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的金瓶丢了(我的金瓶梅阅读史)

我的金瓶丢了(我的金瓶梅阅读史)参照编辑的修改意见,用了两个月时间,对文稿大刀阔斧地精雕细琢四次,还觉意犹未尽,可修可改之处依然多多,每读一遍,总会有新的想法。这时才明白金学界流传的“说不尽的《金瓶梅》”一语不虚。而这,正是三十年来,让我不离不弃执迷于此的原因所在吧?作为一个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生命需要的小文人来说,能够为所崇拜的经典名著,贡献一份学习心得,那真是一生的莫大幸福。而对于促成这部“草根读书人”的书稿出版的浙江古籍出版社,我则要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枕,同时还要感谢所有关心本书官写作的朋友们。(徐景洲所著《读破金瓶梅》一书,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书店与网店皆有售)

我的金瓶丢了(我的金瓶梅阅读史)(1)

(作者:徐景洲)

最早知道《金瓶梅》,是上大学二年级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的时候。那时文革刚结束,使用的大都是学校自己编写的教材,索然寡味。于是就到图书馆里借阅文革前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像读小说一样入迷地读着社科版、北大版、游国恩版、刘大杰版、郑振铎版。其中印象颇深的一点是论到明代四大奇书《金瓶梅》时,大都语焉不详,既说它是一部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又说多有自然主义性描写,太多糟粕。这时才知道中国文学史上还有这样一部禁读的名著。

随着思想解放大潮席卷而来,学术界研究《金瓶梅》渐成热点,遇到有关文章,总是津津有味阅读,还作摘录。当地一所师范学校的老师出了一本研究《金瓶梅》作者的专著轰动一时,更增加了我对《金瓶梅》一书的兴趣。终于有一天,下放插队时认识的一位朋友捧着三本书来找我,说是他出差广东时在地摊上买到的《金瓶梅》,第一本被别人借去弄丢了,他看着没意思,知我学中文,爱好文学,就送我了。接过书来如获至宝,翻阅起来却兴味索然。这是香港出的删节本,竖排繁体,这且不说,小说里所写的吃喝玩乐以及家庭纠纷之类的生活琐事、社会乱象,实在引不起我的丝毫兴趣。那时我二十岁刚出头,无论生活阅历,还是鉴赏水平,都还不具备走进《金瓶梅》这部伟大世情小说所建构的文学世界里寻芳觅胜、探幽析微的资格,于是这书便束之高阁,但对金学的兴趣,却依然很浓,见有《金瓶梅》研究的专著,就买来阅读。

十多年后,我买到一部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在张竹坡这位彭城老乡的精妙点评下,才真正有了登堂入室的况味。这时已过而立之年,颇有些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又正给高师函授班的学生讲授古代文学课,教研中偶有心得,撰而为文,陆陆续续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学评论文章,文学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我又生活在类似《金瓶梅》所描写的大运河岸边的县城里,诸般因素,使我捧读起《金瓶梅》来,爱不释手,渐入佳境,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一年暑假,酷热难耐,将凉席铺在客厅地板上,女儿趴在席子上看小人书,我趴在席子上读《金瓶梅》,像备课一样,边读边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一个暑假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写了一篇4500字的《应伯爵与他的混饭术》,看到《文史知识》约稿启事需要此类文章,就不抱希望地寄了去,竟然发表,还被《高师中文信息》摘编要点。此后读“金”兴趣大增,陆续写了五六篇有关《金瓶梅》评论文章发在《名作欣赏》、《徐州教育学院学报》、《语文函授》等杂志上,其中一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

此后我由教师改行进报社当副刊编辑,兴趣转移到了散文、杂文的写作,再以后,又写长篇小说,沉不下心来坚持《金瓶梅》的研读。但《金瓶梅》一直是枕边书,时尔翻上一两页,有心得便批在书页的空白处。又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偶尔翻到《金瓶梅》最后一回,看到鬼魂托生的情节,很有趣,与《封神演义》、《水浒传》的结尾很相似,就随手写了一篇随笔,发在网上,竟然很受追捧,于是兴趣大发,便以“读《金瓶梅》小札”的形式,从以前的眉批中寻找一些有趣的话题,依照章回的顺序,闲时便写上一篇,陆续发在天涯社区和凤凰论坛上。发在凤凰论坛上的被评为精品,发在天涯社区上的不仅被评为精品,还在首页的天涯聚焦上予以推荐,总点击量达十万多。就这样,断断续续,坚持一年多,写下一百多篇约十五万多字的读“金”札记。偶然在留言上看到浙江古籍出版社陈小林编辑的留言,联系出版,心中狂喜不已,这才发现内心深处,其实早已埋下了出一本有关《金瓶梅》专著的野心,只是没想到,这野心会实现得如此之快。屈指一算,从1996年在《文史知识》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有关《金瓶梅》的评论文章到2011年写成《读破<金瓶梅>》书稿,整整十五年!离最早读到《金瓶梅》这部小说已是三十年有余,而我的那部齐鲁书社版的《金瓶梅》已被我读得破烂不堪。

参照编辑的修改意见,用了两个月时间,对文稿大刀阔斧地精雕细琢四次,还觉意犹未尽,可修可改之处依然多多,每读一遍,总会有新的想法。这时才明白金学界流传的“说不尽的《金瓶梅》”一语不虚。而这,正是三十年来,让我不离不弃执迷于此的原因所在吧?

作为一个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生命需要的小文人来说,能够为所崇拜的经典名著,贡献一份学习心得,那真是一生的莫大幸福。而对于促成这部“草根读书人”的书稿出版的浙江古籍出版社,我则要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枕,同时还要感谢所有关心本书官写作的朋友们。

(徐景洲所著《读破金瓶梅》一书,已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书店与网店皆有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