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城市南北中轴线(成都发展的两极)
成都东部新区城市南北中轴线(成都发展的两极)步入近代,北门的发展始于火车“成都站”,1952年成都站在北门建成,火车站的建成给北门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以及一大批铁路职工配套设施,这给城北的发展注入了现代的第一波动能。自古以来的成都发达便在于西、北方向;向北是肥沃的成都平原,这是成都发达的根基。南门与北门两极之下的成都,一面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新城,一面是时代的缩影。折射出成都发展的严重失衡。自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成都用水难题后,千里沃土焕发生机;成都平原从此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都江堰
成都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的三大代表之一(成渝西) 成都连续登顶新一线城市之首,众多光环之下的成都,却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发展。
成都发展的两极性成都南门,一路南下到六环路;南门从高新区再到宏伟的天府新区,从高新产业再到国际CBD。成都南门已经成为成都发展最繁华,基建最完善,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因此南门也有个别称“国际城南”
兴隆湖
- 南门之上的北门
成都北门,一路北下到二环(成都北站)天府大道戛然而止(形象语,北延线至德阳已开工) 从成北二环开始映入眼帘的便是混乱的区域,五块石、荷花池、天回等片区让人似乎回到了上世纪的成都。
南门与北门两极之下的成都,一面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新城,一面是时代的缩影。折射出成都发展的严重失衡。
北门故事自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成都用水难题后,千里沃土焕发生机;成都平原从此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
自古以来的成都发达便在于西、北方向;向北是肥沃的成都平原,这是成都发达的根基。
步入近代,北门的发展始于火车“成都站”,1952年成都站在北门建成,火车站的建成给北门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以及一大批铁路职工配套设施,这给城北的发展注入了现代的第一波动能。
- 改革开放,城北迎来历史发展的巅峰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启动,市场经济随后迎来,人人凭本事吃饭的时代来临,时势造英雄,一波淘金浪潮席卷大江南北;成都这座西部中心城市也不例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成都,而成都站发挥了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作用。有人的地方自然有经济,而城北便依靠成都站,一度成都经济的高地。
成都站
巨大的人流量,滋生出市场,1986年北门名片“荷花池市场”建成让北门成为成都商贸中心,90年代荷花池已经远近闻名,成为辐射西南地区的第一商贸中心。
无数的成都人在北门淘到了第一桶金,这里是成都梦的开始,但现在似乎成了成都发展噩梦的开始。
城北定型较早,城市规划配套设施缺乏前瞻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北越来越凸显问题,成都三次北改拯救城北,最终都是无疾而终、见效不大。
成都北改图示
北改不得不说的标志性工程“成都北站“改造,北站封闭改造官方新闻也多次传出,但事实证明,北站依旧还没有进行封闭改造。
- 北改的失败就犹如北站改造一般。
如果跳出传统城北,单看金牛北部新城(凤凰街道)、大丰片区城北还是很不错的;他们的配套、设施、教育、基础设施都能相对追上南门。
但北部新城的天回就相对滞后了,但天回拆迁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如果天回老旧片区拆迁完成,这里也将爆发出新活力。
北门是相对复杂的区域,部分区域是军需用地,涉及面较大,改造难度十分大。但这里却极具有传奇色彩。
随着天府大道北延线的建设、2021年成都大运会凤凰山体育中心的启用,城北将绽放出新活力~
天府大道北延线
跳出北门一路向北是成德绵经济圈,成德绵是全川经济基础最好、产业链最完善的区域,随着成渝经济圈的融合,而成德绵经济带作为成渝经济圈的一部分,已然从宏观上融入了国家战略。
随着成德绵经济带的融合,城北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你觉得成都南北发展差异为什么那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