稿及宝玉赠送的旧帕丢进火盆,看着它们化为灰,化成烟,之后她泪尽而逝。
我们知道,林黛玉原是太虚幻境中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转作人世的贾宝玉)滴水之恩,陪其历经一场情劫,还他一世的眼泪。因此,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是超越了世俗的,更像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既然贾宝玉要与薛宝钗成亲,开始世俗意义的婚姻生活,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就结束了。焚稿,是她斩断对贾宝玉的痴情。泪尽,是她已然报答了前一世里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两个再无瓜葛的人,自然不想留下什么信物(遗迹)睹物伤神或留人笑柄,更不会盼什么生生世世。
关于黛玉焚稿的意义,很多人作了分析,有人说这是黛玉临死时充满怨恨,也有人说是她对宝玉充满眷恋。依笔者看,自打黛玉得知宝玉将跟宝钗成亲,她对宝玉而言就什么都不是了,生命也失去意义。泪尽而逝,于黛玉是必然的。焚稿,只是临行前的了却,然后才能无牵无绊,质本洁来还洁去。
其实,黛玉焚稿的举动很好理解,就如同当下的情侣们,分手了,要互相拉黑微信、删除QQ什么的。分手了还是朋友?谁信!来生续前缘?哄鬼去吧!
附:
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选段
演唱:王文娟
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
与笔墨结成骨肉亲。
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
海棠起社斗清新;
怡红院中行新令,
潇湘馆内论旧文。
一生心血结成字,
如今是记忆未死,
墨迹犹新。
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
只望他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今是知音已绝,
诗稿怎存?!
把断肠文章付火焚!
这诗帕原是他随身带,
曾为我揩过多少旧泪痕,
谁知道诗帕未变人心变,
可叹我真心人换了个假心人。
早知人情比纸薄,
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
万般恩情从此绝,
只落得一弯冷月照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