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兴平面皮没有窄宽和厚薄的特征,一般切成四棱长条状,比筷子细些,不拘泥于汉中米皮和岐山擀面皮,在切法上弄出花样,宽如带,细如丝,甚至菱形、墩子都切出来。 兴平人啥都好,就是大而话之,不精研细作,在流传广泛的陕西凉皮做法上,大大咧咧,随手将面水一和,上锅去蒸,急不可耐地吃饱就行。自古以来,兴平这地方人多地少,撒不起懒,提起裤子紧摸腰,没有闲工夫扎花跳舞,对饮食上省着讲究。可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兴平人蒸出来的面皮子,简单可口,面味悠长,麦香浓郁。究其原因,乃是没有将面粉里的诸多营养成分洗掉,留住了麦香面味,仔细品还可以尝出来日月精华、水土地气,形成了天然去雕饰,味美农家院的日常佳肴。不怎么挑剔的兴平人,吃着感觉“嘹咋了”,就独树一帜地做起“混皮子”,跟名声大噪的秦镇米皮和岐山擀面皮叫板媲美。当你来到兴平北十字,饮食摊摊上一坐,老板自然会问你:“调啥,混皮子还是清皮子?” 面皮比米皮复杂

天热吃啥好,兴平面皮嘹!

文/高育鹏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1)

天热吃啥好呢?在兴平这个地方,婆娘们随口而出说:蒸皮子,调面皮,瓤皮子。三句话说着一个意思,特指吃顿兴平的“混面皮子”,与岐山擀面皮、秦镇米面皮、汉中米皮、洗面皮有着做法上的不同。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2)

陕西是凉皮的发源地,陕南产米,用米做叫米皮;关中种麦,用面粉做叫面皮。陕南人饭量小,性格柔,把面水和的稀,蒸出来的米皮子柔软滑溜。米皮嫁到户县秦镇以后,关中楞娃嫌软着吃没劲,就把面水和的稠,蒸出可以切出筷子棱棱的细条状,囫囵解饥着吃。辣椒陕南人当菜吃,切成小丁丁,同辣椒籽差不多,兴平人眼里认为是大渣渣,配合了大料调和,放进米皮里,香味有余,辣味稍轻。秦镇人把辣子当调料,磨成细末末,热油泼后,还留个心眼,再加些白糖,让辣椒有焦糖红色,让辣味粘牢在米皮身上。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3)

面皮比米皮复杂,主要是因为面粉里蛋白质(面筋)含了10%左右,碳水化合物(淀粉)含了75%,把它们分离开来,面皮子就清亮透明了。岐山人分的绝,面粉加水搓成面团,再洗出来面筋和面水,面筋煮熟另用;面水沉淀滗稠,加入酵面发酵后,煮的半熟半软,然后趁热擀开,上屉蒸熟。甘肃武威人学着陕西人做皮子,把面水洗出来,沉淀稀稠合适后蒸熟即可。他们都做出了名堂,将凉皮发扬光大,闹地外地人不懂,偏颇地认为凉皮就是西府的好。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4)

其实面皮还有另一派,就是贾平凹在《陕西小吃小识录》中对面皮的做法的详细描述: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蒸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约六七分钟即熟。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5)

说的专业些,就像兴平人说的混皮子。陕西会做凉皮的地方多了,贾平凹的这种总廓法,把混皮子从眼见的兴平扯到了商州,范围几乎扩大到秦川八百里。我想陕西人怕麻烦,一般家庭里做凉皮,都会采取这种简单易行的办法,而不是模仿岐山人的厨神精神,为一顿饭将淀粉发酵好几天。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6)

