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喜欢台剧(曾红遍亚洲的台剧为何沉寂跌落谷底)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喜欢台剧(曾红遍亚洲的台剧为何沉寂跌落谷底) 相对于之前的武侠剧琼瑶剧,乡土剧更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毕竟哪几个家庭没有点婆媳矛盾呢?于是真正的抓住了群体痛点,引起了大众的共鸣。 面对这些外来的威胁呢,台剧开始转型成了乡土剧,如《木棉花的春天》《哑巴新娘》《真爱一世间情》等等。剧情背景通常放在民国时期,内容围绕美丽善良的女主角悲惨的命运,风云暗涌的家庭和难以相处的恶婆婆展开,人物脸谱化严重,剧情抓马狗血,赚足了婆婆阿姨的眼泪。 而到了1980年代,从香港引进的金庸武侠片开始流行,台湾当时也引进了射雕英雄传,辟邪剑等等知名的电视剧,之后甚至开始拍自己的武侠片。 另一方面,由台湾作家琼瑶的言情剧也在80年代掀起了了另外一股潮流,由于琼瑶电视剧情感细腻,主角楚楚动人,有着烟雨蒙蒙诗情画意的氛围,因此瞬间爆红两岸三地,捧红了范冰冰,赵薇一众琼女郎。 那后来,在1993年有线电视法公布实施之后,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台湾电视台大量的引进
讲到台湾的电视剧,你会想到什么呢?是粉红泡泡的偶像剧还是琼瑶阿姨的苦情戏?每一种印象都呈现了台湾电视剧黄金年代的独特样貌,
不过大家这几年有没有感觉到基本没怎么看过台湾的电视剧了呢?而是选择看日剧,韩剧或是我们大陆自己的言情剧,宫斗剧。
然而去年11月《华灯初上》上映之后不止攻下了台湾的排行榜冠军,甚至在亚洲许多地区的热播排行榜都挤进了前十名。究竟台剧之前为什么会沉寂多年,最近又为什么焕发生机。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台剧的前世今生吧。
在1960年代,台湾还在老三台的时期,电视节目都得要经过审核采购播出,而这个时期的台剧肩负政治宣传的工作,经常会宣扬三民主义,反攻××等理念,带有浓厚的蒋氏王朝的意识形态。
而到了1980年代,从香港引进的金庸武侠片开始流行,台湾当时也引进了射雕英雄传,辟邪剑等等知名的电视剧,之后甚至开始拍自己的武侠片。
另一方面,由台湾作家琼瑶的言情剧也在80年代掀起了了另外一股潮流,由于琼瑶电视剧情感细腻,主角楚楚动人,有着烟雨蒙蒙诗情画意的氛围,因此瞬间爆红两岸三地,捧红了范冰冰,赵薇一众琼女郎。
那后来,在1993年有线电视法公布实施之后,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台湾电视台大量的引进大陆,日本,韩国等外来的精品电视剧。
面对这些外来的威胁呢,台剧开始转型成了乡土剧,如《木棉花的春天》《哑巴新娘》《真爱一世间情》等等。剧情背景通常放在民国时期,内容围绕美丽善良的女主角悲惨的命运,风云暗涌的家庭和难以相处的恶婆婆展开,人物脸谱化严重,剧情抓马狗血,赚足了婆婆阿姨的眼泪。
相对于之前的武侠剧琼瑶剧,乡土剧更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毕竟哪几个家庭没有点婆媳矛盾呢?于是真正的抓住了群体痛点,引起了大众的共鸣。
不过乡土剧大多是中老年群体爱看,电视台为了吸引年轻族群,逐渐开始模仿日剧韩剧的风格,逐渐发展出我们熟知的偶像剧,如《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一不小心爱上你等等》。
偶像剧通常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剧情通常是“霸道少爷爱上我”,普通女孩被高富帅爱上从此“丑小鸭变天鹅”的灰姑娘类故事。同时选取外表出众的演员,充满着流行时髦的元素。
而且当年台湾的偶像剧不止国人爱看,也成功的输出到了海外,例如2001年翻拍自日本漫画的《流星花园》在亚洲各国创下了惊人的收视率,不但让主演的偶像团体F4在海外爆红,连韩国日本还有大陆也跟进翻拍了一遍。可以说是台湾第一个走向国际的偶像剧,也开启了台湾偶像剧的黄金年代。
不过这股风潮并没有维持太久,台剧就面临了观众流失的危机。在偶像剧爆红之后,各家电视台为了赚更多的钱争相抢拍更多的偶像剧,结果因为风格太雷同,都是霸道总裁配上单纯小白兔的人设,还有转角遇到爱这种脱离现实的情节,观众们很快就觉得腻味了。
而更惨的是由于大陆影视产业的崛起,许多台湾的演员制作人跟剧组团队都转往大陆发展,种种的不利因素加起来导致观众不断流失,而在这一连串的恶性循环之下,台剧在最近十几年当中陷入了死寂。
不少的电视台宁可向大陆,韩国买片来播,也不再愿意花钱投资拍戏。不过面对这样子不利情况,台湾政府在最近的十几年里,也推动了针对台剧的补助计划。
根据统计,十年前,台剧一集成本的平均为200万人民币。而今年获得前瞻预算补助的影集《天桥上的魔术师》获得1.5亿元补助,等于一集近2000万的经费,跟十年前差了十倍。
而另外,影视平台的兴起更是改变台剧产业的重要因素。
几年前,国外的影音平台例如Netflix兴起之后,积极布局亚洲市场。为了吸引台湾的观众,不但以高价购买了许多台剧的独家版权,甚至花大钱投资有潜力的剧本跟团队。财大气粗地砸出了优秀剧集《谁是被害者》和《华灯初上》。
现在越来越多台剧能会采用合资的模式,任何民间企业只要看好这部剧本都可以去投资。让这种做法能让资金来源变得更多元,更有弹性。
这样不仅提升了台剧的产能,也提升了整体的质感还有内容。有了更充裕的资源,也让更多人愿意挑战不同的题材,创造更优异的故事,比如说《我们与恶的距离》,就在剧中探讨了善与恶,法律与舆论,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关系等等具有争议的社会议题。
那此外,因为YouTube平台的投资,许多台剧的规格也都改成像美剧分季推出的形式,创作团队有更充裕的创作时间,篇幅跟节奏上比以往更加紧凑,也让一部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发话题,达到口碑行销双管齐下的效果。
整体来说,台剧这几年确实在恢复元气,神作频出,好评不断。不过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台剧是否复兴还是不敢妄下定论。
台湾的市场过于狭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青睐,然而文化政策背景不同的异国他乡,台剧是会水土不服,还是大放异彩呢?
说句题外话,在台剧制作人匠心独运认真打磨优质剧本的同时,我真心恳求内地制作人也潜下心来好好创作。毕竟在流量为王,娱乐至死,充斥着工业糖精的内娱,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能触动人心的剧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次会出现《康熙王朝》,《上错花轿嫁对郎》,《仙剑三》之类的好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