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品牌是需要未雨绸缪(这些品牌是怎样做到)
真正的大品牌是需要未雨绸缪(这些品牌是怎样做到)摄影:Jean-Baptiste Mondino。传奇设计师、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设计师是时装屋这座巨轮的掌舵手。对于那些已经有了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时装屋来说,新设计师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平衡再造过程的展开。香奈儿位于巴黎康朋街31号的品牌总部设计师们有自己的想法,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大展拳脚给品牌打下自己的个人烙印;而时装屋的经典设计固若金汤,是其名声在外的保障,也是那些老客户之所以如此长情的原因。设计师风格与时装屋经典之间的拉锯战,几乎在每次品牌宣布新帅上任之后都会上演。
如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生就好像是在骑行一辆单车,如果要保持平衡,那就必须继续前进。”时装品牌们深谙此道,在一次又一次革新的进程中谨慎而优雅地保持平衡:当代与过去的、潮流与经典的、商业与艺术的……
在对平衡的打破中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新形式,与此同时又在新形式的发展中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一个时装品牌的编年史,就是打破平衡后再建立平衡,之后再打破的过程。
也正因为这样,时装才能在岁月长河里历久弥新,保持恒久的价值与崭新的活力。
设计师与时装屋
设计师是时装屋这座巨轮的掌舵手。对于那些已经有了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时装屋来说,新设计师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平衡再造过程的展开。
香奈儿位于巴黎康朋街31号的品牌总部
设计师们有自己的想法,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大展拳脚给品牌打下自己的个人烙印;而时装屋的经典设计固若金汤,是其名声在外的保障,也是那些老客户之所以如此长情的原因。设计师风格与时装屋经典之间的拉锯战,几乎在每次品牌宣布新帅上任之后都会上演。
传奇设计师、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
摄影:Jean-Baptiste Mondino。
已故的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如此形容自己在香奈儿的工作:“我现在做的事情,可可(香奈儿)如果知道了肯定会讨厌。然而品牌形象的更新是我的工作,我做了一些她没有做过的事,我必须留下我的印记。我必须从思考‘香奈儿是怎样的’转而琢磨‘香奈儿该往哪儿去’。”这位在1982年后就开始为香奈儿服务直到逝世的传奇设计师,将这个在他口中“濒死”的品牌打造成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时装屋之一。
香奈儿2020秋冬高级成衣系列秀场
在他的手中,那些品牌标志性的元素被重新拿出来,并经由他的改造呈现出新的色彩:黑白双色、双C标志、山茶花、菱格纹、斜纹软呢……这些元素在Karl Lagerfeld之后,才成为品牌的代名词。
如果说Karl Lagerfeld的平衡之道是在布满灰尘的品牌历史中找到重新发光的金子,那Marc Jacobs的平衡策略则是横空出世的“新创造”。
Marc Jacobs肖像
1997年,这位天才设计师加入Louis Vuitton,为这个以皮具闻名的法国品牌从零开始创造了一条高级成衣线。从那时起直到2014春夏系列,16年的时间里,Jacobs与Louis Vuitton时装相伴成长。如今Louis Vuitton早已不再是专注于皮具的品牌,皮具与时装的平衡让品牌丰满而多元共生。
Marc Jacobs在Louis Vuitton的首秀1998秋冬系列
Marc Jacobs在Louis Vuitton的告别秀2014春夏系列
街头时尚与高级时装
街头时尚对于高级时装的入侵已经不是新鲜事,在二者界线越来越模糊的当下,对于老牌时装屋的设计师们来说,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至关重要。既要吸引Z世代、热爱街头文化的青年消费者,又要尽力挽留那些习惯了华丽而精致的高级时装的老顾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发家于街头时尚的Balenciaga创意总监Demna Gvasalia近日预言:“街头时尚已死。”图为Balenciaga 2020秋冬系列。
在这方面,擅长平衡之术的是近日被任命为Fendi女装创意总监,也由此成为Dior男装和Fendi女装双料设计师的Kim Jones。
Fendi于近日宣布Kim Jones担任品牌艺术总监,负责女士高级定制、成衣及皮草系列。摄影:Brett Lloyd。
Jones还是Louis Vuitton男装创意总监的时候,就破天荒地主导了时装屋与藤原浩的fragment以及Supreme的联名合作。特别是与后者的联名系列,成为街头时尚与高级时装融合共生的一个里程碑,从那之后,街头时装与高级时装的共同亮相再也不是新鲜事。
Louis Vuitton与藤原浩品牌fragment合作推出联名系列。
入主Dior之后,他又创造了轰动时装界与球鞋界的Dior Air Jordan联名系列,该系列的热门单品有些已经溢价超过100%,让这次联名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合作。
Dior“Air Dior”系列广告形象大片
高级时装需要街头时尚的新形象与新受众,而街头时尚需要高级时装的品牌历史背书。在二者之间掌握平衡,是当代设计师的必修课。
融合了高级时装与街头潮流的Givenchy 2015秋冬系列,由Riccardo Tisci设计。摄影:Mert & Marcus。
商业经济与文化艺术
时装是一门生意,但时装这门生意并不是交换贸易、供求关系等经济矢量能够完全解释的。时装的迷人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背后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背上一个Gucci的Jackie 1961手袋,你就能够想到那位著名的第一夫人的风貌;而穿上一件Dior的Bar Jacket,你就会联想到战后Dior先生重新赋予女性华丽线条的决心。文化与艺术,赋予时装溢价,而这部分溢价可以说是品牌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身背Gucci Jackie手袋。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老牌时装屋不遗余力地要举办一场又一场不以带货为直接目的的文化活动了。从香奈儿的“走进香奈儿”,到Louis Vuitton的“飞行、航行、旅行”,再到Dior的“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 ”,这些造价不菲的展览,有些甚至免费向公众开放。
Chanel“走进香奈儿”展览曾于上海、香港、首尔、巴黎等多城举办。
你走进展览,就走进了一个受教育的体验当中,那些你尚未知悉的品牌历史与文化铺陈在你面前,那些时装背后精细的制作过程被搬到台前。展览之后你若发出“怪不得这么贵”的感叹,那正说明这场展览的成功——那些你之前不了解的文化与历史附加值这一次直观地展示在你面前。
Dior“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展览继伦敦与巴黎之后,于近期登陆上海。
商业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平衡,是每一个想要持续发展的时装屋都需要重视的。只有品牌文化温故知新、经久不息,品牌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才能源源不断。
全球化与在地化
时装是一门全球化的生意,那些诞生于巴黎、之前仅为王室及上流社会享有的奢侈时装,现在早已客户遍布全球。
Dior于上海上演的2018春夏高级订制系列中增添了12套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造型。
也正因为这样,在不同文化与传统的洗礼中,想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成功,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平衡至关重要。其中,规避文化壁垒是最基本的,而想要获得与本地客户群们更深的链接,了解他们文化的过程必不可少。
Chanel 巴黎-孟买高级手工坊系列中一个以印度传统服饰为灵感的造型。
拿中国市场来说,几年前品牌们推出中国限定系列时往往存在为中国市场特供的商品却依旧交由外国人来设计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水土不服的限定系列不仅无法在设计上俘获本地消费者的心,有些还因为设计原因造成了对本土文化的冒犯。全球化品牌的总部设计大权自然无法轻易下放,但想要抓住本土消费者的心,这种平衡与取舍非做不可。
Valentino 去年于北京发布的高级订制北京系列
中国新年、情人节、七夕,这些节日纷至沓来,一个又一个“中国系列”相继出现,成功的却并不多。而品牌在中国进行的在地化宣传与尝试却依旧在继续。
John Galliano设计的Dior 1997春夏成衣系列
疫情之后,中国作为全球奢侈品唯一蓬勃发展的市场,品牌们的在地化工作刻不容缓。在时装屋的经典传承与中国市场的本土特色中找到平衡,是考验着每一个品牌的不可忽视的挑战。
¤¤¤
撰文、编辑/William Yeh
设计/Vivi.Z 新媒体设计/D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