兴平人啥都好,就是大而话之,不精研细作,在流传广泛的陕西凉皮做法上,大大咧咧,随手将面水一和,上锅去蒸,急不可耐地吃饱就行。自古以来,兴平这地方人多地少,撒不起懒,提起裤子紧摸腰,没有闲工夫扎花跳舞,对饮食上省着讲究。可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兴平人蒸出来的面皮子,简单可口,面味悠长,麦香浓郁。究其原因,乃是没有将面粉里的诸多营养成分洗掉,留住了麦香面味,仔细品还可以尝出来日月精华、水土地气,形成了天然去雕饰,味美农家院的日常佳肴。不怎么挑剔的兴平人,吃着感觉“嘹咋了”,就独树一帜地做起“混皮子”,跟名声大噪的秦镇米皮和岐山擀面皮叫板媲美。当你来到兴平北十字,饮食摊摊上一坐,老板自然会问你:“调啥,混皮子还是清皮子?”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7)

兴平面皮没有窄宽和厚薄的特征,一般切成四棱长条状,比筷子细些,不拘泥于汉中米皮和岐山擀面皮,在切法上弄出花样,宽如带,细如丝,甚至菱形、墩子都切出来。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8)

凉皮的配菜也有讲究,兴平面皮忌讳放生黄瓜切丝切片,绿菜和豆芽一定要沸水汆了还鲜嫩诱人的。凉皮的重点和难点是调味。大体上兴平人爱酸味不出头,辣蒜哄着走的吃法。放眼陕西和甘肃,好似遵循着东咸西酸,南淡北辣的概括,却也因人而异,食客为尊。走遍三秦大地,进凉皮店先想着味道,对老板喊喊:醋出头,辣子多,麻酱甭放,豆芽少等等,就可以心想事成地吃对胃口了。如果不说,就是入乡随俗,享受本地风味了。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9)

兴平面皮细心总结,也有短诗来形容其风味特征:

兴平面皮子,筋穰四棱子。

绿菜豆芽子,调上红辣子。

蒜水呛芥子,面味下肚子。

咥上一盘子,香地没岸子。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10)

真在街上逛,想吃自家磨的面做成的混皮子,那才叫没有添加剂的自然香。吃过的摊点有限,能尝出来兴平西街郝家巷口和纤维厂市场口这两家,还保持着那份年代久远的味道,也怪不得他们的摊位生意红火呢!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11)

假如来兴平农村古会上,凉皮是不老的传说,兴平人调侃说,凉皮摊摊把人能绊倒。离开这个冷幽默,还会听到这样的顺口溜:

兴平会上三样宝,面皮油饼和瓤糕。

坐下就要吃个饱,走着麻糖提给老。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12)

过去农村妇女逛县,标配是调一盘面皮,就两个白蒸馍。现在生活提高了,城里人怕胖,依然钟爱凉皮。尤其是夏天,当看见老碗面和大鱼大肉缺胃口的时候,还得光顾面皮摊位,消暑解饥。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13)

这么好的兴平面皮,吃着吃饱胃爽口,说起家喻户晓,却怎么没有走出去,创出个牌子,窝在兴平地畔畔里美。都怪兴平人不会捏故事,岐山擀面皮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命下来的“御凉皮”。秦镇米皮说它是秦始皇催逼纳贡,李十二发明了米皮,才替乡民赦免众罪。兴平人也可以讲周懿王在位时,暴雨袭击槐里连月不停,谷仓里的麦子泡湿淋透,眼看就要坏掉,饥民想出了办法,用石磨磨出面水,然后摊均蒸熟,做成面皮,救了苍生。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14)

凉皮是老少皆宜的平民美食,在兴平几乎家家勤快的女主人,都会半上午蒸好一大家子吃不完的凉皮子。自家蒸熟的面皮子,兴平人看不起浅浅的碟子装,用老碗用盆盆调够吃饱,小伙子浑然不顾“做活穿的棉褂子,吃饭脱的光膀子”的老娘的骂声,端在门外圪蹴着狼吞虎咽。

经过炎热的夏天,多次吃到美味的兴平凉皮,不由得想赞美它。

咸阳凉皮的正宗做法(看得我口水直流)(15)

来源:神谝兴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