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有几次出兵朝鲜(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

历史上有几次出兵朝鲜(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那番掷地有声、气贯长虹的“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它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对他们这样的人物来说,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更何况面对的又是中国出兵,直接去和世界头号强国正面交战这么重要的事,怎么可能会在两三天时间里就改变了主意,全都愿意去和美国人决一死战?应当说这种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参加会议的那些个政治人物和将帅,无一不是历经过几十年战争风云磨砺的精英人杰,谁能没有自己的主见?其实对历史做一个回顾会发现,日本军国主义霸占朝鲜而后染指中国,从而使中朝两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惨痛教训,对两国人民就足具史鉴之效——“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何过于此?而唯其如此,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爱国志士就携手并肩,互相支援,相濡以沫,共挽民族危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在短短4年便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且继续以磅礴之势续百年来首次

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最后为何意见统一了呢?杨得志晚年说了大实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50年10月4、5日两天在中南海召开扩大会议,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不要出兵朝鲜。

历史上有几次出兵朝鲜(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1)

当天有很多反对出兵的意见,比如: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是有把握的。但美军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空海军优势,有原子弹,还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朝鲜只有几百万人口,而中国近5亿人口,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国家,去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再怎么说,也是不划算的。主席啊,苏联那么强大,他们为什么不出兵?老大哥建国几十年了,我们才建国几个月,需要休养生息啊。我的意见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这一仗。”

历史上有几次出兵朝鲜(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2)

但是,会议上显然没有得出一个最后的结论。

其实对历史做一个回顾会发现,日本军国主义霸占朝鲜而后染指中国,从而使中朝两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惨痛教训,对两国人民就足具史鉴之效——“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何过于此?而唯其如此,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爱国志士就携手并肩,互相支援,相濡以沫,共挽民族危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在短短4年便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且继续以磅礴之势续百年来首次在真正意义上完成民族统一之大业,这自然而然地鼓舞了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金日成完成祖国统一的决心和意志。而支持朝鲜人民正义斗争,对于正进行同样事业的中国人民来说,毫无疑问,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国际主义义务。

历史上有几次出兵朝鲜(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3)

之后在5号的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并且任命彭总出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4号的会议上绝大多数人反对出兵,但是为何到了5号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意见就统一了呢?

应当说这种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参加会议的那些个政治人物和将帅,无一不是历经过几十年战争风云磨砺的精英人杰,谁能没有自己的主见?

历史上有几次出兵朝鲜(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4)

那番掷地有声、气贯长虹的“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它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对他们这样的人物来说,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更何况面对的又是中国出兵,直接去和世界头号强国正面交战这么重要的事,怎么可能会在两三天时间里就改变了主意,全都愿意去和美国人决一死战?

历史上有几次出兵朝鲜(很多人反对出兵朝鲜)(5)

朝鲜战争后期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晚年在采访时实话实说: “打这个仗,中国有一点被迫。因为这个情况不打已经不行了。那时候上面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个话对外不好讲的呀,主席那时候又是党中央主席,又是中央军委主席,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军委主席,他有最大的权力,所有意见,最后都要集中到他一个人身上的嘛。所以啊,他一主张,这个仗啊,就非打不可喽。”

资料来源《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猜您喜欢: