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二市高铁规划图(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规划建设大运河高铁)
苏鲁二市高铁规划图(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规划建设大运河高铁)中国的高速铁路从引起到消化吸收,终于发展成为中国真正领先世界的少有的几项技术之一。高铁的成就在于,它不仅现在已经直接改变我们的地域观念,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地理感受,未来还一定会对于中国的崛起起到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些人称高铁“绑架”了中国,不从高铁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看待高铁,而是刻意挑剔高铁的一些失误,这是一种特别的心态。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本身可以无懈可击。美国的“挑战者”号也曾折戟沉沙,但美国总统立即发表了一篇真诚、鼓舞人心的电视演讲,美国并没有就此停止宇航事业。中国的高铁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中国高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项目为0.87亿元/公里。如果按照1亿元/公里来算,现在中国高铁光铁路建设成本就高达3.6万亿!再加上购买设备、电力消耗、物资消耗、维修维护、设备折旧、人力等各种成本,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作为“活态的遗产”,至今山东南部、江苏、浙江的运河仍是百舸争流、风景如画的“黄金水道”。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中国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以唐朝为例,唐帝国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东南漕粮。史载,由于漕运艰险,唐玄宗曾一度离开长安,常年驻于洛阳“就食东都”。裴耀卿的分段漕运方案和韦坚疏浚渭河漕运工程缓解了这一问题,使得漕运米粮从唐初的每年20万石增加到700万石。中唐以后,江淮地区负担着国家赋税的十分之九,几乎全靠大运河转运。安史之乱后北方藩镇割据,永济渠渐失作用,通往南方的漕路成为唐帝国的生命线。唐末大运河体系被破坏,中断了江淮漕粮物质与唐王朝的联系,加速了唐王朝的覆灭。
中国清以前的历代统治,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运河的巨大运输功能来维护政权的平稳;依靠大运河的人员渡送,实现南北经济、文化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文明的进步。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天津西站到南京浦口),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映照着江河日下、腐朽没落的清朝统治。解放后部分河段又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中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在未来,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干渠的骨干输水通道。
大运河的兴衰史雄辩地说明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军事上和政权建设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毫不夸张,从大运河的命运可以看出:通则兴,断则亡。
大运河中通济渠段规模浩大,却在半年内全部完工,成为中外工程史上的奇迹(这很像今天中国高速铁路等的飞速发展),但其代价极其高昂。隋政府征发民工360万人,在5万名监工的督促下进行高强度劳动,不到一年死者竟达250万人(大运河博物馆展板数据)!关于运河的功过,正如唐代诗人皮日休所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高铁在铁路发展上具有深远意义,改变了铁路以往的“一票难求”的境况,以安全、方便、温馨为主题的出行服务,得到广大旅客的赞誉,同时,高铁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四纵四横”的高铁客运专线的成型,拉动了沿线周边地区的发展,让更多的群众,知道高铁,享受高铁,受益高铁。高铁将不同的城市连接起来,缩短了人才、物资的流动。被一线城市高房价困扰的年轻人,可以选择在高铁站附近买房。周边经济被带动起来,让贫困地区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高铁建设的巨额投资,流向了材料业、装备业、制造业等等,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在2016年,国家更新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再给铁道部14年时间,在2030年将“四纵四横”升级为“八纵八横”截止2020年,“八纵八横”已经完成70%,完成高铁线路3.6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而且随着铁路里程数的不断增加,建造高铁的成本也在逐年攀升。高铁的成本有多高?我们根据公开的资料,整理的部分高铁成本,如下表所示。
中国高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项目为0.87亿元/公里。如果按照1亿元/公里来算,现在中国高铁光铁路建设成本就高达3.6万亿!再加上购买设备、电力消耗、物资消耗、维修维护、设备折旧、人力等各种成本,最终,拥有高票价的高铁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成为了亏损大户。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审计报告》,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955.43亿元。有人统计,目前高铁已经亏了超过4万亿!
中国的高速铁路从引起到消化吸收,终于发展成为中国真正领先世界的少有的几项技术之一。高铁的成就在于,它不仅现在已经直接改变我们的地域观念,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地理感受,未来还一定会对于中国的崛起起到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但也有些人称高铁“绑架”了中国,不从高铁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看待高铁,而是刻意挑剔高铁的一些失误,这是一种特别的心态。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本身可以无懈可击。美国的“挑战者”号也曾折戟沉沙,但美国总统立即发表了一篇真诚、鼓舞人心的电视演讲,美国并没有就此停止宇航事业。中国的高铁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
京沪高铁的直接作用,是满足了北京、上海两地旅客的交通需求,将原来14个小时的旅程,缩短到4-5小时之间,意味着同样的时间,能够运送更多的旅客。如果算上从出门往高铁站走、到下了高铁打车到目的地的全程时间,甚至可能比坐飞机的时间都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同时,京沪铁路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有研究表明,高铁每投资1亿,就能拉动周边GDP增加1.8亿。所以投资2000多亿的京沪铁路,间接拉动了周边4000多亿GDP。高铁能够有效的刺激地方消费,高铁的投资,有40%被用于材料、消费和人员的工资上。京沪铁路每天建设投资1.9亿,要消耗1万吨钢筋、35万吨水泥、11万立方混凝土。
不仅如此,高铁作为一个高科技产物,涉及新材料和信息产业、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多个产业。
一条京杭大运河,自北京南下,途经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共8省市150个县市,既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沿线千百来积累的文化资源也正随着大运河文化带打造而复兴。如何让千年积淀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来自江苏、山东 、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建议,规划建设一条“大运河高铁”,自北京而下,以350公里时速沿河直通杭州。
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快速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仅有京沪高铁连接了北京、天津等沿线的少数节点,影响了大运河文化带资源价值的传承、发挥和利用,迫切需要规划建设沿线的一条高速铁路通道。
“大运河高铁线路走向为:北京——天津——河北(沧州)——山东(淄博、临沂)——江苏(新沂、淮安、扬州、镇江、溧阳)——浙江(杭州、绍兴、宁波),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2月,中央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下“快进键”。
“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高速铁路通道,不仅是放大运河文化,加速大运河沿线地区融合发展的需要,更是践行交通强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周善红说。
运河沿线不少城市因运河而兴,但随着上世纪初京沪铁路建设,那些沿京杭大运河的不少部分城市逐步衰弱。因此,在周善红看来,当前,推动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完善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铁路作为支撑,串联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及淮海经济区,多点联动,形成合力发展空间格局框架,构建大运河文化带主轴,实行整体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均有直接联系。”周善红对记者说,运河沿线不少城市因运河而兴,但随着上世纪初京沪铁路建设远离京杭大运河沿线,致使沿线的许多城市逐步衰弱。当前,推动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完善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铁路作为支撑,串联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及淮海经济区,多点联动,形成合力发展空间格局框架,构建大运河文化带主轴,实行整体发展。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通过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高速铁路通道,构建大运河沿线要素流动的大动脉,还可以将大运河文化带沿线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越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促进文旅融合,发挥运河遗产的多重价值,激发运河活力。
从绿色发展的角度,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高速铁路通道,不仅可以加快运河沿线要素流动的动脉,促进沿线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也体现绿色交通、智能交通的要求,实现与水路货运相得益彰,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这样一条高铁,既可缓解京沪高铁运力紧张的局面,带动山东、江苏腹部地区的发展,又可通过徐淮、沪宁、沪杭高铁串联已通高铁的运河城市,从而将大运河文化带高速铁路打造成“绿色经济高铁”、“文化高铁”、“生态高铁”、“旅游高铁”“融合示范的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