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语言学习的材料,首先应该选择略高于目前水平的材料。(3)、焦虑:焦虑越低,语言习得越好;2、有三个因素影响语言是否能够成功习得:(1)、激励:得到的激励越多,语言习得的越好;(2)、自尊心:自尊心越高,语言习得越好;

今天看了一段比较老的视频,“Stephen Krashen(以下简称“K教授”)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企鹅上有视频链接,我放在文章最后了。这是一段我听了感觉找到理论基础的视频。我一直比较摇摆,以我初级英语水平,用看《小猪佩奇》的方式学英语,到底能否提高。看过这个视频,我觉得这个方法是可行的。


一、作者简介及视频主要内容

作者Stephen Krashen ,是美国南加州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主要研究第二语言学习普遍性理论,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而这段视频中的理论,是他在1982年阐述的。

这段视频中K教授认为:

1、“我们以一种方式习得语言,并且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当我们在低焦虑的环境中获得可理解的输入的时候。”

2、有三个因素影响语言是否能够成功习得:

(1)、激励:得到的激励越多,语言习得的越好;

(2)、自尊心:自尊心越高,语言习得越好;

(3)、焦虑:焦虑越低,语言习得越好;

二、我对视频内容的理解:

1、语言学习的材料,首先应该选择略高于目前水平的材料。

K教授在视频中以英文母语者学习德语为例,说明了给二语学习者用肢体语言、图画等“可理解”的方式教授德语,比说整段的纯德语语言泡耳朵教学方式的效果好,我认为这个结论同样适合我们中文母语者学习英语。二语学习的教材,应该是稍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的内容。

以我为例,我的英文词汇量可能都不到两千,上次买了一本《绿野仙踪》英文版,翻开前两页看得依然一脸懵逼。至于网上经典推荐《老友记》之类,对我来说“笑果”不错,效果基本没有。我应该选择“学习区”的内容,但是要贴近“舒适区”的,比如现在正在看的《小猪佩奇》,好高骛远是不行的。

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

2、心态放平,多正向反馈,有利于长期坚持语言学习。

这个不仅用在学习语言上,培养好的习惯,比如运动,比如看书,都可以用得上。这个我之前的发文中也提到过。心态放平,不要太多的玻璃心,有利于长期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这点和K教授的“高自尊心”有些冲突。就是网上说的口语要想说好,要多开口,“脸皮要厚”。

另外,要多给自己正向反馈,比如学习到了新的单词和句子,拿出去秀一下,能够用在交流之中,哪怕能让自己开口多说几句,也是一个进步。

3、“可理解输入”,是我能否掌握好语言的关键指标。

可理解输入,我认为就是那些不认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猜出来的内容。比如视频中K教授用德语说眼睛、耳朵的同时,用手指出来,用图画画出来。这样下边的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德语单词,也知道K教授说的是什么。只要持续抓住并且扩大“可理解输入”的内容,就能不断提升我的语言水平。

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2)

4、“可理解输入”的来源

对我来说,佩奇是我目前单词和句型的“可理解输入”的来源之一,另外工作中本岗位需要用到的单词也是。同时,同事在群中用到的词汇和用法,也是我的“可理解输入”的重要来源,多归集勤使用,用起来才是自己的,写下来只是抄别人的。

最后,附Stephen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视频网址,大家晚安。https://v.qq.com/x/page/d0506x0jzoo.html

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